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app今天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这也是《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环保日”,在“环保日”来临之际,记者就如何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市民有什么建议进行了采访。
6月3日一大早,尽管天空飘着雨点,但家住水城军分区旁的王先生坚持每天爬天波楼的锻炼习惯,在他返回途中与记者相遇,谈起了环境保护的话题。他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机动车辆的增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增,是当前环保应该解决的一大问题。我们倡导低碳生活,每个公民都应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从自身做起,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尽量步行或采用非机动车做为出行方式。
王先生坦言:“尽管自己有私家车,但多数情况下出门都是步行,既可以缓解停车难、堵车、省油费、减少汽车尾气排量,最重要的是能锻炼身体,是一种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其实类似王先生的这种想法并付诸行动的人已经有不少了。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市中心城区许多上班族都选择徒步上下班。市环保局职工朱某尽管家里有车,但因离单位较近,他长期走路上下班。他希望其他有车的上班族和市民在城区出行时,尽量乘坐公交车,缓解城区交通压力,降低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为构建凉都低碳环境作贡献。
据了解,为减少城市空气污染,我市从2013年6月开始实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1家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机构,其中,市中心城区7家,六枝、盘县各2家,到2014年检测率达到98%以上。
如今,我市的城市公交、出租车推广使用天然气、焦炉煤气等清洁能源,既减少了能源消耗,又减轻尾气排放,这对打造凉都低碳环境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是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不管在城市还是乡村,由于过量使用和回收处理不到位,塑料购物袋、矿泉水瓶、一次性餐具(饭盒、碗筷、水杯)等“白色垃圾”仍然可见。
为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国务院办公厅2007年12月31日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该通知被群众称为“限塑令”。“限塑令”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限塑令”下达后,我市有关部门加大了监管力度,市中心城区的商场、超市已不在为购物者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但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不少市民在超市购物时,还是选择塑料购物袋。“就是多3、4角钱,身上带个购物袋麻烦,所以就在超市买了。”在某超市记者看到一顾客选好商品后,选择了商场的塑料购物袋,并这样解释说。
由于“限塑令”只是倡导不用或限用一次性购物袋,没有强制禁用,在绝大多数农贸市场、街面店铺和临时摊点的个体户等,为销售物品,方便顾客,还是普遍存在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一次性餐具等塑料制品的现象。
对此,在市直某单位上班的王先生等人认为,要杜绝“白色污染”,源头治理是关键。他说,市民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除树立不用一次性购物袋的意识外,还建议政府部门将“限塑”变为“禁塑”,从源头禁止生产不可降解的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塑料制品。
据悉,为倡导广大市民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购物品,减轻污染物排放,市环保局制作了7000个环保购物袋,在“世界环境日”当天上街宣传时免费向市民发放,以此提高市民参与环保,拒绝“白色污染”的意识。
“近年来,我市的环境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街道干净了,‘牛皮癣’也少了,最重要的是大多数市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了。但是,在一些小街小巷,一些楼道乱涂乱贴还存在;一些乱扔乱吐现象时有发生;车辆一堵乱鸣喇叭的情况还经常发生……” 市民杨艳梅说。
不少市民认为,提高环保意识有一个过程,也是一个全民参与的行动,只有文明行为深入人心,环境保护才能做得更好。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民的环保意识正在逐步提升。近日,记者在黄土坡一公交站台候车时,一幕活生生的环保教育事例展现眼前:一名带着孙子来此候车的老太太,买了一根冰棒给年幼的孙子。孙子吃完后,不慎将穿冰棒的竹签掉落地上,老太太立即叮嘱:“把竹签捡进垃圾箱,别乱扔垃圾,增加环卫叔叔阿姨的工作量!”孙子立即躬身将竹签捡进站旁的垃圾箱。这种不经意的举动,体现许多市民开始注重从小培养孩子文明行为。
家住市中心城区的任先生深有感触道:“随着历届凉都消夏文化节的举办,近年来‘四创’活动的开展,历年的环保宣传,市民的不文明行为少了,环保意识提高了。” 但任先生也建议,要让文明行为深入人心,还要加强处罚力度,对一些不文明行为要严罚重处,并形成制度,让大家遵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