半岛体育app本评级报告所依据的评级方法为《一般工商企业信用评级方法》,版本号为PF-YBGS-2022-V.3.0,该方法已在大公官网公开披露。本次评级所使用模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为便于报告使用人正确理解和使用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出具的本信用评级报告(以下简称“本报告”),兹声明如下: 一、本报告所载的主体信用等级仅作为大公对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及相关债项跟踪评级使用,未经大公书面同意,本报告及评级观点和评级结论不得用于其他债券的发行等证券业务活动。
二、评级对象或其发行人与大公、大公子公司、大公控股股东及其控制的其他机构不存在任何影响本次评级客观性、独立性、公正性、审慎性的官方或非官方交易、服务、利益冲突或其他形式的关联关系。
大公评级人员与评级委托方、评级对象或其发行人之间,不存在影响评级客观性、独立性、公正性、审慎性的关联关系。
三、大公及评级项目组履行了尽职调查以及诚信义务,有充分理由保证所出具本报告遵循了客观、真实、公正、审慎的原则。
四、本报告的评级结论是大公依据合理的技术规范和评级程序做出的独立判断,评级意见未因评级对象或其发行人和其他任何组织机构或个人的不当影响而发生改变。
五、本报告引用的资料主要由评级对象或其发行人提供或为已经正式对外公布的信息,相关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均由评级对象或其发行人/信息公布方负责。大公对该部分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不作任何明示、暗示的陈述或担保。
由于评级对象或其发行人/信息公布方提供/公布的信息或资料存在瑕疵(如不合法、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及无效)而导致大公的评级结果或评级报告不准确或发生任何其他问题,大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无论是对评级对象或其发行人或任何第三方)。
六、本报告系大公基于评级对象及其他主体提供材料、介绍情况作出的预测性分析,不具有鉴证及证明功能,不构成相关决策参考及任何买入、持有或卖出等投资建议。该预测性分析受到材料真实性、完整性等影响,可能与实际经营情况、实际兑付结果不一致。大公对于本报告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
七、本次评级结果中的信用等级自本评级报告出具之日起生效,主体信用等级自本报告出具日起一年内有效,债券信用等级有效期至被跟踪债券到期日。在有效期限内,大公将根据需要对评级对象或其发行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跟踪评级,且有权根据后续跟踪评级的结论,对评级对象或其发行人做出维持、变更或终止信用等级的决定并及时对外公布。
八、本报告版权属于大公所有,未经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复制、转载、出售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须注明出处,且不得歪曲和篡改。
根据大公承做的中国节能存续债券信用评级的跟踪评级安排,大公对评级对象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以及履行债务情况进行了信息收集和分析,并结合其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等因素,得出跟踪评级结论。
本次跟踪债券概况及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节能2016年绿色公司债券募集资金累计投放绿色项目共27个,已运营1
的绿色产业项目26个;“21中节能GN001”募集资金投向的5个绿色产业项目,“21中节能GN002”募集资金投向的8个绿色产业项目及“21中节能GN003”募2
根据大公承做的中国节能存续债券信用评级的跟踪评级安排,大公对评级对象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以及履行债务情况进行了信息收集和分析,并结合其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等因素,得出跟踪评级结论。
本次跟踪债券概况及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节能2016年绿色公司债券募集资金累计投放绿色项目共27个,已运营1
的绿色产业项目26个;“21中节能GN001”募集资金投向的5个绿色产业项目,“21中节能GN002”募集资金投向的8个绿色产业项目及“21中节能GN003”募2
偿还公司2016年发行的绿色公司 债券及偿还投向清洁能源绿色项目 4 的存量银行融资
中国节能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国资委”)控股的中央企业,在节能环保领域地位突出。2010年 5月,中节能投资与中国6
新时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时代控股”)实行联合重组,将中节能投资更名为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并成为重组后的母公司,注册资本增至
根据公司2021年9月发布的《关于变更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乡村振兴)募集资金用途的公告》,变更前募集资金用途为偿还投向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污水源热泵)绿色项目的2016年绿色公司债券(简称G16节能2、G16节能3);变更后剩余5亿元的募集资金用途为3.8亿元仍用于偿还G16节能3,1.2亿元投向风力发电项目。
根据公司2021年8月发布的《关于变更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第二期绿色中期票据募集资金用途的公告》,变更前募集资金用途为偿还投向清洁能源(风力发电、垃圾焚烧发电、污水源热泵)绿色项目的2016年绿色公司债券(债务融资工具简称G16节能2),变更后的募集资金用途为54,870.50万元仍用于偿还2016年绿色公司债券,65,129.50万元用于偿还投向清洁能源绿色项目的存量银行融资。
根据公司2022年10月发布的《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变更2021年度第三期绿色中期票据募集资金用途的公告》,变更前募集资金用途为偿还投向绿色项目建设的借款,变更后的募集资金用途仍将用于经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评估认证的绿色用途,新增项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变更后剩余未使用的1.57亿元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偿还投向绿色项目建设的借款。
