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6686体育(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

全国咨询热线

400-123-4567

半岛体育app小学生环保知识小常识范例6篇

发布时间:2023-08-03 17:22:25浏览次数:

  半岛体育app1.在农村地区,大部分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他们只对日常环境问题稍有了解,但对于环境污染的原因及生态环境为什么会恶化等问题缺乏根本认识,所以,这就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改变现状。

  2.大部分小学生在这方面都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且受负面影响较大,大多存在效仿和无法克制自己的行为,如,看见别人乱丢垃圾,心理便会产生一种模仿效应,即别人都可以乱扔,为什么我不可以,或者认为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不会造成实质性的破坏,就不会对环境问题予以重视,也许他们明知那样的行为不可取,但在潜意识里没有形成关键的作用,最后,意识支配了他们的行为,使环境受到了污染。

  3.农村小学生对于“白色污染”“大气污染”等类似的专有名词不易理解,也很难体会,甚至有不少农民习惯把废弃的塑料垃圾当做燃料使用,而把燃烧释放出的浓浓黑烟看作是正常现象,却不了解会给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导致河水污浊、变臭,进而引发一连串的反映,如:河中鱼等水生生物和植物濒临死亡和灭绝,生态食物链受损等现象,可对于这类现象的原因他们却不得而知,殊不知是因为人们缺乏环保意识,那么对农村小学生环保知识的教育尤为重要。

  由于农村学生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与非农村学生的差距较大,加上很多农村学生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对孩子不能做到切实有效的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另外,与城市生活资源相比较,农村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师生合作探究,一般不会产生严重性的缺水和水污染等现象,但近年来和城市相比较,农村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样遭到严重的破坏,对水资源的浪费,电的浪费成了一个普遍现象,此外,农药、灭鼠药的随意使用,生活垃圾和污水的任意排放,打猎、过度捕捞等一系列的行为成了农村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但这些行为的发出者大都是多成人或长辈,所以对孩子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左右了他们的行为,因此,导致农村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淡薄。

  如今,大多农村学校的教学主要把重点落实在书本教书上,而对环境教育还不够重视,根本没有把环保教育列入教学大纲要求中,更是很少开设相关的环境教育课程,大多情况只是向学生宣传最基本的环保行为,没有作深入了解,另外,农村小学的环境教育缺乏专职的教师,这主要归结于农村的小学老师大部分也是生长在本地区,对环保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的环保教育的开展,小学的环保教育和学科教育之间还未能衔接起来,因此,学科渗透就相当缺乏,那么,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同样缺乏。

  我国农村地区的学生大部分还存在与社会脱轨的现象,与社会的接触少之又少,接受的相关环保教育常识也较少,加之全民的环保意识不强,直接影响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如:在学校考试要求学生将垃圾扔进垃圾垃圾桶,但在校外,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随处乱扔也不会受到处罚,这就会让他们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所以,由于全社会环保意识淡薄,就进一步削弱了原本就很薄弱,不系统的学校环保教育。

  (1)充分挖掘渗透在各科教材中有关环保意识教育的内容,把环保教育列入素质教育中,量体裁衣,有争对性的进行学科渗透教育。保护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农村地区有不同种类的农作物,随着季节的变换进行不同的栽种,教师可把这一先天优势开发成课程资源,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可带领学生到田间参观学习,让学生感知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农作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了解一旦环境遭到破换和破坏,农作物就不能正常生长,人类将面临生存危机,所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迫在眉睫。

