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6686体育(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

全国咨询热线

400-123-4567

半岛体育app环境污染与防治十篇

发布时间:2023-08-15 20:20:28浏览次数:

  半岛体育app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如今已然成为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一颗璀璨明珠,然而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发展下,我国的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而城市的环境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城市环境问题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环境问题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即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建设过程中对于环境的破坏程度是不容小觑的。

  从城市的建设来说,在城市的建造过程中,拆迁大量的房屋,建筑垃圾大量产生,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就是将其重新搁置在另外一个地方。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公交车、出租车、甚至是私家车涌入城市之中,SO2、CO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使得大气层被严重破坏、全球温室效应日趋严重、酸雨肆虐。经济建设对于城市的环境的影响还有很多,更应该重视城市的建设与环境问题防治,将可持续发展观真正贯彻到城市的建设与经济发展当中去,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城市环境。

  城市化发展与城市环境问题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较严重的危机,特别是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在20世纪以来,城市化发展进程突飞猛进。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但同时,也还来了各种负面影响,城市化进程使城市面临各种环境问题,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无疑是首当其冲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人类生活的城市面临最基本的环境问题:1.大气污染。工厂的快速发展致大量含碳燃料燃烧释放过量CO2,以及越来越多的私家车造成汽车尾气过量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造成温室效应日趋严重,随之而来的就是城市热岛效应。大气温度升高,继而导致冰川消融和海平面上升,生态环境破坏、物种灭绝等。过量含硫物燃烧后排放,导致酸雨现象加剧,不仅对人体造成身体健康的危害,同时也破坏建筑物和历史名胜古迹。2.水污染。工作废水、生活污水排放,致水体污染严重,大量含N、P等洗涤剂导致富营氧化现象。3.固体废物污染。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的乱扔排放或不及时处理,危害环境,破坏土壤。4.噪声污染。工业建筑、城市交通等噪声污染,影响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面对一系列危及城市生态环境的问题,城市居民一部分采取逃避撒措施,选择迁往郊区或乡村生活居住。城市化是当前国家和广大地区都面临的严重趋势,我们必须正视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地解决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通过解决环境问题继续促进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设“生态城市”正是需要提出的城市发展新概念,建设清洁、高效、建康、和谐的城市社会发展。

  近些年来,城市大气污染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愈发严重,不断上演的北方沙尘天气和全国雾霾天气证实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极大影响了城市居民正常的生活质量。此外,过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城市生态环境中工业废气中含硫物质的排放,导致酸雨现象;汽车尾气NO物造成的光化学烟雾;以及破坏大气臭氧层造成的臭氧空洞,致使城市居民遭紫外线照射增加皮肤病患病率。面临一系列的城市大气污染现象,防治可以从两方面来着手解决:一种是从立法的角度,通过法律手段禁止或限制各种污染物的扩散,对排放污染物的单位企业进行处罚处理,通过政治手段解决。第二种是从防治角度,防治重点在于控制污染源,推行工业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等,将污染工艺转换成少污染或无污染工艺是最理想的方法,将有害物、排放物、废弃物以及包含有这些物质的载体在排放入城市环境前,进行各种处理工艺使得排放后无害化或是将危害程度降至最低。

  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废水已经成为了城市废水的主要来源。工业废水的特点有量大、成分复杂、难处理、不易降解和净化,危害性非常大,各类污水组成互不一致等特点。因此,针对污染特点,具体的处理方法也有多种多样。通常工业废水处理过程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废水处理通常采用物理方法,主要目的是清除污水中的难溶性固体物质,组成装置有格栅、沉淀和浮选等。格栅除去大量悬浮物质,然后通过沉淀去除沙砾状细颗粒物质,针对比重较轻的油性颗粒物质,浮选法比较有效。二级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把废水中呈胶状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除掉。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复杂有机物降解成简单的物质,这时二级处理中的最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的基础主要的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过滤法。经过二级废水处理后的排放水体,其中还是含有不同程度地污染物。必要时,仍需要采用多种的工艺共同进行,如曝气、吸附、化学絮凝和沉淀、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氯消毒等。对于工业废水污染的防治,最需要采用限制令。对排放水标准严格设置、质量检测,对超标排放工业企业采用限制、处罚、禁止等行政手段。不断增加新型工艺,将废水层层处理,将污染降至最低,将生态环境破坏降至最低。

  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各类排放污水的总称,包括厨房、洗涤室、浴室等排出的污水和厕所排出的含粪便污水。生活废水处理工艺较工业废水来说简单一些,但是洗涤剂中含N、含P物排入水中后,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促使藻类大量繁殖,过量消耗水中的融解氧,导致水中生物大量死亡,致使水体发黑、发臭等一系列现象。通过大力宣传,倡导城市节约用水、不使用含N、P洗涤剂等提高城市居民减少水污染意识,保护纯净水源。其次,提高自来水厂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技术,争取排放前使染污降至最低。

  城市环境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综上所述其中最重要的三个污染方面在于: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同时还有一些新的环境污染,如噪声污染、电磁污染、视觉污染、光污染等。各种污染的不断加剧,都从方方面面危及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加快,城市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将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和防治就成为首要任务,综合以上几个重点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将取得成效,为城市居民和谐生活环境提供保障。

  [1]刘熙明,胡非,李磊等.北京地区夏季城市气候趋势和环境效应的分析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6,49(3):689-697.

  [2]梁爽,姜楠等.城市水源地农户环境保护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以首都水源地密云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5,(2):32-36.

  [3]李莹,白墨,杨开忠等.居民为改善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支付意愿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5):9-12.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承受着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带来的巨大压力,与工业和城市的环境污染治理程度相比,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的稳步增加、农村生态环境的妥善保护,因而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加强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为此,我们就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与防治情况到北京、四川、江苏进行了深入调研。

  经过调研,就目前我国农村环境的总体情况看,我们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的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农村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已经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和解决,将制约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延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根据我们对目前我国农村污染物的来源和特性分析,当前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主要有农村的面源污染、农村的点源污染和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三大类。

  1、农村的面源污染。农村的面源污染是指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处理的污染物对水体、土壤和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具有位置、途径、数量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分布范围大与防治难度大的特点。主要来源于两方面:

