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app近来,泸西、安宁等绿色低碳示范园区施工现场一派繁忙,低碳(零碳)园区愿景不断探索推进;在曲靖经开区,废旧的新能源汽车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经过回收加工,可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高速路旁,一座座中石化加油站变身智慧型综合加能站,充电换电、加氢像加油一样方便快捷。
习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准确把握全省“双碳”基本形势,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探索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努力在全国一盘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程中作出云南贡献。
“双碳”目标是我国中长期转型发展战略,也是未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
云南省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科学谋划“双碳”工作,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对“双碳”工作进行整体部署和系统推进,各地各有关部门协同作战,形成工作合力。制定出台云南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碳达峰实施方案2个省级统领文件,正在制定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多个重点领域方案,全力构建任务明确、衔接有序的“1+N”政策体系。
“到2025年,初步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城乡扩绿增汇取得显著成效。”云南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指明了“双碳”目标发展方向,明确了云南省“双碳”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
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紧紧牵住降碳“牛鼻子”,倒逼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云南省大力实施节能降碳,先后开展了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提升、城镇绿色节能改造、交通物流节能减排等“节能减排十大重点工程”,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向着“到2025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以上”的目标稳步前进。
“在各方努力下,全省节能降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绿色能源优势不断扩大,能耗强度持续降低,绿色建筑占比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交通、绿色出行更加普及,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越发深入人心。”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全国节能宣传周云南主会场启动仪式上表示。
“‘双碳’战略既是目标方向,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省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杨松利认为,七成以上的碳排放与能源相关,要用好云南绿色能源、生物资源,以绿色制造、绿色交通、绿色食品等为突破口加快绿色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政府部门要加强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引导,对碳汇资源统一摸底调查、统一规划开发,形成先进的碳资产管理开发方式,建立科学、有效的碳交易制度,畅通碳汇和碳减排收益路径,实现生态价值高效转化。
“每生产1吨锂电池正极材料可节省电费3000元。”说起工业用电,安宁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强算了一笔经济账、生态账。绿电资源已成为安宁市吸引优质企业、打造绿色低碳园区的一宝。不仅如此,在云南省绿色能源消费认证机制下,每一度绿电实现溯源和证明,为企业开展碳足迹认证、应对国际碳关税、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云南绿色能源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具有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广阔空间,能有效助力企业降低产品碳排放、应对碳关税。如何在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寻求更具韧性、可持续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是云南走稳“双碳”新赛道的关键。
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云南省大力开展绿色能源强省建设行动,依托水电做足电源供应,全面提速新能源开发,持续扩大绿色能源领先优势,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消费绿色低碳高效变革。
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超过86%,绿色发电量占比近90%,清洁能源交易电量占比约9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超42%……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铿锵步伐中,云南省以水电、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成为主力军,为全国贡献了约14%的绿色能源;“西电东送”累计送出清洁电量超过1.5万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12亿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节能减排作出了云南贡献。
随着全省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绿色能源与制造业融合步伐加快,以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中国绿色铝谷”和“光伏之都”正在崛起。绿色铝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每年可为全国减少碳排放近1亿吨。
“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基地加快建设、煤炭改造升级提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稳步推进……云南省不断扩大绿色能源优势,加快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以更低、更高效的能源资源消耗支撑更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
工业是云南省产生最大碳排放的领域,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事关全省碳达峰全局。“要实现‘双碳’目标,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应摆在首位。”云南大学碳中和创新中心主任张俊表示。
走进昆明阳宗海绿色铝产业园,106万平方米的厂区屋顶和空地建起光伏发电站,晒晒太阳就能实现绿色电能自发自用;不远处,光伏车棚、智慧路灯、充电桩等绿色能源智慧设施一应俱全,铝行业首辆充换电一体铝液运输车来回穿梭,每使用3度电可替代1升油,更加经济高效、节能环保。
这里是云南省最大的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也是集“源网荷储用”于一体的绿色智慧工厂。这个由云铝股份与国家电投云南国际携手打造的绿色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很大程度缓解了用电紧张、绿电使用不高、管控存在盲点等问题,每年可生产绿电约6000万千瓦时,节约标煤1.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5万吨。在水电、光伏等绿色能源助力下,云铝股份生产用电中绿电占比超过80%,铝产品碳排放量大幅减少,主要产品碳足迹水平全球领先。
企业的绿色转型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项目中,国内首创的光伏直流电直接供给铝电解生产技术,减少了绿电转化过程中的损耗,有力提升了高耗能企业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水平和能效水平。”国家电投云南国际综合智慧能源分公司项目负责人张宏权说。
云铝工厂的绿色之路,映照出全省上下抢抓机遇、加快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铿锵步伐。
聚焦产业强省建设,云南省狠抓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推行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加快绿色能源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进一步提高能效水平。同时,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由高碳向低碳、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绿色化、数字化“双轮驱动”,助推云南省重点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新优势不断扩大。
“双碳”风起,绿潮翻涌。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云南省绿色低碳转型正破题起势,凝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段晓瑞 胡晓蓉)