  (2)结合农村特色,从身边的事物中开展活动,师生共同探究环保知识。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农村的饲养场,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喂养小动物,在喂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情感,了解动物粪便的合理利用即可成为肥料,但如不经过处理就有可能污染水源,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加强课堂环保知识的教学师生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 进行教育,如故事、寓言等具体形象地向学生传递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也可以采用师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给出固定的结论,二是提出问题,并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阅读资料去了解环境问题,学生们可得出不同的结论,此时的老师就该根据科学的原理引导学生所得的结论,此时老师根据科学的原理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的合理性,并运用师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利用信息资源来进行学习,此外,老师在环保教育中不能单纯的只做宣传,而是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在抓住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巧妙地渗透环保内容,让学生逐渐领悟、体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保活动的开展,可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形成环保观念,加强学生的环保决心,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继而转化强而有力的实际行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环保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更要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保护自然生态必备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密切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发现学生随意丢垃圾,乱摘花、践踏草坪、随地吐痰等现象,教师就应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让学生随即检讨自己的不良行为,这样便能增加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同时,还可师生一起组织“爱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活动,并能将垃圾进行分类,对废弃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废水的循环使用,这不仅减少了垃圾污染和资源浪费,而且还帮助学生领悟身边常用资源的可贵性,不应随手丢弃,而应珍惜爱护,进而加深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每年有关保护环境的纪念日不少,那么教师可充分的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纪念日的意义,如每年的3月22日植树节、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可以这些节日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有意识有计划的保护环境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巩固环保知识,如,植树节可带领学生参加植树,绿化身边的生活环境,这样学生即参加了活动,有从中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深化了课本上所学的有关知识,世界环境日也可开展“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观察,总结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再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家庭是孩子除学校外的一个重要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那么,家庭教育的力量不可忽视师生合作探究,在农村地区,在学生的课余以及假期时间,大部分都是帮助家人在田间干农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能发现很多新的问题,而此时家长的简答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很重要的。如反常的气候会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学生自然不明白气候反常的原因是因为生态的破坏,而很多家长也不明白这一点,鉴于这个原因,学校可向家长介绍一些相关的环保小知识,对于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可以让学生对环保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努力,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初步掌握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课堂中利用教材,将直接知识和间接地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多参与、观察、实践,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成为环境保护活动的参与者,监督者,在环保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结合农村现状,及时的对农村小学进行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使我们的下一代能过健康的成长,共同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初中阶段的学生模仿性、可塑性强都处于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思想品德正处于“质”的变化时期,一个正确认识的形成光靠书本的教育是不行的,还需要获取大量感性认识,要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就必须引导他们去了解现在的环境现状,只有了解了现状他们才知道怎样去保护环境。比如,以前清澈见底的水库、水沟如今臭气熏天;排放有害气体、废水、废渣使附近树木大部分枯萎、死亡;特别是看到部分工厂排放有害物质出口处,还漂着一些死鱼、死鸟时,学生都感到触目惊心。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感到愤慨,这样的水未经处理要是给人们饮用了的话,将会对人体带来很大的危害。再加上,近年来北方地区雾霾严重,都得“武装”好再出门,不得不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深思。因此,组织学生做好课前调查,有助于学生从小树立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前调查使绝大部分学生认清了当前的环境现状,有了环境保护的认知,环境保护的情感,这为课堂深化环保做了必要的铺垫。其次,教师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深化环保意识。教师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努力:其一,运用多媒体展示身边一些环境污染的例子,运用真实的事例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一旦环境遭到破坏将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其二,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用视频、照片等方式跟大家一起分享,并设计一句环保警示语,教师可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讨论。通过讨论深化环保意识。扩展学生的环保知R,使他们明白“保护环境必须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这个道理。

  要想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收效甚微,只有直观形象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育活动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我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使学生乐意接受。组织学生观赏录像、图片不乏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之一。我先让学生观看98抗洪抢险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录像,告诉学生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土壤的过分流失沙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我国长江流域,由于原始植被大量丧失,因此导致了98年夏于这场小雨量、高水位、大水灾的惨痛场面。我还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分发一些资料让学生阅读,从中了解环保知识及其重要性。如《每分钟发生的环境灾难》:世界上每分钟损失耕地40万平方米,每年损失耕地21万平方千米;每分钟有4.8万吨泥沙流入大海,每年流入大海泥沙252亿吨,每分钟有85吨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让学生从这些资料的阅读中明白: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中最容易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因此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环保重要性迫切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如:开展《我与蓝天同在》,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材料,采用知识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认识中国环境保护标志,了解3月12日植树节,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知晓为了法理和保护环境,我国也制定并贯彻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止法》等;采用一分钟演讲、独唱《热爱地球妈妈》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丰富环保知识,从而进行一次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和灵活性。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小学生,而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夸、喜欢表扬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教育时宜随机应变,灵活多样,让学生在表扬声中乐意地接受教育。如有一次我带学生到花溪乐园游玩,同学们兴致很高,纷纷准备了精彩的节目好好地露一手,还带了不少食品助兴。来到花溪乐园我先让学生观赏了公园的美景,然后围坐在草坪上边欣赏表演边吃着带来的食品,当我们准备返校时,发现原来碧绿的草坪上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同学们把各种包装纸扔了一地,当时,我真想大声训一番,然后命令他们拾掉包装纸,但转念一想这会扫学生的兴,而且这也不能全怪学生呀,何不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一次环保教育呢。于是我又示意他们坐下,即讲了一段《天游峰扫路人为何每天扫路》的故事,还跟他们讲了环境保护的知识。然后又扫视了一下碧绿的草坪,同学立即心领神会,抢着拾起垃圾,不仅把草坪上的包装纸拾干净了,连公园的角落也清理了一遍。当公园面貌焕然一新时,我们会心地笑了。