  一是农业生产的污染。主要指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化学品及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造成的环境污染。随着我国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据农业部的数据,2005年我国农药的施用量高达146万吨,其中高毒农药占70%;化肥施用量达到4.766万吨,其中氮肥施用量达到2,200多万吨,有机肥施用量仅占肥料施用总量的25%;农膜生产量达176万吨,使用农膜的耕地面积已突破亿亩,农膜残留量高达45万吨,致使白色污染日趋加重;各类农作物秸杆产生约6.5亿吨,有4成未能利用,就地焚烧现象较为普遍。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目前我国平均每公顷农田施用化肥量已达360多公斤,分是德国、美国的1.6倍和3.3倍,其中氮肥的利用率为25-30%、磷肥利用率为10-20%,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平均每亩农田使用农药量为150克左右,是欧盟国家的3倍,但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仅相当于欧盟国家的一半。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施肥结构不合理和施药不当,化肥和农药的利用效率低、流失率高,不仅严重污染土壤,通过农田径流加重了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而且还通过受污染农产品的销售直接威胁到了城乡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是农村生活的污染。主要指村镇等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因缺乏规划和环境管理滞后造成的生活污染。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规模也迅速扩大,使乡镇和农村的生活污染物因基础设施和管理差造成了严重的脏、乱、差问题。据国家环保总局的数据,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2.8亿多吨,大部分随意堆置或倾倒进河湖或沟渠,致使蚊蝇滋生、臭气弥漫;农村年产生生活污水90多亿吨,并且具有有机物浓度偏高、日变化系数大、间歇排放的特点,造成了严重水体污染。据卫生部的数据,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的人粪尿年产生量为2.6亿吨,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普及率仅为32.31%,其中有1.8亿多吨未能进行无害化处理;我国农村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仍有11.373万户农民只能使用非常简陋的厕所,甚至无厕所可上:我国现有高达5亿的蛔虫患者,绝大多数是农村人口。这些问题导致我国农村目前普遍存在着“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垛、畜禽乱跑”的现象,而“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则是我国一些富裕地区农村生活环境的线、农村的点源污染。主要指城镇企业和乡村集约化养殖场因布局不当、污染治理不力带来的污染。随着我国农村乡镇企业、村办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越来越多的开发区、王业园区特别是化工园区在农村地区的兴建,造成了城镇工业污水和王业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剧。据国家环保总局的数据,目前全国被重金属污染的耕地达3亿亩,约占现有耕地总面积的1/5,其中被污水灌溉污染的耕地3,250万亩,因固体废弃物堆存占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200万亩。据农业部的数据,我国农村仅猪、牛、鸡三类畜禽粪便的年排放量就达30亿吨左右,有30%的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了地表水中,造成了水体的污染。据水利部的数据,目前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3.22亿,其中饮用高氟水人口为5,085万人、饮用高砷水人口为289万人、饮用苦咸水人口为3,855万人、铁锰等其他饮用水水质超标人口为4,410万人,人为污染造成饮用水不安全的人口为9,084万人。由于城镇工业与乡村畜禽饲养业具有污染点多面广、排污种类多、浓度高的特点,因而其污染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3、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指农村地区存在大量掠夺式的采石开矿、挖河取沙、毁田取土、荒坡垦殖、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等行为,造成了对生态系统功能的严重破坏。一方面,在发展县域经济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以牺牲农村的生态环境为代价,对本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野蛮开采,使得大量土地资源被破坏,导致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和耕地质量下降:一些牧区仍然在实行过度放牧,使得草原退化与沙化加剧,造成水资源严重不足、生物多样性锐减和外来物种入侵:一些不适宜人居的地方,仍然有农户散居在谷底中、河道旁、沟坎间、山脊上,砍树烧柴、开荒种地,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也面临着来自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另一方面,随着大中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扩张,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由城市迁移到了农村,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没有建设相应配套处理工业垃圾和污水的设施,因而给当地农村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污染,影响

  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损害了工农关系。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影响到我国农产品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不利于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与提高。

  从我们对农村面源污染与农村点源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和控制的难易程度进行对比分析,面源污染比点源污染的范围更广泛,不确定性更大,成份和过程更为复杂,也更难以控制。

  目前,我国的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还存在着“五个滞后”的问题,困扰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1、社会的农村环境保护意识滞后。一是一些地方政府还存在着“重城镇轻农村”的环境保护观念,因而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低下,许多富裕的县、镇可以耗资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新建高档的办公大楼和大型广场,但按要求建一座造价3,000万元以内、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却以各种理由久拖不建;二是广大农民的环境污染危害意识十分淡薄,不发达地区的农民还存在着许多落后的生产习惯与不良生活陋习难以改变,而发达地区的农民则不愿意将更多资金投入农村的环境保护事业,如江苏的一个经济发达农村,村里有11户1,000万元以上、53户500万元以上和97户100万元以上的居民,他们为建设村里的公园捐献了100多万元,但村里要建设一座20万元的污水处理设施,却要向省政府部门申请投资;三是城镇居民对保护农村环境的意识不强,逢年过节到农村旅游、度假或走亲访友时,经常发生随意丢弃垃圾、折断果枝、践踏幼苗、猎杀益禽等不道德的行为。

  2、农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滞后。目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仍然是我国农业提高农产品产量的主要途径。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还较低,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因而不按科学操作规程使用农药和肥料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加上施肥、施药的配套技术和器械也不完备,不仅造成农用化学品大量浪费现象,直接污染了土壤和环境,而且使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业病虫害的天敌种群数量锐减,生态食物链受到破坏,导致农作物发生病虫害严重,如四川省由于使用化肥、农药量大、利用率低,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危及到有益生物与生物多样性,目前至少有520种害虫、113种杂草对农药产生了极强的抗药性,使得野生动植物生存空间日益狭小,有益生物的数量明显减少,珍稀物种濒临灭绝。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农村的土地使用仍然普遍以农村家庭承包方式为主,因而不少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购买和使用低价的劣质化肥、农药和种子,不仅导致土壤理化性状变差,耕层变浅,有机质含量降低,作物品质下降,而且使农业与农村的污染呈现“点多、面广、分散、治理难”的特点,要大力推广使用科学有效的农村污染防治技术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3、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具有成因复杂、随机性大、分布范围广、潜伏性与滞后性强、监管难度大等特点。一方面,由于国家目前尚没有制定全国农村环境保护的总体规划,缺乏对农村环保的全局性、战略性与长期性的考虑,将大多数环境保护政策主要用于解决工业和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因而严重制约了推进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进程。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国家用于防治环境污染的资金几乎全部投到了工业企业和城市,致使国家财政对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农村环保的技术支撑严重匮乏,增加了实现“村容整洁”目标的难度。

  4、农村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滞后。虽然国家目前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其中一些也涉及到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一是针对农村环境问题的法律法规严重不足,一些重要的农村环境保护领域还存在着立法空白,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标准体系很不健全,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面源污染防治、物种遗传资源保护、外来物种入侵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区域性农村污水排放标准和垃圾分类收集与无害化填埋标准等。二是涉及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改善农村环境的现实需要不配套或滞后,对破坏农村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远低于城镇,对损害农村环境的民事赔偿尚无法律依据,对农村环境损害的社会保险法规缺失。三是基层环保机构存在着监测能力弱、人员不足、机构不健全的问题。目前在全国2,000多个县中有1/3的县级环保局还没有建立监测站,部分监测站的监测仪器和装备十分陈旧落后,甚至不如中学的实验室;在30,000多个乡镇中,大多数没有环保员,基本处于无人、无经费、无装备的“三无”状况,因而对农村环境难以实施有效的监测与评价。

  5、农村的环境保护体制建设滞后。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基于对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而建立的,所以对农村的环境污染防治问题一直重视不够,已建立的农村环境保护体制也很不完善。就目前我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具有的综合性、复杂性、艰巨性与长期性的特点看,单靠哪一个部门都是难以完成好这项工作的,必须建立起一个上下统一、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协调一致的农村环境保护领导体制与管理体制,才能有效地落实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而目前我国的农村环境保护体制存在着“垂直分级负责,横向多头管理”的重大缺陷。这种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一方面,使得决策主体、投资主体、执行主体、监管主体不很明确,上下左右互相牵制,造成了对农村环保事业的决策迟缓、投入不畅、执行不力、监管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导致了部门之间、官员之间“责、权、利”的不统一,有利则相互争权,无利则互相推诿,各行其是,无从考核,谁的责任追究不清。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面临着三个突出的矛盾:一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缺乏农村资源环境支撑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农民群众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农村环境形势日益恶化的矛盾十分突出;三是繁重艰巨的农村环境保护任务与需要大量财力投入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矛盾十分突出。根据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来源、成因及其发展趋势,要解决好我国的农村环境问题,实现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有效防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改变农业的发展模式和农民的生活习惯入手,大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良村环境相和谐,遏制农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才能实现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生活与农村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对