近来,泸西、安宁等绿色低碳示范园区施工现场一派繁忙,低碳(零碳)园区愿景不断探索推进;在曲靖经开区,废旧的新能源汽车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经过回收加工,可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高速路旁,一座座中石化加油站变身智慧型综合加能站,充电换电、加氢像加油一样方便快捷。
习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准确把握全省“双碳”基本形势,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探索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努力在全国一盘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程中作出云南贡献。
“双碳”目标是我国中长期转型发展战略,也是未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
云南省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科学谋划“双碳”工作,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对“双碳”工作进行整体部署和系统推进,各地各有关部门协同作战,形成工作合力。制定出台云南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碳达峰实施方案2个省级统领文件,正在制定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多个重点领域方案,全力构建任务明确、衔接有序的“1+N”政策体系。
“到2025年,初步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城乡扩绿增汇取得显著成效。”云南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指明了“双碳”目标发展方向,明确了云南省“双碳”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
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紧紧牵住降碳“牛鼻子”,倒逼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云南省大力实施节能降碳,先后开展了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提升、城镇绿色节能改造、交通物流节能减排等“节能减排十大重点工程”,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向着“到2025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以上”的目标稳步前进。
“在各方努力下,全省节能降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绿色能源优势不断扩大,能耗强度持续降低,绿色建筑占比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交通、绿色出行更加普及,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越发深入人心。”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全国节能宣传周云南主会场启动仪式上表示。
“‘双碳’战略既是目标方向,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省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杨松利认为,七成以上的碳排放与能源相关,要用好云南绿色能源、生物资源,以绿色制造、绿色交通、绿色食品等为突破口加快绿色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政府部门要加强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引导,对碳汇资源统一摸底调查、统一规划开发,形成先进的碳资产管理开发方式,建立科学、有效的碳交易制度,畅通碳汇和碳减排收益路径,实现生态价值高效转化。
“每生产1吨锂电池正极材料可节省电费3000元。”说起工业用电,安宁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强算了一笔经济账、生态账。绿电资源已成为安宁市吸引优质企业、打造绿色低碳园区的一宝。不仅如此,在云南省绿色能源消费认证机制下,每一度绿电实现溯源和证明,为企业开展碳足迹认证、应对国际碳关税、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云南绿色能源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具有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广阔空间,能有效助力企业降低产品碳排放、应对碳关税。如何在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寻求更具韧性、可持续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是云南走稳“双碳”新赛道的关键。
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云南省大力开展绿色能源强省建设行动,依托水电做足电源供应,全面提速新能源开发,持续扩大绿色能源领先优势,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消费绿色低碳高效变革。
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超过86%,绿色发电量占比近90%,清洁能源交易电量占比约9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超42%……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铿锵步伐中,云南省以水电、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成为主力军,为全国贡献了约14%的绿色能源;“西电东送”累计送出清洁电量超过1.5万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12亿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节能减排作出了云南贡献。
随着全省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绿色能源与制造业融合步伐加快,以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中国绿色铝谷”和“光伏之都”正在崛起。绿色铝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每年可为全国减少碳排放近1亿吨。
“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基地加快建设、煤炭改造升级提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稳步推进……云南省不断扩大绿色能源优势,加快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以更低、更高效的能源资源消耗支撑更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
工业是云南省产生最大碳排放的领域,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事关全省碳达峰全局。“要实现‘双碳’目标,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应摆在首位。”云南大学碳中和创新中心主任张俊表示。
走进昆明阳宗海绿色铝产业园,106万平方米的厂区屋顶和空地建起光伏发电站,晒晒太阳就能实现绿色电能自发自用;不远处,光伏车棚、智慧路灯、充电桩等绿色能源智慧设施一应俱全,铝行业首辆充换电一体铝液运输车来回穿梭,每使用3度电可替代1升油,更加经济高效、节能环保。
这里是云南省最大的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也是集“源网荷储用”于一体的绿色智慧工厂。这个由云铝股份与国家电投云南国际携手打造的绿色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很大程度缓解了用电紧张、绿电使用不高、管控存在盲点等问题,每年可生产绿电约6000万千瓦时,节约标煤1.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5万吨。在水电、光伏等绿色能源助力下,云铝股份生产用电中绿电占比超过80%,铝产品碳排放量大幅减少,主要产品碳足迹水平全球领先。
企业的绿色转型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项目中,国内首创的光伏直流电直接供给铝电解生产技术,减少了绿电转化过程中的损耗,有力提升了高耗能企业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水平和能效水平。”国家电投云南国际综合智慧能源分公司项目负责人张宏权说。
云铝工厂的绿色之路,映照出全省上下抢抓机遇、加快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铿锵步伐。
聚焦产业强省建设,云南省狠抓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推行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加快绿色能源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进一步提高能效水平。同时,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由高碳向低碳、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绿色化、数字化“双轮驱动”,助推云南省重点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新优势不断扩大。
“双碳”风起,绿潮翻涌。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云南省绿色低碳转型正破题起势,凝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段晓瑞 胡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