  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也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当今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聪明活泼同时也好奇调皮,凡事有个新鲜感,常常有些同学在食堂前有事无事地去踩脚踏式水笼头来玩水,这样无意中就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面对这一情况,严厉的批评只能一时凑效,解决问题的根本还需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于是我把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在课堂教学中。

  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具有低剂量、作用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由于学前儿童生理和生长发育的特殊性,各种污染物对他们的影响比成人更敏感,因而机体受其损害的程度比成人更严重。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他们的健康状况,而且也会阻碍他们正常生长发育。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是幼儿成长的重要条件。培养学前儿童热爱大自然的的情感,萌发爱护公共卫生与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责任感,自觉一切破坏环境的行为,是学前儿童环保意识教育的主要目的。幼儿时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期,让幼儿从小养成环保习惯对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了解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为他们将来成为具有环保观念的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了解了环保教育的内容后,如何将这些内容教给孩子,并让他们理解和内化就需要我们运用一些恰当的方法了。

  1、帮助幼儿了解环境污染状况。首先,让幼儿初步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性,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在我们的地球上,人类在面临生存环境恶化的挑战,大到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温室效应,人口膨胀,森林锐减,酸雨肆虐,臭氧层被破坏,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小到垃圾成灾,空气、噪音污染等等都是我们要重视的环境问题,如果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了,人类的正常生活就会受到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就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幼儿环保教育,使其从小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2、创设优美环境,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情感。美好的环境造就美好的心灵,要让幼儿在美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就必须要优化环境,以景育情,将环保教育融入环境创设之中。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作用。我们不应忽视环境建设对环保教育的隐性作用。因此,创设与教育目的相一致的环境,积极发挥幼儿的感官作用,这对于激发幼儿关心、喜爱环境的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的环境教育应该围绕教育目标、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如,幼儿园可以结合教育主题及季节特征,及时对原有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家长可以及时带领幼儿外出感受季节变化;充分利用废物改造装饰家和教室内外的空间,多为幼儿提供各种环保知识信息,刺激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萌发其关心和爱护环境的愿望。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外出参观活动、观看影像资料、野游等活动,并加以讲解与对比,通过走、跑、听、说、摸的亲自感受与体验大自然。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对比和发现大自然的各种变化以及与人类的亲密关系。

  3、利用家园合作,增强环保意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都在孩子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依靠家长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习惯。如请家长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瓜皮纸屑;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平时减少使用塑料袋和塑料杯;用自己言传身教的方式鼓励和教育自己的孩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习榜样,使环保教育意识印刻在幼儿的脑海中。同时,家长要珍惜幼儿萌发的环保意识,如幼儿看见垃圾并及时捡起扔到垃圾箱,家长要给予肯定的态度并赞赏,不断强化其行为,形成习惯。此外,由于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容易调动其积极性,但也容易受情绪支配,他们对枯燥、抽象的理论不感兴趣,所以要将枯燥的环保理论形象化,激发他们的环保兴趣。