67.83亿元。后经过多次增资扩股,截至本报告出具日,公司注册资本81.00亿7
元,注册地址为北京市大兴区,实收资本为90.19亿元,其中国务院国资委持股比例为91.46%,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股8.54%,国务院国资委是公司实际控制人。
截至本报告出具日,公司董事会设董事长1人、董事8人,管理层级清晰。公司总部下设办公室、战略管理部、企业管理部、财务管理部、法律风控部、合作发展部、资本运营部、科技管理部、审计部、人力资源部和党群工作部等业务和职能管理部门。
根据公司提供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企业信用报告》,截至2023年 5月 5日,公司本部其他借贷交易中作为保证人/反担保人存在关注类余额19,000万元,其原因是公司为下属中国第四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关注类贷款按持股比例提供担保。截至本报告出具日,公司在债券市场公开发行的各类债务9
2022年我国宏观经济大盘总体稳定,2023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随着稳增长政策效应的不断显现,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将稳步提升。
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一定阻力,政府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的冲击,宏观经济大盘总体稳定,全年 GDP比上年增长 3.0%。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政府出台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推动经济企稳回升。
积极的财政政策前置发力,加快地方债券特别是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助企纾困,大力优化支出结构。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充分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我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市场预期明显改善,但国内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宏观政策将主要围绕扩内需、稳就业、防风险和促增长等方面加码发力。一季度我国 GDP同比增长 4.5%,其中消费增长明显回升,基建投资保持稳健,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强韧性,房地产拖累效应减弱,外贸进出口明显回稳;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财政支出持续增加、专项债前置发力以及税费优惠政策
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有重点大型企业不再设立监事会,相关职责划入审计署。
优化延续等举措有效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通过降准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重点经济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整体来看,2023年在市场信心逐渐回升,以及国内扩内需、促消费等政策相互配合作用下,我国经济将整体回升。
2022年以来我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地区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全国电力装机规模持续增长,并延续绿色低碳发展趋势,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均保持快速增长,清洁能源开发企业未来业务规模或将进一步提升。
2022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6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偏紧,个别地区少数时段出现拉闸限电,2022年 2月,全国多次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少数省份在部分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平衡偏紧;7、8月,受极端高温少雨天气影响,叠加经济恢复增长,用电负荷快速增长,12月贵州、云南等少数省份受前期来水偏枯以及用电需求增长,供电局势紧张。2023年1~3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1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其中工业和制造业当月用电量增速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
近年来,我国发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总量增速有限,全国发电装机呈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特征。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相关政策及煤电政策的落实,火电装机规模增速持续放缓,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保持快速增长,延续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其中水电和风电占比较高,清洁能源开发企业未来业务规模或将进一步提升。截至2023年3月末,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6.2亿千瓦,同比增长9.1%;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 13.3亿千瓦,同比增长 15.9%,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50.5%,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其中风电3.76亿千瓦,同比增长11.7%,且海上风电增幅明显,太阳能发电4.3亿千瓦,同比增长33.7%,风电及太阳能发装机增速较快。