  1、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应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农业,是充分挖掘农业生产潜力,增强农业发展综合能力,解决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推广节约型技术,全面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化肥机械化深施、精准化施肥、诊断施肥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进农家肥、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资源的综合利用;二是加快高效节约机械的研发,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推广低容量喷雾技术,淘汰“跑、冒、滴、漏”的植保机械;三是大力开发农业环保适用性技术,重点开展农业废弃物(秸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开发、农村生态卫生系统、小型污水处理系统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与推广;四是积极开发生物质资源,培育生物质产业,提高农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减少农村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五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项目,因地制宜地推广北方的“四位一体”和南方的“猪一沼 果”等能源生态模式,把养殖场建成清洁能源中心、有机肥供应中心和废弃物处理中心:六是建设一批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的示范项目,推广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技术、养殖用水循环与废水处理技术,降低水产养殖造成的污染;七是实施规模农业生态建设,积极推广工业向发展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的“三集中”农业生态发展模式,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点源污染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2、积极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一种对污染实施“全程控制”的新型生产管理方法,将其推广运用于农业生产经营之中,通过资源综合利用、短缺资源代用、二次能源利用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可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能有效地控制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促进农产品的生产、消耗过程与环境相融洽,降低农业生产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因而应积极推广农业清洁生产:第一,提高认识。各级政府应从整体环境的战略高度认识推广农业清洁生产的重要性,将实行农业清洁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规划中,从源头推动农业清洁生产的实施和发展;第二,建立农业清洁生产的指标体系。应制定农业清洁生产的认证和评价的指标,编制农业清洁生产的技术和审核标准,开展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农业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标志认证;第三,建立农业清洁生产的政策法规体系。应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定农业清洁生产的条例,并完善对实施农业清洁生产的产业鼓励政策、风险分担政策、财政扶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等;第四,建立农业清洁生产的技术体系。应重点突破具有农业清洁生产共性的关键技术,创新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与加工技术,并建立技术标准体系,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第五,建立农业清洁生产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应把推广农业清洁生产的投入作为增加对农业投入的重点,建立政府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投融资机制,为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3、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鼓励和引导农户采用清洁生产方式,在对农业生产者进行补贴时将补贴与农户是否采用了节约型、友好型的农业技术相挂钩,对采用了配方施肥、化肥深施、施用有机肥等肥料合理使用技术的农户给予补贴,对选用了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的农户给予补贴,对畜禽粪便进行资源化处理利用的规模化养殖场也应给予补贴,使农业的面源污染问题从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还应利用政策和税收等手段,解决绿色农产品被大量廉价消费和浪费的问题,实现全社会对农村生态保护的“环境共享,责任分担”。

  一是加强对农民群众从事生产的指导与服务。各级农业技术部门、农资部门、农机部门和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应当主动深入到田头、农村和农户,积极开展农业新技术的培训、化肥和农药科学使用的指导、农机技能的传授、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及时为农民群众解决在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为他们搞好农业生产创造条件,提供周到的服务。

  二是加强对农民群众进行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各级宣传部门、环保部门、农业职业教育部门、出版部门应当充分运用多种宣传方式、教育形式、传播手段、网络媒体,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和灌输农村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防治的重要性,提高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自主保护环境的能力,促进农民群众转变传统观念与生活习俗,培养讲卫生、爱干净的良好生活习惯。

  三是加强对农民群众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各级卫生部门、农村卫生防疫部门应当经常深入农村开展卫生知识的宣传、良好卫生习惯的教授、农村常见病的防治等活动,培养农民群众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方式;积极探索农民群众自主管理的村庄保洁机制,对农村生活垃圾普遍实行定点封闭式堆集,做到统一收集、集中运输和卫生处理,有条件的地区应推广“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处理模式;应把农村改厕作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的治本措施,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既符合农户意愿又与农户收入水平相适应的改造模式,使农民群众的生活卫生条件得到彻底改善。

  1、摸清我国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应尽快开展对我国农村环境质量状况的全面调查,查清包括农村土壤、水和大气在内的农村基本环境要素质量的情况,以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污染类型、分布特点、污染范围、污染程度、污染种类及其来源,为制定好保护农村环境的法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农村多元化污水处理技术与模式。它主要以满足当地环境标准为前提,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建立多元化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与模式、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和管理方式,以及相应的投资和运行费用的筹措机制,来解决乡镇和农村聚村镇和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分为集中处理、就地处理和分散处理三种模式。目前,集中污水处理通常采用活性污泥法和SBR等人工处理技术。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分为生态处理系统和人工处理系统两类,生态处理系统又分为土地处理系统、稳定塘处理系统和湿地处理系统

  三类。此外,还有其他强化的生态处理系统,如: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包括新型降解杀虫剂、除草剂、多芳烃化合物等高效基因工程菌和抗污染型转基因植物等;“LIVINGMACHINE”生态处理系统,近年来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出现,用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处理;“蚯蚓生态滤池技术”,适用于50-300户左右集中型农户的污水处理系统;日本的膜一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出水的水质优良稳定、容积负荷大、占地面积小、系统流程紧凑、剩余污泥量少、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

  (2)农村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与利用模式。它主要是对农村生活垃圾、畜禽养殖粪便、秸秆和乡镇企业固体废弃物等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利用与处理。在农村固体废物处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理特征、环境资源状况等因素,遵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低成本运行和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满足不同发展特征和发展模式的农村地区需要,尽可能地减少投入。

  以上简单描述的技术支撑体系在我国一些省(区、市)都有实际运用的成功范例。这里,需要着重强调两点:一是应着力加强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相结合,走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具有中国特色农村环境保护的道路;二是应尽快组织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从目前已经成熟、成效显著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模式中选定类型,在更大范围的农村地区开展示范项目,积极推广科学的、节约的、生态的、替代的、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的防治污染技术,使更多的农村和农民群众早日受益。

  1、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农村环境保护意识。应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图书、图片展览、网络媒体及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开展大范围、多层次保护农村环境的宣传教育,公开造成农村环境严重污染事件的信息,宣传农村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唤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增强全民的环境道德意识和参与意识。应在中小学开设农村环境保护的课程,组织开展农村环境保护的夏令营活动,让他们切身体验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的情况,从小树立爱护农村环境的意识。应组织经济开发区的领导、国有企业的经理、民营企业的老板到一些由工业企业造成农村环境严重污染的典型地方进行考察,以事实教育他们重视治理好企业的污染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保持好工农关系,减少给农民群众身心健康带来的伤害。

  2、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应加大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立法的力度,建立健全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制定具有强制性的国家和地方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的政策法规,如《土壤污染防治法》、《农村环境保护条例》、《农业废弃物利用促进条例》、《地下水保护管理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以及约束各级政府干扰环境执法行为等方面的法规,并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从源头上防范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同时,还应以法律形式确定城乡居民与农村环境保护之间的利害关系,明确征收污水处理费、垃圾收运费等不属于乱摊派、乱收费的范围,将交纳环境治理的相关费用规定为城乡居民应尽的环境保护义务。

  3、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的体制建设。一是应统筹全国城乡环境保护工作,按照党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纳入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编制《国家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对搞好我国城乡环境保护工作做出统筹安排和全面部署;二是应建立统筹全国城乡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体制,明确决策主体、投资主体、执行主体、监督主体,明确分工、权限与责任,实行目标考核、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应实行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体制,国务院各部委应形成对城乡环境保护实行联合、统一、协调的工作联动机制,并着力加强城乡基层环境保护机构、监测站点和队伍的建设,开展区域性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发展模式的研究,开展对城乡固体污染、水体污染进行集中收集、集中处理与循环利用的可行性研究,把控制城乡的面源污染、点源污染、生态治理与统筹城乡发展结合起来,避免产生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问题,以最少的治理投入取得最好的治理成效。