  1、对幼儿环保教育的根本意义应在于萌发幼儿的世界观、自然观。幼儿期是一个更多依赖情感而不是理智的时期。幼儿对世界的认识会受到其经验的局限,而情感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为幼儿所感知的。利用幼儿特点,在其幼小的内心世界里种下爱的种子,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去实现自己的想法。这些对于他将来以一个正确的态度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奠定基础。因此,幼儿的环保教育是让儿童具备关于环保意识的基本萌芽和一种热爱环境的情感,而不是要让孩子学会多少具体的环保知识与技能。因为幼儿年龄尚小,一些深奥的科学知识和常识他们还无法理解,而技能就更无从实施了。在环保教育方法上,从幼儿的生活出发,让他们在自己的身边时刻感知环保无处不在;从幼儿的情感体验出发,使幼儿在生活化的活动和具体的感知中对环保有一个粗浅的认识,从而不断感染着幼儿的的心灵,使之内化成一种意识和观念。

  2、内容应该反映我们的生活环境,以及各种生态关。环保教育不能仅理解为环境污染的教育,而在于帮助儿童认识周围的环境,以及环境和人、动植物的关系,这是比认识环境污染更基本、更广泛的内容。教师应让孩子了解生活中的每一样事物都是有联系的,离开谁都可能会影响彼此的生存与生态平衡。如,可以给孩子上一节有关食物链的科学创意课程,草虫鸡人,让孩子知道如果食物链中缺了某一环节,会导致整体失衡,或某种生物泛滥,或某种生物灭亡,让孩子了解一些简单的生态关系,从而意识到彼此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也有责任向幼儿展示这个大千世界的纷繁复杂和奇妙之处,多开展一些环保主题活动,让幼儿自主的学习。孩子是充满好奇心的,爱模仿,对行为对错的辨别也是有限的,幼儿身边如果常常伴随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幼儿慢慢就会习以为常或觉得这样做也很有趣,经常模仿,最后形成意识,辨别不出对错并成为难以改掉的坏习惯。所以,成人要首先做好孩子的榜样,接着在孩子中形成良好的风气,互相监督。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与人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它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好处,但是也有各种有害的化学物质正在肆无忌惮的破坏着我们生活的环境。因此,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充分利用化学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环境的方面,对人类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初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而在初中的各科目中,化学在普及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是每个化学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把绿色化学渗透、融合到日常的教学中,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是化学教育面临的时代任务。

  通过化学教学展开绿色化学教育,使其贯穿于整个化学领域,不仅要把绿色化学内容与传统化学教学内容相融合,而且要在整个化学教学进程中向学生渗透绿色环保意识。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关于绿色环保知识的内容有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系统地把握化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巧妙地将教材上相关的内容与环境保护教育融合在一起,丰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素材,适时、适度、适量的传授给学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教材内容,而且也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建立起“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良好意识。例如,在讲到《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时,要使学生了解到有些燃料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弥散在空气中,从而认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不再“纯净”,遭到了可吸入颗粒物、有毒气体等的污染,然后在向学生介绍这些污染物大都是化学物质,并告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这些化学物质。再如讲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一课时时,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以提到当今的焦点话题之温室效应,告诉其主要是由于大量有机物的燃烧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断增加引起的。教师应抓课堂这一主阵地,紧密联系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逐步培养起环保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初中化学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化学的生命。因而化学实验课也是培养学生绿色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其实化学实验本身与环境污染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环保意识最为重要。因为化学实验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并且在实验进程中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有害气体和毒液,一不留神就可能污染环境,进而对师生们的健康带来威胁。如何在实验进程中引导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化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目的。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以身示范,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指导学生选取最适当的化学试剂的量,能获得预期的实验效果即可;告知学生将废弃的化学物品装入专门的容器里,以免污染环境和威胁人们的健康,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然后通过老师正确的引导,可以使化学实验的环保意识教育更加深入学生的内心,加深了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另外,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常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方法,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各种措施,使学生在掌握化学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关注其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此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这些危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观念。

  纵然利用化学课堂教学向学生渗透绿色环保意识是必不可缺的重要渠道,但是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灌输是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的。环保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形成自觉的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从课堂上学到的理论性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行动。因此为了使环保教育更结合实际,老师可以列举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特别是那些对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的例子,这样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它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通过生活实例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形成一个对化学方面强烈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从而让他们在生活中也能够以身作则。教师还可以利用纪念日组织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如知识讲座、专访、社会宣传等),能使学生对这方面知识有更清晰、更深入、更系统地了解。

  地球变暖,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地球正在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拯救环境,拯救人类。”这是世界正逐步形成的共识。

