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app3月25日至26日,2023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出席年会并发表演讲。刘金在演讲中表示,转型金融发展的大幕即将拉开,传统产业转型需要巨大资金支持,全球金融业将迎来一片新的“蓝海”。
刘金指出,近年来,全球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地缘冲突引发能源市场波动加剧。新形势、新变局,为金融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和高排放产业转型创造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
刘金指出,全球绿色金融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从金融产品看,绿色债券是目前国际最主流的绿色金融工具,2014-2021年,全球发行规模从370亿美元升至5090亿美元,年均增速高达45%,2021年存量规模已达1.6万亿美元,但市场占比依然较低。从国际合作看,尚处于搭建平台、规范标准的初级阶段,要推动跨境融资合作,各种制度体系建设还有待深化。
“目前世界绿色金融供给量远远不能满足绿色低碳发展需求,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刘金表示,绿色转型是各国面临的共同使命,这为绿色金融发展开辟了巨大空间。多家机构估计到2060年仅中国的碳中和资金需求就将超过百万亿人民币,而中国碳排放占全球约30%,可见全球碳中和之路要用大量“真金白银”去铺就。
在刘金看来,为实现双碳目标,要做好新兴清洁能源的“加法”,并做好传统高碳产业碳排放的“减法”。这两方面都需要金融提供更多支持,随着技术进步,相关工作推进越来越具备现实可行性。
一方面,以陆上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正逐渐获得成本优势,金融支持清洁能源发展正当其时。清洁能源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相比传统化石能源价格过高。但当前这一局面正发生根本性改变。据多个机构测算,2010-2021年间,全球光电、风电的成本大约降低了70%,目前大部分新建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成本已比煤电更低,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多年来,各国金融业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支持清洁能源产业成长。
展望未来,预计光电、风电的价格优势将进一步巩固,推动全球装机容量加速扩大,新增规模估计在40亿千瓦以上,相当于新建180个三峡水电站,产生数十万亿人民币的融资需求,绿色金融大有可为。
另一方面,世界正在形成传统高碳排放产业必须有序转型的共识,转型金融或将成为新的“蓝海”市场。近年来绿色金融工具主要面向清洁能源等新兴绿色低碳产业,而高碳产业在使用传统的债券、贷款时开始面临融资限制。目前仅中国电力热力生产、黑色金属冶炼、采煤等行业负债便达22万亿人民币,这还只是全球高碳产业总负债的一小部分。如果短期内传统高排放产业负债无序萎缩,必然危及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就业稳定。因此要以转型金融工具来逐步置换存量负债,帮助传统产业平稳有序转型。
刘金表示,全球应进一步深化金融合作,携手把握绿色新机遇。国际金融合作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条件。地缘政治冲突不应阻碍绿色金融合作与发展。为推动绿色金融合作,一项重要工作是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推动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等定义和规则标准的完善与统一,为跨境投融资创造有利条件。从市场机遇看,目前有三大发展空间值得高度关注:
一是金融机构合作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开发,扩大投资远距离输电、智能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跨境绿色能源合作提供金融公共产品;
二是高度重视中国转型金融市场和相关政策。中国将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转型金融资金需求或将超过百万亿人民币。作为全球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中国政府持续推出有利于绿色发展的政策。在中国,参与绿色转型发展的市场机遇越来越多,各金融机构可积极关注碳减排、碳交易、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产业转型升级所带来的业务机会;
三是助推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国际能源署估计,全球实现碳中和所需的关键技术中,目前约50%尚未成熟。金融要大力支持氢能、储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取得重大进步,为完成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