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app昨日,解读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举行。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厅主任,市委新闻发言人杨俊介绍了此次会议的特点和成果。
据悉,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成都市委关于进一步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担负时代使命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的意见》《成都市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召开中国成都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的决议》,讨论了《2022年全市经济工作要点》。
“这次会议虽然只有一天半时间,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各方面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杨俊表示,此次会议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产生七个方面成果。
“首先是旗帜鲜明讲政治,体现了对表对标的高度自觉。”杨俊说,会议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作为主线贯穿全过程,立足传承红色基因、肩负时代使命,整体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化拓展,同时,全面落实党中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和省委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对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和内涵提升问题进行专门研究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路径。
“科学谋划开新局,体现了站高谋远的战略视野。”杨俊介绍,会议注重前瞻性思考,对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城市功能布局优化、提升现代治理能力等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系统部署;注重全局性谋划,全面落实“三新一高”总体要求,研究形成落实国家战略、培育竞争优势、推动城市发展、回应民生期待的路径安排;注重创新性推进,结合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新要求。
杨俊还指出,会议唯实求真抓落实,体现了务实重行的工作作风。“会议突出问题导向,研究提出一系列务实管用、具体可行的政策措施;突出效果导向,推动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经济效果相统一;突出实干导向,促进工作项目化、任务清单化、责任具体化,坚定不移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成都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还有一个特点是,集思广益聚共识,体现了民主决策的政治氛围。”他表示,市委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市领导为副组长的文件起草组,组织开展了为期三个月、覆盖43个重点领域的专项课题研究。文件初稿形成后,市委常委会会议2次进行研究讨论,并按规定范围征求有关方面意见。会议期间,与会同志踊跃发言、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许多好的意见建议得到了充分吸收采纳。“可以说,会议凝聚了各方智慧、汇集了各方力量,展现了浓厚的民主氛围。”
第一,会议聚焦坚定政治方向,进一步凝聚了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定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共识。
第二,会议客观总结过去一年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全市上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信心决心。“大家一致认为,即将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实为不易,城市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第三,会议着眼答好时题,进一步明晰了城市发展的历史机遇和使命担当。会议牢牢把握新时代新特征新要求,着眼答好服务全局、开创新局的时题,践行初心、为民惠民的时题,建设幸福城、提升幸福感的时题,对城市发展的历史机遇和使命担当进行了深入研判部署,“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突出服务国家战略,加快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突出增强极核能级,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突出回应民生期待,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会议坚持双碳目标引领,进一步标定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向路径。这次会议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积极探索以绿色为普遍形态的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第五,会议致力厚植比较优势,进一步明确了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重点。会议将“稳”作为明年经济工作主基调,统筹“稳增长”与“高质量”、兼顾“提能级”与“增活力”,提出了融入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和成都都市圈建设纵深推进,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全面深化,全力以赴推进大运会圆满举办,幸福城质感内涵温度不断提升,城市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的工作总体目标。
第六,会议立足激励担当作为,进一步激发了全体党员干部以奋斗姿态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强大动力。这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担负时代使命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的意见》,坚持正向激励的主基调,将干部选、育、用、管贯通起来,按照“五个走在前列”和组织保障“六大机制”对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作出整体性部署、制度化安排。
第七,审议通过《关于召开中国成都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的决议》。这次全会决定于明年4月召开中国成都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明确了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主题主线和重大任务。本报记者 白洋 缪梦羽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成都采取了哪些具体做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郭小平进行了介绍。
郭小平说,成都市委精心组织推动,周密谋划部署,组织带动全市4.3万个基层党组织、90余万名党员和广大市民,深学细悟百年光辉党史和党的创新理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取得扎实成效。
为精心组织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市委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意见》《总体安排》和13个专项方案,召开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和12次市委常委会会议、4次领导小组会议系统部署、扎实推进。
同时,全市各级党组织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学习贯彻习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百年党史,深入开展专题学习和交流研讨,广泛开展读书分享、微党史课、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学习活动。
广泛凝聚力量。组建市委宣讲团、700余支基层宣讲队开展3轮次集中宣讲活动,开展对象化、场景化、互动化宣讲2.9万余场,受众达200余万人次。
始终坚持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办实事解民忧,实施办实事重点项目3601个,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如何在组织保障措施方面,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徐云表示,必须强化组织担当的制度设计,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推动形成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良好氛围。
要健全事业后继有人常态储备机制。对干部、党员、人才3支队伍进行战略谋划、分类施策,推动形成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的生动局面。
