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app面对“十三五”,如何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如何实现绿色富国、绿色惠民?连日来,代表委员谈认识、出建议、聚共识。
要让“绿色”成为发展的本色,树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意识。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但粗放的发展方式,也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沉重代价。面对一些地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以及资源约束趋紧的严峻形势,以习同志为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将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融入治国理政宏伟蓝图。全国人大代表陈乃科说,这不仅遵循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顺应了人民期待,也彰显了执政担当。
“过去环保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和应急状态。”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推进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着眼长远,使环保工作步入常态化。
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从最严格的制度到更严肃的法治。“环境保护工作在提升,从过去的吃药走向保健。”高吉喜说。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保护与发展的天平会否发生倾斜?
“越是经济增速下滑越要保持绿色发展的定力,越要增强绿色转型的决心和勇气。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GDP增长。”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认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新常态要求我国经济步入循环、低碳的绿色化轨道,我们要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全国政协委员董恒宇说。
要让“绿色”成为行为标准,加速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环保厅厅长石国祥介绍,吉林正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大数据建设,实现精准管理。建立全覆盖、立体式的污染源动态更新数据库和管理平台,实行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让环保部门拥有“千里眼”“顺风耳”和“记录仪”,实现对所有污染源的动态管理。
“要使资源、环境因素在决策过程中得到更加充分的考量。”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副市长曹小红说,天津市将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空间保护、耕地保护等约束性条件融入城市发展规划,考虑在行政区域的空间范围和生态范围内实行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土地资源的配置优化。
“哪里有沙漠,哪里就有贫困。”全国政协委员、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说,我们研发了100多项生态种植与产业技术,培育了1000多个耐寒、耐旱、耐盐碱生态种子,研发了土地地理信息大数据,在内蒙古等地治理沙漠1万多平方公里,形成千亿元规模的沙漠绿洲经济产业,让荒漠荒沙变成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蓝认为,“生态扶贫”潜力大,效果好。贵州、云南和广西等省区都已提出了生态扶贫的新思路,把“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作为扶贫的新模式和新方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了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良性互动。
要让“绿色”成为永恒的追求,久久为功,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与环境直接相关的具体量化指标,也指明了未来持续发力的方向。今后五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
从62.96%到63.1%,再到65.95%,每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工作后公布的数据,福建森林覆盖率都在高位的基础上持续上升,始终保持全国第一。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委书记尤权说,福建省在2001年就提出了生态省建设,之后历届省委省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干,生态建设才取得今天的成效。
“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低碳生态,福建省还要在制度创新上进行更多探索,比如在自然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理、生态环境监管、生态文明评价体系、运用市场手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大改革探索力度,尽快建立起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尤权说。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重要标尺。”代表委员们表示,新时期推动发展一定要坚决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展望未来,美丽中国蓝图一定可以实现,中华民族一定会赢得永续发展的光明未来。(新华社记者 康淼 季明,参与记者 李鲲 侯丽军 白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