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app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能源安全问题,强调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为我国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已向国际社会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能源企业必须坚定不移树立起绿色低碳发展的鲜明导向,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努力成为能效“领跑者”。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习明确指出,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将保持能源消费的刚性增长,面临能源需求增加和绿色低碳转型的矛盾。我们要坚持节能优先的能源发展战略,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能源企业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费大户,必须在坚持节约能源资源和降低碳排放方面立足主战场、当好主力军、打好主动仗。进一步强化节能意识,牢固树立节能就是增产、节约就是增效的理念。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优先推进化石能源清洁替代、原料工艺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等源头治理项目,积极探索和发展油气循环经济,有序推进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创新节能技术,加大新一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与能源行业深度融合,加强高效节能技术设备研发,依靠技术创新推进用能效率提升。进一步加强节能管理,建立健全节能提效制度体系,强化化石能源消费约束,保障节能减排管理工作持续深入推进。
中国石油坚持走节能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十三五”期间,把节能指标纳入发展规划和企业主要领导人员业绩合同,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对所属企业的主要用能设备进行定量测试和评价,实施油气生产、炼油化工、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能源消费总量考核,如期完成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目标。2021年上半年,中国石油累计实现节能36.7万吨标准煤。
在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人类主体能源由高碳向低碳过渡、最终实现绿色清洁发展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习强调,要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能源自给水平保持在80%以上。但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相对较低,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70%、40%,油气资源保障成为我国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之一。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短缺、环境保护的双重约束,这要求我们以保障能源安全为前提,加快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多元互补的现代能源供给体系,着力提高能源自主供给能力。
能源行业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行业。从全球实践来看,通过“减碳、用碳、替碳、埋碳”进行优化调整,是提高能源供给质量的有效举措,也是我国能源企业积极探索的主要路径。“减碳”就是从源头减少碳排放,重点是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充分发挥天然气在未来能源体系中的关键支撑作用,持续加大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的规模开发和综合利用。“用碳”就是不断提高碳的利用率,加大二氧化碳化工利用与产业化发展布局,增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与规模。“替碳”就是对传统化石能源进行有效接替,推进清洁电力替代煤电,加快氢能制取与规模应用,扩大“绿电”利用规模,持续提高电气化水平。“埋碳”就是积极探索完善碳捕集、碳封存的技术路径和效益路径,规模实施二氧化碳驱油、二氧化碳埋存,不断做大“零碳”、“负碳”产业。
天然气是当前世界公认的清洁低碳能源,其单位热值碳排放系数是石油的0.76倍,是煤炭的0.59倍。近年来,中国石油努力在保供应、调结构上下功夫,结合实际实施“减碳、用碳、替碳、埋碳”,特别是着眼未来清洁能源可持续供应,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加大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开发力度。同时,积极拓展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业务,加快氢能产业链业务布局,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全面融合发展的“低碳能源生态圈”建设有序推进。2020年,中国石油国内天然气产量突破1300亿立方米,连续4年产量超过1000亿立方米,年均增幅高于10%,天然气在油气结构中占比首次超过50%,实现了“气超油”的历史性突破。今后,中国石油将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推动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为保障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科技创新是实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第一动力。习强调,要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并同其他领域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
当前,绿色能源技术创新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关键所在。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多种能源综合化、终端能源再电气化趋势加速演进,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非常规油气等技术规模化应用,大规模储能、氢燃料电池等技术有望突破,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但我国现有能源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与未来能源发展的客观需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能源行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把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关键是要围绕能源有效开发、能源清洁化、能源利用三大领域,加大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攻关力度,推广示范应用,推进成果转化,推动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重点是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把风电、光伏发电作为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力推动风光油气电融合发展,推进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全面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技术创新,形成安全高效、低成本的氢能技术系列,加快脱碳进程,助推“零碳”能源供应。
近年来,中国石油坚持科技先行,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持续推进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和“数字中国石油”建设,节能降耗、新能源等领域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取得新成效。2021年8月,中国石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套乙烷制乙烯项目先后投产成功,其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被列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国家示范工程。“十三五”以来,中国石油新研发形成24项重大装备软件和29项关键核心技术,建设投用示范工程16项和示范区9个,其中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驱油是全国首个全流程示范工程,累计封存二氧化碳已超过200万吨,公司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体系初步形成。
新的能源发展形势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能源体制。习提出,要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转变政府对能源的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能源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投资主体更加多元,竞争性环节价格进一步放开,能源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能源治理机制基本形成。当前,我国正在深化能源领域改革,进一步理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推动经济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能源行业应积极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努力把改革红利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强大动力。有序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制定实施企业“双碳”路线图和时间表,切实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遵循能源商品属性,积极适应市场化改革要求,持续完善企业内部碳交易、碳配额的相关制度,创新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手段。建立适应新能源发展需要的运行机制,加强“碳”领域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培植新动能。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国石油把绿色低碳纳入公司发展战略,全面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落地,深入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优化完善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突出业务协同、专业化发展和产业链国内外一体化统筹,构建油气和新能源、炼化销售和新材料等主营业务板块,集中优势力量向绿色低碳领域进军。建立完善市场化运行平台,成立昆仑资本有限公司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合资创建中国首家综合性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天津),积极参加上海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活动,以市场为导向的碳交易机制进一步完善。实施《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和《甲烷排放管控行动方案》,健全碳排放管控体系,力争到2025年甲烷排放强度较2019年降低50%,达到国际一流公司甲烷排放管控水平。
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是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不断提升全球能源治理水平、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习强调,我们愿同各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能源领域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是世界重要的能源生产区和消费区,国际能源合作已经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国深度参与国际能源合作,国际能源事务线年我国成为国际能源署(IEA)联盟国,并在2017年签订合作方案,开启与国际重要能源机构互动的新阶段。推动成立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先后成功举办G20能源转型工作组会议和能源部长会议、中俄能源合作商务论坛、APEC能源部长会议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活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有关国家、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新建能源合作机制40余项,签署能源合作文件100多份,成为推动全球能源合作的活跃力量。
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我国能源行业与国际能源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油气资源重组整合和清洁能源开发将快速升温。在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指引下,能源企业应积极在国际合作内容、机制、途径、对象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实践,不仅“走进去”,更要“走上去”,不仅进行能源资源开发合作,更要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合作,不断扩展国际能源合作的“朋友圈”,提高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中国石油经过近30年的开拓发展,国际油气合作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跨越式发展,建成了五大海外油气合作区、四大油气运输通道和三大油气运营中心,构建了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格局和多元互补的能源保障体系,既保障了我国能源安全,又为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增进当地民生福祉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我们将进一步发挥作为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在中国唯一成员企业的作用,深度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与其他国际能源公司携手合作,实现油气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