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app原标题:肩负时代重任,彰显青年担当 2022年“能源与环境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圆满收官
最近这十年间,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以上的经济发展,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处于世界第一,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5%左右,可再生能源发展引领全球。随之而来,环境质量也大幅度改善,全国重点城市PM2.5年均浓度下降57%,是全球空气环境质量改善幅度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23.8个百分点,大江大河水环境质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环境质量。
而催生这一系列改变的,是党和国家对能源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高度关注。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生态优先”、“双碳”、“3060目标”、“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型能源体系”等能源与环境热词频出,而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下,更是把美丽作为了五个目标维度之一。美丽中国既需要持续强化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也需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完成能源体系的转型升级。而在这场划时代的能源革命中,产学研一线的青年学者担负着重要责任。
深知青年队伍培养重要性的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能源学会、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在2022年7月就共同发起设立的“能源与环境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旨在积极响应“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通过行业课程及学术交流助力我国能源与环境发展的人才梯队建设,为推进我国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这个颇具前瞻性的培训紧跟世界能源与环境发展趋势,涵盖先进储能技术、高效太阳能利用技术、绿色矿山、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节能与能效提升技术、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等七个重点、热点领域,并且每个领域都有至少一位院士和两位行业专家坐镇教学。这些学术“大咖”不仅有学识渊博、著作等身的院士和研究员,还有来自自然资源部的资深政策理论专家,以及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上海外高桥第三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单位的技术负责人,以期通过系统的学习交流形成贯通产、学、研、用体系的学术闭环。而首批学员更是优中选优,涵盖了高校、企业、政策法律等多个领域,为这些杰出青年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撑。
据统计,本年度培养计划在为期6个月的学习中,共有8位院士、16位特邀专家通过院士公开课、小班课程分享、小组学术讨论会等方式进行了知识分享,总课程时长将近200小时。
正如项目授课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金涌所言:“在科研的道路上,要经历很多波折和艰辛,青年科技工作者一定要迎接挑战、迎难而上,接过建设能源强国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项目课程专注引导和推动立足于中国特色的能源技术创新,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能源技术创新的赋能作用,丰富不同种类能源的供应,实现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为中国持续培养高质量的能源与环境领域青年人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