  4、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亨业的投入。应通过国家财政投入、省级财政补贴、地方财政配套和农民自筹、社会融资、利用国际金融组织与外国政府贷款等方式筹措资金,多渠道地增加对农村环境保护事业的投入:一是加大中央财政资金用于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明确资金的渠道、用途和部门责任,落实资金,加强监管;二是加大中央财政对研发农村环保新技术的投入,主要用于研发适合我国区域农村特点的、低成本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三是制定政策,运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调节各类企事业的经济活动和利益,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向农村环保事业投入,对主动治理和有效控制了环境污染的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信贷等优惠。

  随着我国的经济开发规模逐渐的扩大,国内很多区域的环境情况逐渐恶化,甚至无法对人们的正常生活进行保障。而环境监测站是环保行业中的关键,其能够为环保部门在技术上进行支持。不过在对环境进行监测时,尤其是对水质情况进行检查时会形成大量的废液,若是处理不当反而会对环境形成污染。因此,对环境检查时形成的废水进行处理,并且提出相关的污染防治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意义。

  在环境检测实验室中形成的废水有很多,其中具体有下面三个来源:其一是分析之后形成的废水;其二是分析之后残留的水质样品,尤其是一些污水的样品;其三则是过期的溶液等,例如有些比较容易挥发以及养氧化的溶液等等。依据废水中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在环境检测室中形成的废水有重金属、有机废水以及酸碱废水等等。在对其进行处理的时候要根据各自的特质进行。(1)重金属废水。重金属有着极大的毒性,在自然环境中难以代谢,并且容易被生物富集等相关的特征,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处理之后才能够排放。针对重金属含量比较高的废水而言,能运用电解法的方式进行处理。其中电解法主要是运用直流电实行氧化还原的反应过程,在废水中的污染物还能够在阴极上进行还原,经由高价有毒金属还原成为低价的有毒金属。根据实际情况显示,运用电解法的方式对含锘废水进行处理,其去除率约在98%左右,效率十分高。不过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是化学沉淀的方式。与电解法相比,化学沉淀有着更加经济以及操作简单的特点。其工作原理是经过化学反应让废水中溶解状态的重金属转换成为不溶于水的化合物,经过过滤以及分离自后让沉淀物消除。(2)酸碱废水与有机废水的处理方式。酸碱水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其对建筑物以及金属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其还会对土壤形成板结以及盐碱化,从而致使农作物减少产量,若是直接流入河水与湖泊中会对水中的生物形成影响。这种废水在处理上时通常是运用大量的水对其进行稀释,在处理之后就能够达到相关的排放标准。有机废水有污染范围很广,其形成的危害十分大,没有经过处理的有机废水在排放时会形成十分严重的污染。有些有机废水能够运用蒸馏以及干燥的方式进行回收利用,例如氯仿以及四氯化碳废液,而对一些无法进行回收或是回收成本比较高的有机废水就能够运用各种新的处理方式进行。在实验室中运用Fenton试剂对有机废水进行处理,其速度十分快并且效率也很高。在酸性条件之下的H2O2在Fe(II)的作用下能够把废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而Fenton试剂基本上能够对能够全部的有机物进行氧化,从而有效达到处理的目的。

  实验室的废水排放一直是重点污染源头,在对实验室废水进行防治时,其最为关键的是要使其符合相关的排放标准。而很多的环境监测站总是出现一边检测一边污染的现象,这样就和监测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必须要增强环境检测室的废水污染防治措施。(1)增强废水污染源的控制工作。在对废水污染进行防治的时候,其中最为基本的是对废水污染源进行控制。在此基础上减少废水形成污染的程度,让环境检测试验能够更加绿色化。在对废水污染源头进行控制时要做到下面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实验中运用到的化学试剂信息改善,尽量选用一些含毒性成分低以及无污染的化学试剂,以此提供良性的实验场所。其二是建设区域性的化学试剂调整网,把每个实验室的技术结合一体,经过试剂调度网络构建出危害性低,用量少以及不会轻易挥发的化学试剂,并且运用其他有效的方式,让每个实验室中的资源能够相互共享。(2)控制废水的排放。在对实验室废水源头进行控制之后,对废水的排放也要进行控制。因为每个实验室中的相关设备与技术上不同,在对废水源头进行控制时无法确保没有失误。所以,在对废水进行排放方面进行控制也一样重要。其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环境检测试验要为化学分析试验选用一些污染少的试验方案,在废水根本上进行控制,例如在对含有酸碱性的物质进行化学实验时,能够在检测出其废液中的PH值之后,运用废酸以及废碱进行综合调整,让调整之后的废水符合利用污染防治措施的要求。其二是环境检测实验时需要对实验中的采样量进行控制,让化学实验之后的废液能够符合废物利用的相关标准。其三则是实验室要依据管理环境的相关标准,对近期中不会被使用到的化学试剂购买量进行控制,以免化学试剂在存储时出现变质,从而对实验结果性影响。

  在进行环境检测时,由于对物质进行各种化学实验而形成的一些废水,其对环境有着一定程度的污染。对其中的有害废水进行处理时要依据其特征进行,同时还要在控制源头以及排放方面做好相应的污染防治工作,以此推动实验室能够更加绿色化发展。

  [1]王晓雁.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水现状及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2).

  [2]吴惠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J].生物技术世界.2015,(06).

  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站上万个,环境监测人员也是非常多,已经逐步的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监测网络。根据相关要求,各级环境监测站的主要任务就是监测分析环境的质量状况,所以,一般的监测站都具有非常齐全的分析实验室。一般来讲,主要分析大气、地表水、污染源等项目。监测站一般不被人重视,这些监测站的分析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都未经过处理直接的排入下水道。监测实验室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典型的污染源,对于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环境监测站的监测对象非常多,主要有地表水、废水、地下水、降雨等项目;废气监测项目;固体废弃物、微生物、环境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机动车尾气、室内环境空气监测等等。有一些环境监测站的监测项目居然达到了上百个,因为分析的项目非常多,会产生污染物的种类也是非常多。一般而言,环境监测实验的大多数属于一般的化学反应,所以,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和普通的化验室的污染相似。

  环境监测实验室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剩余的样品、样品残夜、实效试剂、大量的洗涤水等,除了噪声监测和放射性污染监测项目以外,几乎所有的监测项目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废水污染的问题。这些废水是非常复杂的,存在着阴阳离子、有机物和微生物等,还有平时很少见的氰化物、重金属离子等。

  实验室产生的废气主要包括了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以及分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等。一般实验室中会直接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所以要求实验室要通风,并且需要在通风橱内进行,这是保证室内气体质量以及保证工作人员健康安全的有效办法,但是这样就污染了空气。

  环境监测的实验室的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分析产物、剩余样品、破损的实验用品、残留的化学试剂等。这些固体废弃物的成分都是十分复杂的,涵盖了各类污染物和实效的化学试剂,假如处理稍有不慎,那么很容易导致严重的事故。

  环境监测站为了能够保证具备规定的项目的监测能力和水平,一般会开展大量的分析项目,但是实际上很多的项目是非经常的项目,产生的污染数量较小。经常的监测项目在实验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的数量也很少,但是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却繁多,存在着很多问题。

  环境监测实验室因为使用了化学试剂,虽然多数项目的分析过程中会产生污染物的数量特别小,但是分析工作完成后产生的污染问题却是很严重的。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致癌、剧毒、挥发性、强腐蚀性等污染物,假如不经过无害处理直接排放出去,那么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

