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app羊绒产量3300吨,羊绒制品生产能力占全国的1/2、世界的2/5;煤炭储量2100多亿吨,占全国的1/6;高岭土储量65亿吨,在全国硬质高岭土中质量最优;天然气储量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3;风能、太阳能开发潜力1.2亿千瓦以上。
如今,这个黄河几字弯环抱的现代名城,按下了能源转型、产业转型的“快进键”。
鄂尔多斯是能源大市,煤炭年产能8.4亿吨,电力装机3000万千瓦,年发电量1300亿千瓦时。今年1—8月份全市产煤5.5亿吨,占全国的1/5,以一市之力保障了全国25个省(区市)的用煤需求,可谓温暖千座城、点亮万家灯。
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4715.7亿元,位居全国地级市第53位。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2550亿元,鄂尔多斯正加快向万亿GDP城市迈进。
“家里有矿”是外界定义鄂尔多斯的标签。不可否认资源富集是成绩单的加分项,但鄂尔多斯并没打算“躺赢”,而是一直努力跳脱天赋的“舒适区”。
因煤而兴的背面是受“碳”所困,“双碳”目标背景下,鄂尔多斯加速重塑:“驭风而上、逐光前行”,在支柱产业做减法的同时锁定新增长点——新能源,逼自己“卷”起来!
今年,鄂尔多斯市开工新能源项目1500万千瓦,近期又新获批2400万千瓦,预计到“十四五”末,新能源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超过50%。能源结构调整拉动了经济结构转型,成为产业最聚集、产业链条最完整、产业集群规模最大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是鄂尔多斯的目标。
在“风光无限”的鄂尔多斯高原上,全球首座零碳产业园拔地而起。6台大兆瓦智能风机“风头正劲”,它们每年为产业园一期项目供应1亿度绿电。一期产能10.5GWh的远景动力鄂尔多斯零碳电池工厂是园区的主角,已于今年4月投产,其生产线多米,覆盖从电极、电芯、模组到pack全工序核心技术,常年保持恒温、恒湿、超高洁净度的环境,采用工业4.0标准设计。该项目一年可为3万多台电动重卡提供零碳动力电池, 还可提供高品质的储能电池, 支持风光储氢等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大规模降低电力成本。
▲远景动力鄂尔多斯零碳电池工厂生产线%的电量由本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直供,20%与电网交易,实现100%绿色零碳能源供给。
核心并非风机和光伏板的形式,而是以产业园为载体,集成新型电力系统、基于国际标准的零碳数字操作系统和绿色新工业集群三大支柱。首先,新型电力系统通过智能物联网源荷互动控制系统和绿色能源岛,实现园区80%能源由本地的风电、光伏直供,20%与电网交易,确保100%绿色零碳能源供给。其次,零碳数字认证体系赋予园区内产品可追踪溯源、符合国际标准、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零碳绿码”,保证在园区内生产的零碳产品在全球畅通无阻。最后,产业园内还围绕动力电池与储能、电动重卡、电池材料、绿色制氢形成了上下游集成产业链,带动地区低碳转型升级。园区现已入驻9家新能源头部企业
电池及储能产业链;以隆基为龙头的光伏产业链;以美锦国鸿、协鑫集团为龙头的氢燃料电池及绿氢设备制造产业链;以上汽红岩、捷氢科技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遵循“头部借力”和“链式思维”,“风光氢储车”五大产业建设初见成效,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规模初现。
一个规划科学、独具特色的零碳产业园在鄂尔多斯从破土到落实仅用时一年,鄂尔多斯不仅有温度,更有速度。今年7月,首创于鄂尔多斯的零碳产业园模式已经“出口”海外:
在新一轮工业革命和能源革命交汇点,鄂尔多斯抢抓“双碳”机遇,倾力将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打造成世界标杆。到2025年,该产业园将作为绿色工业革命的典范,力争实现3000亿元绿色新工业产值,创造10万个绿色高科技岗位,实现1亿吨二氧化碳年减排的目标。鄂尔多斯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学府的高等级院所
全球首套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应用项目在鄂尔多斯开工建设,建立碳立方数字系统和方舟能碳管理监测平台,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管理、交易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果,新能源产业发展破题成势,成为一张亮丽名片。新一轮能源革命扑面而来,在鄂尔多斯,可以看到新能源的体系化,打破了风电、光伏、储能、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壁垒,一个宏大、高效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初步构建,并将新能源和新工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日前,通辽新城第一中学灵动口风琴乐团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了首届东北三省一区教育系统文艺汇演,悠扬的口风琴吹响了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真挚情怀,展现了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精神风貌。 通辽新城第一中学是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现代化花园式学校。…
10月8日,自治区教育厅下发通知,要求疫情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分学段组织在线课堂教学,并用好各类数字精品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确保学生在线学习质量。 通知要求,发生疫情地区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把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坚决防止疫情向校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