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8.3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其中并网风电及光伏发电发电量增幅超过16%,水电、火电及核电发电量增速低于3%,在来水明显偏枯的三季度,全口径煤电发电量同比增长 9.2%,发挥了煤电兜底保供作用。设备利用率方面,2020~2022年,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有所波动,2022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分别为3,756小时、3,813小时和3,687小时,2023年1~3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868小时,同比减少31小时。
风电及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仍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但需继续关注消纳、平价上网及市场化交易推行等带来的影响。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推进,我国电力系统将朝着清洁能源方向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为能源建设重点,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为其发展提供良好外部环境。2022年3月,《“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到,加快推动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建设,以新型储能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基地外送、促进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大规模海上风电开发消纳。2022年 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到,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十四五”期间提高5.8个百分点。2022年1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到,大幅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建设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鼓励绿色电力交易,制定促进各类电力用户购买绿色电力的激励措施。2023年1月及4月,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及《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分别提及,持续跟踪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水电站、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等重大项目推进情况;2023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51.9%左右,风电、光伏装机增加1.6亿千瓦左右。
此外我国陆续发布了涉及消纳与解决补贴滞后等问题的有关政策,为风光电等清洁能源行业发展提供政策环境,但仍需持续关注后续政策动态及有关问题缓解情况。其中2022年以来,为推进落实能源保供稳价工作,要求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多发满发;风光项目应并尽并、能并早并。此外可再生能源电价附注补助预算陆续下发,2022年累计下达补贴67.19亿元。2022年11月,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公布《关于提前下达2023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地方资金预算的通知》,风电及光伏补贴资金分别为20.46亿元和25.8亿元。
我国风光发电上网电价陆续进入竞争电价与平价电价上网阶段,2021年,我国新建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2022年,对新建项目延续平价上网政策,上网电价按当地燃煤发电基准价执行。新建项目可自愿通过参与市场化交易形成上网电价,鼓励绿色电力参与市场化交易。综合来看,考虑到外送通道建设及省间壁垒等问题解决尚需时间,风光等新能源装机的快速增长或将带来一定消纳压力;此外虽燃煤发电价格放宽上浮限制,风光电上网电价下行有所缓解,但随着平价上网推进及市场化交易竞争加剧,风电及光伏发电利润空间仍面临承压可能。
国家对保健品行业监管趋严,有利于行业的进一步规范;居民对营养保健的关注度提升,我国健康产业或将迎来加速发展。
消费升级有效拉动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对营养保健的关注度提升,健康需求已从治疗到注重预防,通过消费有利于营养健康的保健食品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转化为对保健食品的持续需求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拉动力。保健食品行业门槛相对较低,中国保健食品行业生产企业数量多,大多为中小民营企业,产业集中度较低;同时,我国的保健食品因兼具消费升级、健康保健、馈赠礼品等多重属性,产品的定价普遍略高于合理值;然而由于该行业存在投资回报周期较短、利润率虚高、买卖双方信息获取不对等、消费者健康知识普遍匮乏等特点,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价格虚高、功能浮夸、假冒伪劣产品及违法广告泛滥等行业现象引发了消费群体的信任危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增长,在政策支持下,预计我国大健康产业市场未来有较广发展空间,或将迎来加速发展。整体来看,国家对保健品行业监管趋严,有利于行业的进一步规范,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到2025年,医疗卫生相关支撑能力和健康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国民健康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持续推动发展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受益于多板块经营且依托节能与清洁供能等业务的社会职能性特点,公司收入保障性和可持续性均较好;2022年,随着经营规模扩大,公司营业收入及毛利润同比小幅增长,毛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公司主要从事生态环保、节能与清洁供能、生命健康、绿色工程、绿色新材料、绿色建筑等业务。由于多板块经营并依托节能与清洁供能等业务的社会职能性特点,公司收入保障性和可持续性均较好。2022年,随着经营规模扩大,公司营业收入及毛利润同比小幅增长,毛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从业务构成来看,2022年,公司生态环保业务收入、毛利润及毛利率同比均有所下降;节能与清洁供能业务收入及毛利润均同比增长,主要是清洁能源发电量增加等所致,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主要是毛利率较低的太阳能产品制造业务收入占比增加等所致;绿色工程业务收入同比增长,毛利润及毛利率转正主要是2021年受外部环境影响工程进度放缓等所致;绿色新材料收入、毛利润及毛利率均同比增长,主要是随市场价格及产品结构变化;绿色建筑业务收入同比下降,主要是随节能环保产业园投入情况变动,毛利润及毛利率同比增长;生命健康业支持业务及集团本部收入占比很小。