  大多数使用的有机溶剂的分析项目比如石油类、挥发酚以及阴离子洗涤剂等,最后都具有有机溶剂的污染问题。一些会挥发出变成废气,一部分可以回收再利用。在监测分析重金属时,存在着分析残夜、剩余样品带来的污染问题。

  开展生物监测的实验室会产生大量的有害微生物的培养液、培养基,假如未经过适当的灭菌处理直接的外排,那么会造成会严重的后果。

  一般来讲,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长期以来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污染治理基本上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尽管按照化学实验室的规范要求,实验室应该分配多种残液缸,但是实际操作时却是形同虚设,一般是向下水道就没事了。其他形式的污染也大多数没有得到认真的考虑。

  上级的管理部门在一定的程度上都存在着忽视这个问题的情况。不论是从开展规范化监测实验室建设入手,还是逐渐的重视实验室的认可,都是需要从监测能力和质量管理上入手。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问题需要各级部门高度的重视,并且需要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法,虽然操作起来可能不是特别的容易,但是只要建立全面、系统的治理方案,问题最终就会解决。

  监测站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对于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问题认识,不应该回避,需要根据本站点的监测工作的特点和重点,想办法来减少实验室的污染。应该建议上级部门组织力量,充分研究监测实验室的污染特点及其防治途径,提出操作性较强,简单实用的技术规范,并且需要融入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当中去,使之成为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从而有效贯彻落实各项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不断减少监测分析的每一个过程对于环境的影响,从而不断的提升监测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将监测的整体环境影响最小化。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管理应该严格的按照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从多方面入手,将实验室环境污染的综合预防的策略应用到检测分析的每一个过程当中,全面的推行清洁分析和操作,尽最大可能减少实验室的污染排放量,主要有以下途径:

  大多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都有很多种可以供选择,所以应该充分的去考虑方法的环境相容性,应该尽可能的选择环境污染较少的分析方法,采用的方法需要污染要少,同时效率也不要降低。一般来讲,采用色谱仪等现代仪器分析经常比传统的方法污染要小。

  一般来讲,环境的监测实验室废弃物的数量并不是很大,但是种类却是很多,并且污染比较大,必须要经过处理才能够排放,否则会造成二次污染,当前来讲,能否具备三废处理的实验室是比较少的,实验室的三废污染不容易被忽视。根据实验室废弃物的特点,我们应该做到分类的收集、存放等处理原则,处理的方法需要简单方便。投资不应该较大,应该尽量的利用本地的现有的环境治理资源来处理。

  在满足分析要求的情况下,需要适当的降低采样量;不应该购买暂时用不上的试剂;应该尽量的使用快要到期的试剂;尽可能使用仪器分析,从而有效减少采样量;应该将处理的废弃物作为实验分析的最后一步;避免使用酒精温度计造成的汞污染。

  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的环境污染治理除了应该采取相应的污染措施外,更重要的是应该加强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因为有一些污染只要是管理得当就可以防止。相反,即使有了治理的措施,假如管理不到位,那么同样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所以,应该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减少实验室对环境的污染。各级监测站应该进一步的提高对实验室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应该积极探索,想尽一切办法来减少实验室的污染。

  以上是对于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产生污染的一些探讨,想要将这些工作做好,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就需要重视污染物的处理,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

  当今时代,化学成为了一门非常有用的科学。。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的进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另一方面,化学化工的发展为人类的生活改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和物质基础,但同时又造成了很多的能源和环境问题。随着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人类对全球性环境污染的加剧、能源的匮乏和资源的减少日益关注。人们逐渐发现, 仅依靠开发更有效的污染控制技术对改善环境是很有限的,而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原始污染的预防上则对消除污染更有效。“绿色化学”的出现,为人类最终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在始端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和零污染,是一门从源头阻止污染的化学。。

  原子经济性是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这一概念最早是1991年美国Stanford大学的著名有机化学家Trost提出的,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成了产物。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或废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他用原子利用率衡量反应的原子经济性,认为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性的反应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料;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物的排放。

  我国古代就有“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今天,我们保护环境不仅要保护环境不受污染,而且要继承古代环境保护的思想,合理利用资源,以保证资源的永久利用。我们应该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许多国家正在广泛地宣传环境保护思想,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我国于1979年9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并在1983年底召开的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大会上将保护环境确立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白色污染是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而且越来越受到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塑料作为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它有良好的成膜性、绝缘性、成型性、耐酸碱、耐腐蚀,外观鲜艳,而且它具有极其低廉的价格,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迅速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

  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中都应贯穿绿色化学的思想,在生活中对其废弃物要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如使用环保节能电池;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使用节能灯;不食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等。如不使用难降解的一次性饭盒,少使用与废弃塑料袋,不乱扔废旧电池等。关注重大的绿色化学研究成果。。如环境友好的海洋生物防垢剂,新配方汽油,环境友好柴油等。使用具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如绿色电冰箱,无磷洗衣粉,太阳能热水器等。当然我们要鼓励大家多骑自行车,少用机动车。

  我国在环境资源、容量方面,总量虽大但人均拥有量很小。经济生产的特点是工业技术水平整体不高,能源和资源消耗及污染排放量高,乡镇企业比重还是很大,“三废”污染十分严重。以2006年甘肃徽县铅锭冶炼厂铅中毒事件为例,涉及村民2000多人,其中373人为儿童。这些儿童中,90%以上血铅超标,最高者血铅含量超标数倍,被诊断为重度铅中毒,被诊断为重度铅中毒年龄最小的孩子,只有1岁2个月。而成人中血铅超标也很普遍。依次来看,人们不仅不能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恢复”的道路,也不能走“边污染,边治理”的道路,而应该采取我国政府制定的“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方针,还要在化工工艺上采取更为绿色的、环保的工艺过程。绿色化学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而是主动的防止化学污染,从而在根本上切断污染源,所以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环境友好化学。

  开展环境分析方法和标准化的研究,建立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自动化程度高的监测方法;开发新材料、新能源、用绿色化学工艺代替经典工艺;在制定污染物向环境排放量标准的同时与其他手段相结合,积极开展处理和利用废物的技术研究,变废为宝。三废的处理过程不应产生新的污染,这样才能实现减少或消除污染。更有实际意义的是绿色工艺的设计。如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该气化技术在高温高压下以粉煤为原料,纯氧作氧化剂生产合成气,气化炉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喷嘴对置式炉型。其工艺过程的特点是消耗低、煤种适应性广,碳转化率高,热效率高,适宜大规模放大等,是一项绿色的洁净煤利用技术。探索污染物的防治、转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的途径,积极改革旧工艺,探寻无污染或低排放的“绿色”新工艺。

  绿色产品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不会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合格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寿命,产品易于回收、利用和再生,报废后易于处理,在环境条件下容易降解。如日常生活中适用的包装材料,用后可以进行再利用,如用再生纸作购物袋,用再生塑料制造各种容积,不但可节约宝贵的资源,还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再如目前大量使用的聚苯乙烯发泡塑料快餐盒,使用后成为白色垃圾,在自然条件下,需数百年方能降解,对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了加速它的自然降解,生产时可在其中加入光敏剂、化学助剂等,使其在使用后几个月内即分解成无害物质。逐步推广使用新配方汽油,减小由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以及烃类引发的臭氧和光化学烟雾等对空气的污染。新配方汽油要求限制汽油的蒸汽压、苯含量,还将逐步限制芳烃和烯烃含量,还要求在汽油中加入含氧化合物,比如甲基叔丁基醚、甲基叔戊基醚。这种新配方汽油的质量要求已推动了汽油的有关炼油技术的发展。