健全适应超大城市治理需要的骨干队伍培养机制。紧扣新时代成都肩负的新使命,实施换届后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学习培训赋能计划、新时代新天府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广大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考核方面,要在考核内容上,合理设置干部考核指标;考核方式上,完善经常性立体化考核体系;考核运用上,将考察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表彰问责等紧密挂钩。”徐云说,要在健全以实绩为导向的差异化考核评价机制的同时,健全传递组织温暖的关怀关爱机制,落细落实干部关爱激励政策,尽最大可能回应和解决干部关切。
在健全为担当者撑腰鼓劲的容错纠错机制方面,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总体要求,同时强调完善澄清保护机制,让广大干部放开手脚、卸下包袱。
提升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成都明确将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对此,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杨羽表示,成都将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以“立、提、破”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立”是乘势而上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树立未来发展优势。聚焦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氢能等重点领域,以“龙头企业+产业基金+领军人才+中介机构”模式,开展“链主”精准招引,育强绿色低碳产业链主;支持碳中和服务业和绿色金融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市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
“提”是强二优三夯实产业主干支撑、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围绕五大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新药、航空发动机等产业,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到2025年工业占GDP比重保持在25%以上。
“破”是聚焦节能降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破解资源环境制约。将精细化开展行业治理,实施能耗约束前置绿色招引,通过实施节能减排改造加强高耗能行业治理,创新举措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到2025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0%以上,万元GDP用水量降低至24立方米,单位GDP能耗降低水平、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水平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优化市域空间格局,助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上有什么新的安排?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胡斌介绍,将着重考虑四个方面内容。
着眼破解部分区域开发强度过高的问题,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划定三区三线,推动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至2035年,实现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占比达到78%。
着眼推动城市内涵发展、区域差异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功能布局,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功能体系。以功能为引领,推动“五中心一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全域统筹布局,构建基本功能就近满足、优质均衡,核心功能各展其长、互相支撑的发展格局,提升极核主干能级。
着眼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品质,将制定公园城市职住平衡规划导则,结合城市有机更新、TOD综合开发等,合理匹配就业岗位与居住人口,提高公服设施与人口匹配度,推动职住平衡,至202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距离保持在8-10公里范围,平均通勤时间缩减到35分钟左右,30分钟内通勤人口占比达45%。
着眼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增存并重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公园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不断适应节能减排、提质增效等新要求,我们还将创新土地出让方式,实行工业用地弹性供应,鼓励建设和使用多层标准厂房,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胡斌说。
能源结构调整,是夯实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其中,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具体的工作着力点是什么呢?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凯介绍,将依托四川清洁能源大省优势,把握成都能源“受端”城市特征,从推进能源消费低碳化、能源供给清洁化、能源利用高效化三方面发力,以能源结构优化促进发展动能转换、治理方式转变,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推进能源消费低碳化。成都将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攻坚,积极推动增电、稳气、控油、减煤,加快发展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以产业结构高端化支撑能源结构高级化;加快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广泛推进充换电设施建设,提高终端消费领域电气化水平,成为全国低碳发展的城市典范。
推进能源供给绿色化。将实施“蓉耀工程”,全面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和供电质量。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开展分布式光伏试点示范;加强先进储能发展,支持废旧电池规模回收和梯次利用。
在如何实现能源利用高效化方面,将加强城市智慧能源管理,打造“智慧能源云平台”,推进多能互补、分时互补和区域互补;加快生产的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设一批绿色工厂和智慧园区;加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石化等重点行业能效管理,倒逼企业能效对表达标;推进超低能耗建筑建设和老旧建筑节能改造,鼓励社会节能降碳,促进单位GDP能耗水平明显降低。
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是什么?成都将如何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翼刚表示,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总体目标,聚焦提升绿色出行服务水平、促进适铁货物运输“公转铁”、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推进绿色智慧交通建设,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立体高效交通运输体系。
在促进绿色出行方面,“轨道引领、公交优先”,全面形成“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低碳交通出行体系。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规划编制及报批;加快市域铁路成资线、成德线、成眉线建设,深入实施市域铁路公交化改造和运营;以轨道交通为中心,强化公交与轨道接驳,加强公交首末站建设,保障公交路权优先。
在优化货运结构方面,“宜铁则铁、绿色优先”,大力推动适铁货物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培育发展壮大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等适铁产业,不断扩大铁路运输货源基础;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发挥不同运输方式和工具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
与此同时,成都还将推广新能源车。“我们将‘控增量、减存量、优结构’,积极推动交通运输工具‘油换电’,降低传统能源汽车占比。”王翼刚说,在推进绿色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围绕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统筹综合交通线网布局,集约利用土地空间资源;并大力推进智慧交通感知设施整合共用。(成都日报记者 白洋 缪梦羽 范宇 田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