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app《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中,包括“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并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在用好行政手段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市场手段和社会化手段的作用。
科学的行政手段可以打牢绿色发展的基础。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行政管制守护着生态环境利用的“底线”和“红线”。政府通过标准、许可、授权等,允许特定市场主体从事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维持着生态环境利用的基本秩序。《建议》对于完善行政管制手段提出了明确指引,既提到排污许可、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等授权手段,也提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等约束手段,还提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等监管手段,可以看出国家对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视。
笔者认为,“十四五”时期,在完善行政手段方面,应当统筹考量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相关制度设计要体现科学性,特别是在设计总量控制、能耗限额、用水限额等约束性指标时不能急于求成,具体要求应当与产业发展实际相适应,稳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同时,严格执法,加强对企业能源资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行为的监督管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彻底扭转“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夯实绿色发展的基础。
在环保合规的基础上,为了提升企业的绿色发展水平,还应广泛运用其他政策手段。
充分的市场手段可以激活绿色发展的潜力。市场手段的作用力主要源自市场,以数量或价格控制为特征。通过征税、收费等手段,可以内化生态环境利用的外部不经济性,让环境污染者、生态利用者或破坏者支付相关费用,也可以为生态环境修复、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应用、新能源推广等工作筹集到必要的资金。通过采购、金融、信贷等手段,可以形成普适性的正向激励,让企业能够从绿色发展工作中受益,进而引导企业广泛参与绿色发展工作,带动企业在环保合规之上持续提升环境绩效。通过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等手段,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可以降低部分企业的运营成本,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建议》提出的“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等要求,为完善绿色发展市场化手段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十四五”时期,亟待加强市场手段的应用,将其作为推动企业绿色发展的主要手段,在大力推广应用碳排放权、用水权等交易制度的同时,尽快完善绿色采购、绿色信贷、绿色税收等普惠手段,并积极营造绿色消费氛围,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协同,使绿色企业能够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进而激发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绿色发展和持续提升环境绩效的内在动力。
除了运用好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还可以通过自发的社会化手段形成绿色发展的典范。社会化手段的作用力来自于公众自身,以自愿参与为特征。由于社会化手段完全基于自愿,参与者往往是负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他们会在环保合规之上对自身乃至上下游企业提出更高的绿色要求。现阶段,社会化手段虽然运用较少,但是不可或缺,有着很好的带动性和示范性,既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条提升绿色化水平,又可以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模式。“十四五”时期,应当将社会化手段作为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的必要补充,积极引导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开展自愿减排承诺、生态设计、绿色供应链管理等工作,推动形成一批引领绿色发展的行业典范。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