  目前,随着绿色化学作为学科前沿方向的逐步形成, 在很短的时间内,通向绿色化学的各种途径已隐约可见。这说明绿色化学是有效的,也是有益的。从科学观点认识,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思维方式的更新和发展;从环境观点认识,它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经济观点认识,它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要把现有化学和化工生产的技术路线从“先污染、后治理”改变为“从源头上根除污染”。然而,必须指出的是, 绿色化学与环境治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环境治理是对已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使之恢复到被污染前的面目;而绿色化学则是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物的生成,即所谓污染预防。因此,只有通过绿色化学的途径,从科学研究出发,发展环境友好化学、化工技术,才能解决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另一关键问题是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宣传,强化公众的环境意识。作为高等学校培养的各种层次的高素质人才,应努力学习有关知识,加强对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责任感。创造一个清洁美好的生活环境是人类的共同愿望,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环境,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绿色意识的提高,只要我们用好绿色化学技术,搞好经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会变得更加美好。

  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环境空气:1998-2007年,抚顺市空气中主要污染物颗粒物的污染呈下降趋势,可吸入颗粒物到2005年以后由过去的超三级标准到符合三级标准。2007年自然降尘值也降到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但是,仍然没有达到应执行的辽宁省自然降尘标准。抚顺市环境空气污染特征为:a.采暖期重于非采暖期;冬季、春季节明显重于秋、夏两季。b.特殊气象因素:大雾天气增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少雨大风的天气会加重二次扬尘量的增加等;c.工业污染源:各功能区比较,工业区的空气污染明显大于其它功能区。地表水:浑河抚顺干流段水质逐年好转。浑河抚顺城市段支流水质污染继续加重,市区七条主要支流只有章党河水质较好,其它六条支流均未达水质标准,其中李石河污染最重,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氨氮、CODcr分别超标2.5倍和4倍。大伙房水库库区水质继续保持较为良好的状态,但总氮、总磷超标较严重,超标率分别为100%和96.5%。城市声环境质量:抚顺市声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据市环境监测部门的监测报告,我市功能区环境噪声达标率为55%,五个功能区中2类标准区(站前)、3类标准区(工农)和4类标准区(西一路)噪声年均值超过国家环境噪声标准。

  工业企业违法超标排放污染物:据国家环保部和辽宁省环保局抽查,抚顺市工业企业稳定达标率低于60%。一些企业只顾本单位的经济利益,或者使已有的污染治理装置不满负荷运行或者故意停掉,违法偷排偷放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大,导致周边环境污染:以望花区为例,望花地区至今仍是我市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主要污染物是自然降尘,平均值为51.5吨/平方公里月,超省定标准5.4倍,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0.122mg/m3,超过国家环境空气二级标准。

  全市建成区内目前有1吨以下各类燃煤锅炉1031台,由于这些锅炉近90%以上位于居民区内或居民楼内,加之烟囱低矮,又没有环保设施,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学习。因小锅炉污染造成的环境占每年环境的80%以上。据环境监测部门数据,我市近年来汽车尾气污染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原因:一是汽车拥有量上升,二是车况较差,特别是行驶在市区主要道路上的公交车不仅冒黑烟,污染物排放量大,而且噪声大,扰民严重。抚顺有大量的油母页岩资源,由于抚顺矿业集团油母页岩生产工艺为传统的落后工艺,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废水和废气污染物。同时,致癌的沥青烟物质也有大量排放。其所处位置在抚顺市区中部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且地势较高,常年对古城子地区居民身体健康造成污染损害;当出现不利气象条件,如冬季逆温天气,南北台地区、东公园地区、新抚顺地区、塔裕地区,甚至河北和河东地区也能闻到刺鼻的沥青烟味道,可见其污染范围广,污染危害重。

  对于抚顺市这样一个重化工城市,环境问题直接制约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要做到3个转变:即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中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从主要运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统筹协调发展。并实行“一票否决”制。

  具体做法是重点把好五“关”。第一、把好环境准入“关”,严格控制新污染。第二、把好污染物出口“关”,对排污单位严格监管。加大对发放排污许可证单位和违法超标企业的监察力度。要加快推进我市清洁生产工作。采取强制审核和自愿申报相结合的方法,加大在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的力度。第三、污染治理“关”,保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实现。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按照“以水养水”模式,采取招商引资和社会化运营方式,建设10万吨东洲河再生水厂,将大乙烯、大炼油、腈纶厂和东洲石化工业园区的工业污水与东洲地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利用共代谢原理,大幅度降低企业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投资和长期处理运行费用。第四、把好“关”,维护社会稳定。要重点解决好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

  建筑过程中出现的污染有着一定的源头,那么作为建筑工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都要找到其中的污染源,然后逐步清理。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环境污染的污染源有以下几点。

  众所周知,相关人员在建设施工之时,必须铺设好下水道。必须将这块地的土壤打下很深的地基。于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土壤自然而然对水质造成污染。那么主要的水源就有基坑降水与排水、施工机械设备的清洗,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排污处理,还有的则是在后勤生活中进行的污水处理。

  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发出一些噪音。那么这些噪音主要来源于挖土机、电锯、打井机与打桩机、车辆等各类噪音,若是建筑离居民房距离很近,那么势必会给附近的居民带来很大的噪音干扰。

  目前,随着大量建筑物开始新建,空气中明显增多了烟尘等含量。这些烟尘散发到大气各处,有少部分能被植物所吸收。但是同时也有各种机器所释放出的废气,这对人类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甚至对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一些化学材料,也有一定的粉尘及有毒气体、特别是在建筑装修过程中也需要应用到一些材料,这些材料将给空气带来严重的污染。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夜间进行劳作时,需要灯光的照射。而这些光散射到四周,给周围的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人们在睡眠之中突然被一束束光照醒,这给居民的睡眠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当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有些废弃材料将直接被扔掉,如果处理不当的话,这些废弃材料将慢慢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污染。这一类物质的成分主要有钢筋、废塑料等物质。

  那么,减少噪音污染要从哪些方面出发呢,首先当然是在工地要做好合理布置,降低噪音的强度。同时还可以将作业时间进行调整。尽量避免晚上作业,从而避免了影响附近居民的睡眠。其次是从声音本身的角度来减少噪音,在建筑建设过程中,要尽量使得声音降到最低。要使得噪音能降到最低,就要把机器和设备进行改造,最后是改变声音的传播途径。改变声音的传播途径,就需要采用隔声、吸声等方法来处置。同时也可以使施工现场进行全部封闭,这样,噪音就很难再传播出来扰民了。针对传播声音十分强烈的机械,则能使用作业棚,通过作业棚的方法,使得噪音扩散程度得到降低。

  针对水污染的防治,第一,要结合当地地形条件、实际状况等来综合处理。对于污水,要使用集中处理的方式,将污水排放到应当排放的地方。第二。建筑在施工时,将涌现出大量的地下水,由于施工过程使其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可以先将其放人一定的容器中进行沉淀之后再排放出去,这样,对环境污染又进一步减小了。

  为使得地下水仍然清澈,在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或者缺水的区域,采用边坡支护的技术,因为它隔水性能比较强,因此,地下水就能尽量抽取的少。

  建筑排污过程还包括有废弃物的污染、光的污染等等,对于两种污染,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针对废弃物可以在建设场地设置垃圾池、垃圾箱等设施,或者是将垃圾进行正确的回收利用。而剩余的没有利用价值那部分,就应该将这些垃圾做好其他方面的处理。在建筑施工中,最好能采用环保型的材料,比如工器具、临时设施、建筑材料、灭火器等等。而防止光污染应该采取的措施是要先对灯光的强度进行控制。不让灯光照射居民居住的方向,而要投向另一个方位。

