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不容乐观的环境形势、公众改善环境质量的迫切要求交织在一起,形成环保产业发展的巨大内生动力,并成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稳增长调结构的新引擎——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既要有政策支持,更要创新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包括民间资本积极参与。
三、加快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完善污水管网等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开展绿色建筑行动。
五、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力度,继续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支持重点企业实施节能环保项目。
7月26日,为期4天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在北京国展闭幕。展会期间,资本市场上环保板块走势强劲,中电环保、开能环保等多只个股出现涨停。事实上,今年以来,尽管大盘孱弱,但环保板块却“风景这边独好”,碧水源、龙净环保、桑德环境、国电清新等上市公司股价不断创出新高。
在环境保护部部长看来,环保产业既是扫清生态文明建设资源环境约束的“清道夫”,更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光明的发展前景。
记者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上见到恒坚水务咨询有限公司总裁John Robinson时,这个“中国通”正忙着用一口流利的中文,推介美国企业的雨水净化技术。他希望借助展会平台在中国巨大的环保市场上分到一块“蛋糕”。
“当前环境形势严峻,这是环保产业发展原生的动力。”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表示,目前我国大气、水、土壤等几乎所有环境要素领域都出现问题,亟须尽快改善。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已成为共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融合、不断提升的环境管理目标,与不容乐观的环境形势以及公众改善环境质量的迫切要求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环保产业发展的巨大内生动力。
如果说改善当前环境质量的强烈需求是内因的话,那么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则为环保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提供了好的外部机遇。
在全球范围内,环保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重视,环保产业被视为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环保产业占GDP的比重越高,单位GDP的能耗和资源环境消耗越少,经济结构就会更“绿”。
“过去提发展环保产业,更多是从为环境质量改善提供物质支持和技术保障的角度出发,总是和公益事业联系在一起。”赵英民强调,如今明显不同的是,从国家的决策层面来说,环保产业已经被列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引擎。
“十一五”以来,我国环保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年增速保持在15%至20%。进入“十二五”,我国密集出台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重大环保规划,这些规划覆盖了污水处理、大气治理、固废处理处置以及环境服务等环保产业的重点领域,为环保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也为环保产业保持年均15%至20%的复合增长率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坚实基础。
据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其中环保装备和环保服务业产值将分别达到5000亿元。“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环保投资需求约为3.4万亿元。有专家认为,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环保产业市场之一,并对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仍然较低、环境产业层次不高、市场规范不够、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不强,影响和制约我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些深层次因素尚未根本解决。
在赵英民看来,加快发展环保产业,首先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在此基础上,政府可集中解决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解决体制机制瓶颈问题。
专家表示,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有赖于体制机制的理顺。比如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不顺畅,资本望而却步。环保投资具有初始性投资高、投资周期长、低风险、低收益、回报长期而稳定等特性,而环保产业投融资手段单一,金融领域甚至没有专门的环保放贷类别,环保项目难以获得融资。
“要真正做大环保产业这块‘蛋糕’,政府更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如何有效刺激需求、拓展市场空间上。”赵英民说,“比建环保产业园区、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更重要的是如何释放需求。”
目前,我国环境管理制度正在孕育着重大战略转型,即从污染物排放消减控制转向环境质量控制与改善为管理目标,这将给环保产业带来极为深远的变化。“未来不能只考虑4个约束性减排指标是否完成,而要考虑环境改善的综合效益,将直接促使环保技术和环保产业的融合发展。”赵英民说。
许多环保企业早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卖设备,而是把自己定位为提供环境问题综合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这正是环保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方向。
桑德环保集团投资部经理王惟锐告诉记者,他们不仅做BOT(建设—运营—移交),还发展到ROT,将一些已经建成、但缺乏后继维护的项目买过来重建,然后运营—移交。对于环保产业,“交钥匙”式的一锤子买卖并不能满足要求,后期的运营、维护更加重要环保产业。环保部的调查也表明,污水处理厂的BOT模式比“交钥匙”模式的有效运营率要高出20%。
但是,采用BOT模式资金沉淀量大、周期长、回报慢,影响企业投入再生产。如何通过金融创新,为环保产业提供特别安排,盘活资金存量值得研究。环保产业不是暴利行业,如何引导海量的社会资金长期投资于环保产业,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更完善的金融服务,而这恰恰也正是金融行业的商机所在。
此外,我国环保产业仍存在研发能力薄弱、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仍依赖进口。许多企业宁愿坐等国家对排放控制的新要求出台,然后再去花钱买国外技术占领市场,也不愿预先在研发上进行投入。
要扭转这种局面,亟须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目前,环保部正鼓励、支持环保企业与科研机构形成优势互补的环保技术联盟,加强环保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和信息共享。
广东慧信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谭铭卓坦言:“当下环保产业很热门,很多企业都想涉足,但大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难以在行业立足,而很多为研究而研究的环保技术难以转化为生产力。应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开发真正适用的技术。”
环保产业具有政策导向型的特点,但更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赵英民透露,环保部正与财政部探讨如何进行“财政后补贴”,政府告知需要什么技术,谁能研发出来并达到要求,再给谁补贴,而不是让企业养成对财政补贴的依赖,丧失自主投入研发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