  我国在九十年代,主席提出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由过去倡导的“努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各阶层之间和谐,区域之间和谐,政府和群众和谐,人自身的和谐”的文明社会。《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规定,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是实现从“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

  要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决策,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行动。2006年3月《全国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向社会公布。提高群众的科学素质要从娃娃抓起,改革应试教育模式,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科学的生态环保意识是当前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大任务。

  如何开展青少年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课题,它综合了多门自然学科知识,又与生活实践有紧密的联系。虽然学校没有设置专门课程,但因其重要性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应将其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因此如何开展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提高科学素质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课题。十九世纪的西方教育家怀特海的教育理论对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他提出后现代教育必须:①超越僵化,正确理解知识是在不断发展的;②克服二元对立观点,世界上许多看似矛盾的方面中包含统一和相互转化;③注重过程教育的两个维度;④把握教育的艺术性。

  国内的环保教育在小学阶段是结合社会常识进行,内容由教育部统一颁布。初中包含在自然课程里,结合物理、化学、生物课知识学习自然界循环规律,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普通高中随着每年高考的侧重点,要求学生能灵活应用科学知识,各种环境问题都有较为统一的结论。但实际培养的还是应试能力,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近年的新课程改革中,高中阶段增加劳动技能课程就有培养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内容,在学生中开展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活动。上海一所中学的科研小组就发现利用无土栽培美人蕉可有效降低污水中的氮的含量,净化水质。

  我们的研究旨在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使教育在环境保护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教育方法研究以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为指导,按后现代教育的原则实施:

  ①超越僵化,正确理解知识是在不断发展的。尤其是生态科学是一门系统性科学,相关因素众多,关联因子相互制约,影响关系复杂,影响作用长期而又深远,人们掌握的科学知识只能在研究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

  ②克服二元对立观点,世界上许多看似矛盾的方面中包含统一和相互转化。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谐发展已历经数万年,各种生物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培养生态环保意识必须教育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③注重过程教育的两个维度。除了课堂之外,通过实际动手,在培养行为习惯的过程中使环保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④把握教育的艺术性。充分发掘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和谐美,使知识的学习与艺术美的享受相结合,充分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关系,使教育成为学习和感受自然之美的过程。

  1.问题的提出与资料收集。环境保护是一门综合性、跨学科、科普型课题,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各种书籍、杂志中都有大量的报道。同时又由于复杂性,导致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观点的不统一。本次课题的研究本着从基本的科学原理出发,提出与中学生知识水平相吻合的环保问题,制定与日常行为习惯相关的环保行动原则。

  2.调查与研究。收集阅读上述材料进行整理,作为生态环保科普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编制一份《青少年生态环保素质调查问卷》,对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职业中学入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在随机状态下进行,以求真实反映初中学生的科学素质。发卷500份,回收500份,答卷除少数选择题未作选择,均为有效。

  通过对试题答卷统计,除了“节约资源”和“保持健康”两部分问题平均正确率为59.8%和68.4%外,其它部分的平均正确率只有32%-45%。说明当前中小学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科学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的缺陷。在爱心培养、身体素质锻炼、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方面亟待加强。

  3.编制科普资料开展生态环保知识教育。根据调查情况及最新科技动态,我们编制了一份《生态环保知识科普知识》资料,分八章,共两万字。分诸论、六个相关问题、小习惯改变大世界等。六个问题的论述,按问题的提出、原因、解决的方案,案例介绍等内容,力求生动有趣、通俗易懂,与职业中学的阅读水平相适应。

  科普资料以免费的形式发给学生阅读,并作为语文、社会等课程的参考内容,同时作为“生态环保活动月”开主题班会、出黑板报、写科普环保作文的资料。活动月中对黑板报、科普环保作文分别进行评选,对优秀作品进行表扬和奖励。

  4.行为习惯培养。科学素质的提高,要与行为习惯培养相结合,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将知识转化为个人行为习惯,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于2006年3月6日开始,在学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生态环保,从我做起”的行为实践活动。第一周以“保护环境,拒绝一次性用品,反对过度包装”为主题。主要具体行为规范为:食堂用餐,不用一次性筷子及一次性茶杯,不用塑料袋包装食品。小店购物选择有利于回收的包装物品,如:矿泉水、易拉罐等,不买用复合材料包装的软饮料。第一周活动的结果,食堂减少了5千多双一次性筷子的消耗,少用了3千多个塑料杯,早餐改用餐具后少用了4千多个塑料袋。结果是学校外运的垃圾明显减少。