  电气焊等物质要远离居民区,并设置好避光的屏障。这样使得光对居民的危害就减少了。

  还有一点是针对空气污染,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那么该怎样才能减少大气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呢。笔者认为要适当对废气、粉尘等一些物体加强包装控制。对于这些物质在运输过程中要采取全部封闭的方式。在施工过程里,在清理垃圾过程中最好使用吸尘器。这样,整个市容市貌就变得干净、整洁。

  任何建筑都离不开设计师精心设计的图纸,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保护良好的环境,为不出现违规违章工程,就必须对图纸做好会审制度。那么,做好图纸会审制度需要做好的几点有:第一,搞清楚图纸会审的程序。第二、要弄清楚有哪些单位参与其中。第三。要明白图纸会审的基本特性。第四,要弄清楚图纸会审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这一点,需要做到的有。一定要根据施工图纸来进行施工,这样就加强了施工的计划性、科学性。若需要变更时,得按照工程联络单来进行变更。这个单子一般由技术组来负责,必需交由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来签证。同时,这中间的内容必需要完善,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若是因此而加大工程的工作量,需要延长时间,则必须通过上报的方式解决。

  农村环境的污染现象存在着较大的危害性,还会不断的扩充范围,可是一直认为还不至于跟城市污染相提并论。由于农村拥有较大的环境容量,较强的纳污能力,在政治农村环境污染方面不能够和城市环境污染同等重视。我国的部分环保部门也只是将注意力放在城市的环境保护方面,对农村环境的保护上较为忽视。

  在最近几年,我国的农业发展在不断的加快,可是其中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依赖的是化学的完全投入。根据相关的统计,针对化肥所进行的亩施量上与世界上的平均水平相比,高出了大概2倍之多,可是却只拥有35%左右的利用率,其他的进入到了环境当中,在极大程度上污染了土壤与水源,直接对农作物总体质量产生极大的比例影响。此外,在地膜的覆盖技术上广泛应用的过程中,逐渐的增大了农用的地膜用量,因为不能够正常的回收,使得田地不能够得到降解,让农田污染急剧恶劣[1]。

  乡镇企业由于改革开放,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将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解决,可是却增添了农村在环境方面的压力,让农村环境逐渐的产生恶化。

  想要将良性的农业生态环境建立健全,就一定要有效的依赖科学、合理的技术,将农业自身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在一定意义上减少。同时,还需要对农业的科学管理技术强化其基础的研究,将农业科技成果的不断转化加快速度,让农业中的粗放经营,有效的转向集约型经营模式。将农业环境条件、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生态平衡有效的融合在一起,积极的对无污染的水、畜、农产品开发生产,优先建设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基地。

  (1)对于农业环境保护的相关条例和法律需要有所完善,要让农业环境保护以及经济活动能够,作用在法律领域内开展。

  (2)想要将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得到促进,就要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当中所涉及到的指导思想放在首位,地方的人民政府有必要将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有所明确,利用试点的创设,让农业环境的保护责任制在农村充分树立,还需要拟定农村的环境整治考核制度,增进政府对农业环境质量的有效负责,同时利用建立健全量化的指标考核,让具体化的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可以充分实现,从而能够将量化指标考核贯彻落实[2]。

  (3)农业的行政部门和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需要明确农业环境保护的相关职责,对于农村的环境保护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用负责人的态度对农村环境的保护活动有效开展。

  (1)在发展农村企业的过程中,需要拥有功能性的区划,将布局合理进行,农村企业所进行的废水排放需要明确的集中在一起,这样的方式能够有助于将以废治废进行到底,要在根源处对废水进行有效处理。

  (2)需要根据国务院的相关规定,对治理无望、污染情况严重的农村企业,坚决的关停或者取缔。

  在城市当中,通常都会将生产出的违禁产品,利用联合加工或者委托的方式转移到农村,以这样的方式将落后工艺以及淘汰的装备转移到乡村企业中。想要将城市企业污染转移到乡村企业的行为得到禁止,就一定要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明确禁止接受和转移对环境产生污染的产品,针对参与到此事件的相关人员要予以法律责任和行政追究[3]。

  (1)在监督管理农村环境规划上要不断的强化,一方面要针对农村的相关企业,开展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另一方面还需要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对待农业的资源开发活动。

  (2)适合于农村发展的环境规划需要有效拟定,具体要根据高质量、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农业能量的投入以及农业发展的规划方面,需要细致分析的是资源对于农药所能够得到的利用是否是永续的。针对农村的发展规模和方向,需要根据其潜能的大小来确定,在布局方面一定要具备合理性。在农村居民较为浓密的地区中,需要对工业废水以及污水的排水管道系统建立起完善模式,同时通过上级申请,或者创立出有效的条件,将污水处理的相关设施正确建立。

  (3)以同等的方式,对待农村环境保护和城镇环境保护,要应用和城镇环境保护同样的方式,处理农村环境保护。

  在农村不断加剧的环境污染现象,以及被破坏的农业生态环境,主要的限制了农村的健康发展。所以,一定要在保护农村环境方面有所强化,也就是在环境保护意识上有所强化,布局要具有合理性,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将良性的农业生态环境建立健全,力求让农村的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拥有生态、绿色的生活环境。

  [1]路明.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3,4(02):123-125.

  环境监测实验室在监测分析过程中常采集有毒有害的样品,消耗大量的化学试剂,从而产生一定量的污染物,污染物具有种类多,成分复杂,危害大的特点,如果不经处理处置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对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主要污染源进行分析,提出污染防治对策。

  1.1废水来源及危害。环境监测实验室在样品采集分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主要来自实验废水和样品废水。实验废水包括有毒有害成分含量较低、产生量较大的洗涤器皿用水,循环冷却水;有毒有害成分含量较高、产生量较小的配制溶液等。样品废水包括采集的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医疗废水、工业废水,样品废水是实验分析需要或实验室管理要求留样备测,每次采集的水样量要多于实验实际用量,而产生多余的样品废水。废水中污染物种类繁多,实验废水中有含铜、铅、锌、镉、铬等重金属废液;含苯系物、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二硫化碳等有机试剂废液;含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酸碱废液,而且多属于危险废物。这些废水得不到有效处理处置,直接排入下水道进入受纳水体,对水体水质、水生生物造成污染,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如重金属是很难被降解的持久性污染物,一旦进入生物体、人体内,就不断积累难以排出体外,重金属与人体内的酶结合,使酶失去活性,造成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损坏。

  1.2 废气来源及危害。废气主要来自试剂、样品、分析过程中间产物的挥发等,如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用四氯化碳、三氯甲烷做萃取剂,苯系物用二硫化碳解吸,产生有机试剂挥发气体;铜、铅、锌、镉等重金属用硝酸、高氯酸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化学需氧量回流加入硫酸,都会产生酸性废气;恶臭气体样品多是从企事业单位采集的有毒有害气体。这些均为刺激性有毒气体,像二硫化碳等有机试剂的挥发气体不仅可从呼吸道吸入,而且可从皮肤吸收,并在体内长期蓄积,造成呼吸道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坏。产生有毒有害且数量大的气体的实验通常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实验室内的空气污染以及对实验人员健康的损害,但是废气未经处理直接向外排放,会污染室外的大气环境。