2023年1~3月,公司经营较为稳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8%,毛利率同比下降1.83个百分点。
2023年1~3月,公司经营较为稳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8%,毛利率同比下降1.83个百分点。
本报告所有营业收入均不包含利息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公司未提供2022年1~3月细分业务板块收入其中固废处置的主要经营主体为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最早进入固废处理发电行业的企业之一,公司固废处理发电业务和生物质发电业务立足于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秸秆燃烧系统和上料系统。2022年,公司固废处理发电装机总容量和发电量仍同比增长,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板块共运营项目54个,拥有5.83万吨的垃圾日处理能力,在建项目投产运营后已核准项目将新增0.43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公司固废处理发电装机总容量为125.55万千瓦。
其中固废处置的主要经营主体为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最早进入固废处理发电行业的企业之一,公司固废处理发电业务和生物质发电业务立足于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秸秆燃烧系统和上料系统。2022年,公司固废处理发电装机总容量和发电量仍同比增长,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板块共运营项目54个,拥有5.83万吨的垃圾日处理能力,在建项目投产运营后已核准项目将新增0.43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公司固废处理发电装机总容量为125.55万千瓦。
公司生物质能发电项目获得了政府的支持, 2022年及2023年1~3月,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享受电价补贴分别为0,99亿元和0.13亿元;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分别为 1.00亿元和 0.30亿元;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等税收优惠 1.10亿元和0.14亿元。
公司水务相关业务主要经营主体为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12
环水务”)和中节能国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节能国祯”,股票代码:300388.SZ)。中环水务为专业从事水务项目投资、建设、并购及运营的中外合资投资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投资、建设和运营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管网等城市经营性水务项目。截至2022年末,公司对其持股比例为55.00%。2022年,中环水务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是受外部环境及绥芬河项目亏损影响,利润回归正常水平。节能国祯主营业务为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业废水治理、村镇水环境综合治理等,2022年净利润同比有所增长。根据节能国祯2023年 1月 13日发布的公告,截至该公告披露日,安徽国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持质押股份占节能国祯总股本的16.63%。
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水务板块拥有27个(供)制水厂、240个污水厂及处理站,2座水库及13,961公里的管网,水处理日服务能力达到1,496万吨,制水能力为314.50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1,181.50万吨/日,规模较大。公司环保水务项目自有资金比例较低,财务费用支出较大,一些已完工项目建成时间不长,设备未能满负荷运行,水务板块整体盈利能力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公司生态修复业务的主要经营主体为中节能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节能铁汉”,股票代码:300388.SZ)。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土壤、地下水等污染修复和重金属治理的企业之一,业务涵盖矿山、荒地、流域水体及湖泊底泥等多个领域,是“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场地及地下水修复工程技术中心”承建单位。监测检测认证业务是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终端消费者提供环境监测、检测、认证认可咨询的综合服务。根据节能铁汉2022年年度报告,受宏观经济形势、金融环境变化等影响,新增市场订单不足,项目施工进度有所放缓,部分项目的结算回款未达预计目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66亿元,同比亏损继续扩大。未来节能铁汉将重点拓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区、京津冀等地区市场以及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业务,并逐步退出财政能力较为薄弱地区市场,但仍需关注其中长期盈利情况。(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