  第二周开展以“节约资源,开展循环利用”为主题的活动。具体行动有:收集废塑料、废纸,筹集资金为山区贫困孩子捐文具用品、旧图书、旧衣物。全校18个班通过收集塑料瓶、废纸等,共筹集资金321元。捐旧图书1200多本、旧衣物320多件。活动的最大收获是在拾捡塑料瓶、废纸时不再感到羞涩,对废物得到再利用有一种完美的体验,树立奉献爱心、帮困济贫观念。有一位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平时生活大手大脚,常以奢侈浪费为荣的学生,在活动周捡废纸、捐书、捐衣物后体验到另一种荣誉,感受到自己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在周记中深有感情地写下:捐出书和衣物后,房间里有空间了,心里充实了,仿佛看到捐出的物品给其他人带来快乐,觉得自己变伟大了。

  第三周以“认识自我,爱护生命”为主题。开展测体重,量身高,测肺活量,数心率,自我评价身体健康与心情愉快程度。结合自我认识活动,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具体行为有:吃饱早饭,不吃零食;吃多种蔬菜杂粮,不偏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保证每天1个小时的运动,避免长时间读书、看电视。活动的结果是使每个学生都提高了对自己身体发育状况的认识,明白了健康是生活的第一要素,是未来的前提条件。活动周,食堂就餐率明显提高,减少了一些学生用零食代替正餐的不良习惯。

  青少年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从调查情况看,学生对生态环保的基本概念有良好认识,对具体问题的判断有较大差距。

  ①从认识上提高对节约资源的重视。为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鼓励人们开展正常的消费,只有不断扩大消费市场,才能保证经济得到发展。

  因此,节约资源的教育,不是一味强调减少消费,而是提倡合理的、有更多文化内涵的、高雅的消费。纠正一次性浪费的、攀比性、破坏环境的消费,例如,过度包装的月饼。提倡健康消费,如旅游、健身、教育、文体、文化娱乐等方面。

  ②认识什么是绿色环保能源。面对日益严重的石油危机,国家不断出台新的能源政策。提高对绿色能源的认识,就能自觉响应国家号召,开展节约能源活动。例如,鼓励小排量汽车,解禁电动车上路;上调空调温度,利用太阳能,节约用电等。

  ③培养正确的尊重生命观念。爱护小动物,可以培养人的爱心。但溺爱也会给小动物带来致命伤害。保护野生动物,不是单纯建立自然保护区。关爱野生动物也不是一味收养、救援弱小动物。不过多干扰动物环境是根本的原则。弱小动物的死亡,是自然界对不良个体的选择性淘汰,狼吃羊也是生态平衡的需要。作为有中等知识水平的学生应该了解一些自然界严酷的现实规则。拒绝消费野生动物的产品,不食用野生动物,是保护行动的具体表现。

  ④调查反映出,学生对自身健康有良好的认识,平均得分达68.4,但现实是学生的体育活动还是越来越少,身体素质也有所下降。因此,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快新课程改革步伐。将提高身体素质放到保持人类良好遗传基因的高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自觉性。

  ⑤学生对环境污染深恶痛绝。但对污染的产生与对生活的影响知之甚少,而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如何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缺乏自觉的行动。

  空气污染,其实是最严重的污染,对人类未来的生存构成最大的威胁。但由于是向大气中排放,对当地影响不大而不为人们所重视。

  废水污染是直接影响人民生活的污染,其中的生活污水是直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产生的。过量使用洗衣粉、洗涤液、大量倾倒剩饭剩菜是造成生活污水增加的原因。所以,减少生活中的水污染是每个人的责任。

  总之,加强对青少年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通过编写环保科普资料,灌输正确的环保知识;通过实践活动周对环保行为进行强化训练,在实践中巩固环保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1 刘平养.“不完全市场中废电池管理方法初探”.《环境保护》杂志.2005.4

  2 李莎、李芬.“对我国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现状的反思”.《课程,教材,教法》杂志.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