  1.3 固体废物来源及危害。固体废物主要来源是过期失效的化学试剂、标准物质、破损的玻璃器皿、多余的分析样品等,固体废物成分复杂,若随意丢弃或混进生活垃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例如油田行业的油泥砂属于危险废物,应按国家有关危险废物的贮存、处置规定进行贮存及无害化处置,如果随意堆放或丢弃,会对土壤、地下水等造成污染。

  2.1选择污染物产生量小的试剂。选择纯度相对高的试剂,不但可以减少监测人员的工作量,而且降低对人体的损害、对环境的污染。如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系物,市售的二硫化碳纯度很低、杂质很多,不符合色谱分析要求,需提纯。提纯过程相当复杂,使用大量的甲醛-浓硫酸萃取液萃取后,用碳酸钠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蒸馏后才能使用,往往一瓶500ml的二硫化碳提纯后剩下不到一半的量,却要消耗几瓶浓硫酸,产生大量的废液、二硫化碳挥发气体。因此,选择好的试剂将会大幅降低污染物的产生量。

  2.2加强化学试剂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不善,一些不急用的化学试剂未及时进行符合性检查,或者符合性检查过程复杂,必须进行样品分析才能确定是否符合要求的,监测人员懈怠,只是简单查看外观,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检查,造成错过退货时间无法退回厂家而在仓库堆放,增加了废弃试剂的产生量。

  减少试剂库存量,根据实际工作量制定试剂购买计划,不要大批量集中购买,造成试剂过期了还未用完的情况。现在一直提倡零库存,有效避免了产生大量废弃的过期失效试剂,对挥发性有机试剂而言,还可避免长期堆放产生的挥发量。

  2.3配备污染防治设施。实验室废气大多从通风橱直接排入大气,应在其末端安装活性炭吸附装置,减少废气的排放。此项措施已在一些实验室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会因为装置的阻力影响室内废气的排放,还可以净化排放的废气;在实验室、试剂储存间安装空调,降低试剂挥发量,特别夏季高温季节的大量挥发。

  2.4回收综合利用。对于过期但并未出现浑浊沉淀的标准样品,不能用于要求准确度高的质量控制、人员考核,但可用来调试仪器,如气相色谱仪法测定苯系物,色谱条件的确定要经过反复进样调试,以达到最好的分离效果,并确定苯系物各组分的保留时间,就可以用过期的苯系物标准样品调试仪器;对于采集的油田行业的固化泥浆,各监测项目经检测符合相关标准,可用于厂区绿化。

  2.5分类收集、分类处置。实验室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不能混合,增加处理难度,应按照其性质、毒性、排放浓度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处理后再排放,如含氟废液加入生石灰使其生成氟化物沉淀;含氰废液采用碱性高锰酸钾氧化法或硫代硫酸钠氧化法;含酚废液采用漂白粉氧化法或高锰酸钾氧化法。

  2.6无害化处置。环境监测实验室产生的酸碱废液、有机试剂废液、铜铅锌镉等重金属废液、过期失效的试剂、以及诸如油田行业的油泥砂样品都属于危险废物,应和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签订长期处置合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7提高实验室监测人员的环保意识。环境监测实验室监测人员虽然熟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环保规定,充分了解化学物质的毒性对人体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但往往只注重对个人的防护,并不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在实验过程中始终坚持环境保护理念,严格按照监测分析方法进行样品分析,按照试剂的储存时间和和每批次的工作量配制合适的试剂量,减少药品和试剂的浪费;对实验废弃物分类妥善处置,不能随意丢弃,如废有机试剂等危险废物应装入加盖的试剂瓶中,粘帖标签加以标识集中存放,定期移交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处置,这都是监测人员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地膜具有增温保墒、增加土壤肥力、防治病虫害等作用,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地膜用量十分巨大,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地膜用量最多、覆盖面积最大、覆盖作物种类最多的国家[1]。常用的塑料地膜是以聚乙烯、聚氯乙烯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等制成的有机化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机械拉伸性,但其分子量大、性能稳定、耐化学侵蚀、可缓冲冷热,光分解性和生物分解性较差,在自然条件下不易降解,大量残留于土壤中。残留地膜在土壤中以片状、球状、棒状和圆筒状等形态存在[2],大量残膜碎片会导致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和含水量降低[3],造成水分、养分的运移被阻断,从而导致作物营养不良及减产[4]。近年来,由残膜污染造成的农村土地板结问题以及由废膜焚烧而产生的大气污染、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并具有长期的环境风险。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降解地膜凭借其环境友好性逐渐进入人们视野,成为解决残膜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与传统聚乙烯地膜相比,可降解地膜的主要优点是在地膜失去增温保墒等功能后,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能够在环境中最终降解为无毒无害产品[5],从而防止残膜对农田环境的污染。按照降解机理,可降解地膜可分为光(热)降解地膜、生物降解地膜、氧化-生物降解地膜三类。有研究显示,可降解地膜在烟草、花生等覆膜时间较短作物上具较好的适用性[1]。随着政府引导的增强和农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可降解地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规范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性能,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日本生物降解塑料研究会(JBPA)、澳大利亚标准协会(SA)等组织,对其分子量、拉伸性能、失重率、崩解度、生物化学需氧量、CO2产量和生物毒性等指标提出了要求,并规定了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地膜使用现状,阐明了我国残膜污染分布的时空分异特征;通过比较国内外可降解地膜降解性能指标及标准,识别可降解地膜污染源的迁移、转化、归趋途径,梳理评价指标,建立了可降解地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模型,为衡量可降解地膜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提供一种研究思路。

  本文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0-2015)中提供的数据信息,统计了20多年来(1992-2014年)农用地膜的使用情况,并由此分析了我国残膜污染现状。

  地膜残留量受覆膜年限、耕作方式等影响,不同地区不同耕层的残片数量、面积差异较大。多数研究表明,残膜主要集中在0~20 cm的土壤耕层中[6,7],占土壤中残膜总量的90%以上[8]。通过分析我国地膜使用数据可知,我国残膜污染具有“积累效应、区域差异、逐年增强”三个特征。

  由图1可见,我国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大幅提升,从1992年的78万吨跃升到2014年的258万吨。其中,地膜使用量平均占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的54%,从1992年的38万吨,增长到2014年的144万吨,增加了近3倍,年均增长率6.2%;最大增长率出现在1996年,比1995年使用量增长了近20%。

  全国地膜覆盖面积逐年稳步提升,1993年地膜覆盖面积约572万公顷,到2002年增长到1 170万公顷,面积翻了一翻;2014年增长到1 814万公顷,比1993年提高了2倍多,年增长率约为5.7%(见图2)。

  目前,我国去除残膜的主要方法是靠机械或人工捡拾,人工捡拾大约需要16 h・hm-2[9],过高的劳动强度和捡拾成本推动了机械化残膜回收的应用。但是,随着我国地膜使用量和覆膜面积的不断增加,地膜回收率无法达到相应水平,导致我国残膜量逐年增加,积累效应明显。

  由图3可见,我国各省市地膜覆盖面积差异较大,地膜的使用主要分布在北方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和农业大省。新疆、山东和甘肃三地的地膜覆盖面积占到全国覆盖面积的38%,其中,新疆地膜覆盖面积居全国之首,约为332万公顷;山东位居第二,为222万公顷,约为新疆地膜覆盖面积的67%;甘肃、内蒙古、河北、河南的地膜覆盖面积均在100万公顷以上。在南方,地膜主要应用于高山、冷凉地区,其中,云南地膜覆盖面积达到102万公顷,四川和湖南紧随其后。

  地膜使用强度即单位耕地面积的地膜使用量(kg/hm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区域或者地区残膜污染的强度。2014年,新疆、上海、福建等地地膜使用强度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