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app在奋斗者坚实的步履中,2020年落下帷幕。站在新起点定睛回眸,这一年,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经济发展一度陷入困境。这一年,我们同样面对史无前例的机遇,清洁能源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大势所趋,新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基本形成,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启动送电,生态绿色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全清洁能源运营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大数据产业园一期投运……
乘风蓄力,千帆竞发,新兴动能加速培育,让青海在高质量发展新路上阔步前行。
塔拉滩上光伏板浩瀚万顷,如湛蓝的湖水波光粼粼;工业园区电池生产紧张有序,机械臂上下翻飞,有条不紊地运转……掠过7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大地,我们充分感受着能源绿色发展的脉动。
青海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乘势而上打造清洁能源示范省,青海收获丰硕,令人欣喜。
2020年7月15日上午,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启动送电,至此,青海开启了“绿电”直送河南,每年将向河南省输送清洁电量4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为河南送来8座100千瓦的发电厂,约占河南全省用电量的八分之一。
2020年5月9日0时至8月16日24时,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实现连续100天全部用清洁能源供电,覆盖三江源地区40万平方公里的16个县、23万电力客户,再一次刷新了全清洁能源供电纪录。
截至2020年年底,青海电网总装机规模达到4030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2445万千瓦,占比达到全网总装机规模的60.7%,光伏超过水电成为青海省内第一大电源。
一组组喜人的数据,一个个优异的成绩,青海清洁能源产业交出一张振奋人心的成绩单,映照着青海深化“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后的笃行和勇毅,向外界传递着青海责任、青海担当、青海信心。
在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新能源产业的坚实支撑。在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满产运行;在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新增800吨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首批产品出炉,标志着“黄河水电多晶硅”产能从年产2500吨扩增至3300吨;在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太阳能分公司,PEPC双面电池最高转换转化效率最高达到22.6%,N型电池转换转化效率最高可达23.6%。
截至目前,全省建成晶硅产能2万吨,在建产能3万吨,晶硅组件750兆瓦,逆变器、铝边框等产品产能可以配套同等规模光伏组件及电站建设。
那一排排如列兵阵队的太阳能电池板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一座座高耸入云的风机绵延近百公里,在远山蓝天映衬下勾画出青海最独特的“能源地标”,在青海能源发展史上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包装精美的肉制品、酸奶,品类繁多的青稞加工产品,肉质鲜嫩的高原冷水鱼……如今,走进全国各地的超市,来自青海的特色农畜产品屡见不鲜。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的需求日趋强烈,对于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而言,绿色、有机、健康的农畜产品迎来大发展的机遇。
近年来,我省以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为抓手,立足资源优势,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种植业、休闲农业促进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加快生态绿色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
依托好山好水,我省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聚焦绿色健康有机,我省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实现全省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分别较行动实施前减少40%和30%以上;扫一扫二维码便可以看到产品溯源地的设想成为现实,我省在全省30个牧业(半农半牧)县实施了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试点。目前,工程数据采集200万余头(只)。
走进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畜禽规模养殖场,却闻不到想象中的粪臭熏鼻的气味,整座养殖场通风透气,过道干净整洁。原来,养殖场产生的动物粪便都交给了青海省禾田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禾田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营有机肥生产,通过收集自建鸡场及周边各规模养殖场畜禽养殖粪便,对规模养殖场年产4.83万吨的干清粪加工成有机肥,销往周边蔬菜大棚、草业种植基地、种植大户,有效解决了各养殖场及养殖户之间不能自行处理利用的畜禽粪便。变废为宝,既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又提升了粪污资源化利用率。
这是我省农牧业循环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2020年,我省绿色循环模式不断发展,在410个规模养殖场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提升改造,全省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95%,大型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100%。有力推进了循环畜牧业发展,平衡了高原特有的生态。
2020年5月7日,细雨绵绵。这一天,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一期)投运,数据中心正式上线。这个坐落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数据中心是全国首个100%利用清洁能源运营的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产业园三期全部建成后,园区大数据中心的机架总规模将达到10万架,一年的耗电量为60亿千瓦时左右,可以实现清洁能源就地消纳和多方共赢。
首先是突出的地理优势,以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为例,产业园选址位于共和县恰卜恰镇,海拔3000米左右,冷凉干燥的气候有利于大数据中心设备全天候满负荷工作,大数据产业园全年可通过天然的冷空气来制冷,电力消耗较炎热地区降低一半以上。与此同时,丰富的绿色能源带来了低廉的电价,大幅节约了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从大数据到清洁能源,二者的结合让青海在风起云涌、方兴未艾的信息技术革命中,显得优势突出,特色鲜明。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随着5G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数据将呈爆炸式增长,数字经济发展已然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2020年,青海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斐然。全省行政村已全部实现光纤网络通达和4G网络覆盖。5G基站达到3146个,比上年末新增2522个,5G套餐用户数97.92万户,比上年末新增96.38万户,数字产业基础不断优化提升;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数字公共服务全面深入,智慧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在线教育、农村电商等业态蓬勃发展,数字用户消费扩大升级……未来之青海,数字经济必将成为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新手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新途径。
以改革创新精神 大力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7月1日,习在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中国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一百年来中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详细】
持续加强部署指青海省防汛工作8月18日,记者从青海省应急管理厅获悉,根据相关部门会商研判,近期青海省仍有较强降雨过程,局部地区极端强降雨依然可能发生。为全面做好防汛各项工作,省应急厅及时召开全省防汛视频会商调度会,听取各地雨情、水情、汛情及防汛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当…【详细】
争取落实玛多“5·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央预算内投资6.6亿元8月18日,记者从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青海省玛多“5·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18项,总投资8.15亿元,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55亿元,目前已到位资金3.32亿元。这批项目的安排,将有力支…【详细】
百头野牦牛现身三江源国家公园青海日报记者程宦宁、包利英摄 日前,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昂拉村生态管护员涛西昂扎在杂日尕呐山巡护途中拍摄到了一个极为震撼、又特别罕见的场面:一个种群数量达二三百头的野牦牛群正在悠闲地吃草。 近年来,随着玉树州保护生态的力…【详细】
青海省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今年年底实现全覆盖近日,青海省卫生健康委、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全覆盖的意见》,明确到今年年底,青海省所有县(市、区、行委)健全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基本建立运行管理制度,初步形成县乡一体、以乡带村、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