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app2021年一眨眼几乎过去一半,上半年《阿凡达》与《指环王》相继在院线重映,一众忠实粉丝们还没来得及好好回味,“烂片”风评却闹得沸沸扬扬,豆瓣评分下跌,一些新观众表示“看不懂”——
好的故事不仅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和出彩的人物,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情怀和关乎人性的真谛,值得细品。《指环王》和《阿凡达》被不少影迷戏称为“环境主题教育片”,今天就来聊聊。
从小说到电影,《指环王》系列的环保隐喻已被学者和影评人深挖了近一个世纪。
黑化的巫师萨茹曼(Saruman)为了生产更多强兽人(Uruk-hai)士兵,在要塞艾森伽德(Isengard)打造“工业地狱”,大量砍伐周遭树木。大反派索伦(Sauron)的疆土魔多(Mordor)遍野污染、寸草不生,常被解释为影射现代社会的负面影响。树人(Ent)受迫害而围攻艾森伽德,和《王者归来》书中“收复夏尔”一章,都用热血激昂的笔法描绘了环境修复和保护家乡的主题。
作者英国作家J·R·R·托尔金指出,“收复夏尔”这一章节并不是隐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格兰,它的灵感部分源于自己早年经历:
笔者童年所居住的乡间,在十岁之前就已惨遭破坏,那时汽车还是稀有的交通工具(笔者当时从没见到),人们还在兴建郊区的铁路系统。最近,笔者凑巧在一份报纸上看见一张照片——那是当年对我相当重要、曾经兴盛一时的一座磨坊及其池塘没落残破的最后一景。
笔者童年所居住的乡间,在十岁之前就已惨遭破坏,那时汽车还是稀有的交通工具(笔者当时从没见到),人们还在兴建郊区的铁路系统。最近,笔者凑巧在一份报纸上看见一张照片——那是当年对我相当重要、曾经兴盛一时的一座磨坊及其池塘没落残破的最后一景。
托尔金对树木和未被破坏的自然景观的热爱,在其文学作品和之后的电影改编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电影里,树人一族原本商定不参与战争,但树人走到林缘看见满地残枝断根,悲愤之下当即决定反击带来这灾祸的萨茹曼。
在树人眼中,失去树木绝非意味着“失去没有反应的木材”,每一棵树木都各自拥有独特的成长历史。所以树人族群看来,萨茹曼所做的不是“砍伐”,而是“屠杀”。
托尔金等创作者借树人之口,表达了对自然生命被迫凋零的无限惋惜,并且巧借艺术虚构之笔让树人奋起反击。
电影这不到一分钟的画面,足以唤起观众共情。(说人话:美境仔看这段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
现实中的树木也“有自己的嗓音”,但面对人为破坏却无能为力,就像近日热搜话题#广西北海红树林大片消失# ( 点击查看详情)。现实里的破坏者是人类,但与艺术虚构不同,悲愤、反击、保护、追问、反思的,也必是我们人类。
“历史成为了传说,传说变成了神话。”无可否认,《指环王》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寓言。
年初院线重映的《阿凡达》同样掀起了一番怀旧经典热潮。在潘多拉星球(Pandora),生活着富有灵性、充满力量的智慧物种纳美人(Navi),他们从繁茂的森林中获取养分,与无数神奇的野生物形成紧密的共生关系。
故事中,未来地球资源用竭,人类组成“矿业拆迁办”,筹集强大的科技力量,虎视眈眈地来到潘多拉星球,因为纳美人赖以生息且寄托信仰的巨大神树之下,潜藏着丰富的金属矿产。
神树被军事武力炸断支撑的主梁,纳美族人无力反抗,眼看家园被毁,亲人死伤散落。
但人性中总有善良和同理心。主人公逐渐被纳美人接纳,爱上这片土地;科学家们倾尽心力研究这里的神奇生物,不忍他们被毁灭;矿产公司雇员及雇佣军里一些仗义之士,也加入了最后的“潘多拉保卫战”。
《阿凡达》以出色的视觉效果著称,但十余年来经久不衰,离不开令人动容的故事。比如一处细节,男女主人公在圣树林中情定终生,缱绻一夜后睁眼一看,圣树被人类的挖掘机尽数推倒,唱诵历史的喃喃歌谣和圣地荡然无存。
恐慌和哀怒冲击幸福的欢愉,使情节具备情感张力。这或许就是电影的魅力:身为人类的观众此刻竟然和虚构的外星生物站在一起,希望代表破坏的人类被驱逐出去。
让我们回到现实世界,这里很难有主人公式的孤胆英雄,人类很难对语言不通的野生生物共情。不过,如果我们也像走进潘多拉星球般,去深刻理解地球自然,理解人与万物的共生关系,是不是就会对其他生命多一点关照和维护?
信仰的力量和团结的主题,在年初上映的一部迪斯尼动画《寻龙传说》里亦有体现。
大陆“龙佑之邦”,形似一条长龙,充满东南亚风格和奇幻色彩。孤独的战士拉雅承担重任,追踪传说中的最后一条龙,以修复破碎的土地。旅程中,她逐渐了解到拯救世界不仅仅需要龙,还需要信任和团结。
近十多年来,迪斯尼的公主故事愈发现代化。《寻龙传说》树立了第一个生动立体的亚裔公主形象,契合了当今大女主的主题风潮,多元化的影视主题探索也碰撞出了独特趣味。
与东南亚比邻相接的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会址,在气候文化上也与东南亚国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动画中明显的东南亚乃至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在广西人看来十分亲切。
片中主人公居住的山中城池像极了东南亚小乘佛教的寺庙,巧的是,就在电影上映期间,全球新闻摄影的最高奖项——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公布了2021年入围的摄影作品,其中有这样一张照片:
《半山寺》 摄影师:Hkun Lat(缅甸)。2020年7月15日, 在缅甸的帕坎特,一座佛教寺庙占据了半座山,而另一座则被重型机械挖出,用来开采玉石。该作品获第64届荷赛环境类(单幅)二等奖。
东亚、东南亚许多乡村都拥有风水林,这是为了保持良好风水而特意保留的树林,村民相信风水林会为村落带来好运,所以会着重保护。也许因为如此,缅甸这个寺庙才守护住了这一小块珍贵的森林。这张照片也从视觉上突出了环境破坏的对比,令人唏嘘。
近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世界自然保护地委员会(WCPA)发布了一份指南——《自然的文化和精神意义》,不同于以自然科学和知识为主导的保护,这份指南强调“以自然的意义为主导的保护”,将人类与自然、文化与自然合二为一,投射了更多精神情感。
渠楠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小区(美境的项目地)也拥有两片风水林。©StillAir
5月22日是联合国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1年的主题是“我们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We are part of the solution)”。
正如诸多影视作品所突出的,人性中闪烁着诸如勇敢、团结、信任、善良、关怀、同情等熠熠生辉的品格。世界各地许许多多的人们正积极行动着,寻找解决方案,保护陆地和海洋,你我皆可成为其中一部分。
毕业于(可惜没有“观众系”的)北京电影学院,离开十年又回来了的广西人。关心环境及科学,盲目相信人类的未来不是反乌托邦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