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app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6日讯(记者 张雪)新时代如何应对绿色能源的挑战、把握绿色能源的机遇?1月25日,在瞭望周刊社(瞭望智库)与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的“2018绿色能源发展论坛”上,政企学界权威人士共聚一堂,建言献策。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我们在强起来的历史飞跃时代必须建设生态文明,认为这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在这个发展中要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差别,实现绿色生产和消费,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在贯彻十九大精神方面,第一个层次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的过程中需要大力发展绿色能源。
经济手段为主是匹配着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承认资源配置中决定性的长远的最要看重的作用是市场资源配置优化的决定性作用,而跟上政府更好发挥作用。政府更好发挥作用,要特别注意如何以经济手段使千千万万的生产经营主体和我们的社会成员从关心自己的物质利益出发去努力地节能降耗、减排治污、绿色发展,大家形成促进绿色能源生产和消费扩大份额的合力,要在配套改革中让现代国家治理的特征能够覆盖到整个绿色能源发展里的全链条。
绿色能源现在是非常热的话题,但是气候变化以及减贫也非常重要。比如贫困人口没有能源,就只能砍树,这样会造成碳排放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将贫困人口跟我们很多的创新的解决方案连接起来。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希望能够帮助中国共同来推进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要建立伙伴关系,私营部门必须有政府监管部门的协助,而政府也需要金融机构提供融资,需要私营企业提供的创新的解决方案。另外,我们还需要技术的创新来降低成本,科学界也要发挥作用。
“一带一路”覆盖40亿人,40亿消费者,其中有将近10亿的人没有用上电。我们可以利用这样一个平台来推动绿色能源的日程,而且我们希望能够从规模效应中来获益。我们可以利用新的技术降低成本的话,让人们以可负担的方式来获得能源。
东南亚也是“一带一路”的组成部分。在未来的20至25年,这一地区能源的需求将增加近70%。“一带一路”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平台来推动全球的绿色能源议程。
从2015年到现在,我国绿色金融全面铺开,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三五”规划中正式地出现了绿色金融的字眼,中国可以说是全球第一个出台了系统的绿色金融的政策框架。在这个时期绿色金融不管是组织建设还是产品创新,包括绿色金融的标准、平衡体系、环境风险的研究都取得重要进展。截止到2017年底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到了8万亿元。
根据我国整体的能源金融发展规划设定的目标,“十三五”期间能源产业投资的总数要达到6万亿元左右。其中清洁能源产业投资预计会达到3万亿元,其中光伏产业的投资会占到1/3。
未来光伏金融总量会出现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如何通过绿色金融手段促进光伏产业发展?比如由之前自上而下的光伏金融的发展更多的变为自下而上,发动更多的光伏企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的作用;针对光伏企业的特点提供覆盖全产业链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现有的PPP政策的基础上细化配套措施,例如财政贴息、贷款利率优惠等;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等。
希望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更多光伏企业在绿色金融的助力下走出国门,更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光伏行业作为低碳能源形式,实现了除二氧化碳排放以外的粉尘、氮氧化物、硫化物等污染的零排放,很好地呵护了蓝天白云,为绿色发展担当重任。
光伏扶贫是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不跟农民争土地,不伤地,通过我们的新技术,比如反光镜或者加大光伏的架构,不争光照,不降低农业的产量。
目前光伏发电的经济成本在0.45-0.65元/度之间,据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一项研究成果,如果把环保等各项社会成本算进去,传统煤电的成本在0.8元/度。所以,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在社会成本方面有强大的基础。
应发挥光伏和可再生能源的三大价值,能源价值、碳减排的价值、环保价值。要不断探索,尽快推进碳交易和绿证政策的落实。这几年协鑫集团围绕全产业链的过程在进行技术创新,只有技术创新把转化效率提高,把成本下降我们应用才能把电价降得更低。随着技术创新和成本的降低,光伏发电平价上网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