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app我国保护环境的发展战略是什么10篇我国保护环境的发展战略是什么丨2015年第2期1摘要在对我国当前环境形势以及未来重大环境保护问题识别的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篇一:我国保护环境的发展战略是什么015年第2期1摘 要 在对我国当前环境形势以及未来重大环境保护问题识别的基础上 ,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提出了“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体系以及规划目标的设想,并从国民经济绿色化、国土空间功能化、保护环境法治化、环境供给市场化、决策监管科学化、治理主体多元化、环境信息公开化等7个方面给出了基本策略建议,可为制定国家“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参考。关键词环境保护;“十三五”战略规划;策略建议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52(2015)02-0001-07关于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战略思考王金南,蒋洪强,刘年磊(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国家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中国环境管理丨 2015 年第 2 期丨 Vol.7 No.22年第四名上升到目前稳居第二名,而环境绩效指数从2006年的 65分下降到 2014年的 43分,排名从第 94名(参评 133个)下降到 2014年的第 116名(参评132个),倒数第 17名。中国用 40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了发达国家100多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成就。但是,同时也只用了大约 30年的时间“集聚”和“爆发”了发达国家100多年的环境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当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不但会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老百姓的健康,还可能会影响执政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1 水污染是我国最严重的环境污染当前我国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据《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十大流域劣 V 类水质占9%,25%以上的湖库出现富营养化。城市水体黑臭现象普遍,老百姓生活周边的景观水水质都得不到保证。地表水污染又造成地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目前全国超过 50%的地下水已经受到污染,形成了常规污染物、有毒有机物、重金属、藻毒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等水体污染衍生物相互作用的复杂的流域性复合态势。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生态严重失衡、水质性缺水和水量性缺水问题并存。农村仍约有1 亿人口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全国近岸海域四类和劣四类海水点位比例接近 26%。1.2 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影响不可忽视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世界城市空气质量报告,在 91个国家中我国排名倒数第 15位。北京市PM10年平均浓度为是WHO推荐标准的6.2倍,在 91个国家 1082个城市中排第 1035名。全国估计90%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能达标,有近 6亿人口生活在有害于健康的空气中。近 10年,全国城市能见度年平均下降了 0.2 公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 PM 2.5 污染严重,个别城市灰霾天数达 200天以上。根据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估算,20032010年,每年由于空气污染造成 30万~ 50万人过早死亡。如果根据美国健康影响研究所(HEI)发布的《全球疾病负担报告 2010》,我国由于细颗粒物造成的城市居民过早死亡人口为 123万人,农村室内固体燃料污染造成的过早死亡人口约为 100万人。1.3 土壤污染正在威胁公众食品安全土壤保护明显滞后,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危及食品安全,POPs的环境健康危害效应已经开始显现。根据全国第一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总超标率为 16.1%,与“七五”全国土壤环境总体清洁的调查结果相比,40年来我国土壤环境呈现急剧恶化的趋势。全国受重金属污染耕地达 3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 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 200万亩。根据全国第一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到 19.4%。由土壤污染派生的食品、蔬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全国大约有 60万 ~100万个污染场地。1.4 生态系统功能和质量继续下降2007年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为 2.2 全球公顷,在核算的 153个国家中居第 74位。生态足迹增加的速度远高于生物承载力的增长速度,已是生物承载力的 2倍。19852008年,我国除西藏、内蒙古、新疆与青海四个省生态盈余外,其余大部分省份长期生态赤字。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质量低下,结构简单化,局部破碎化、人工化明显。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破坏,传统牧业区草地退化严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湿地消失、面积萎缩严重,湿地自然调节能力下降。2010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 35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 37.2%;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达 173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 18.03%;我国南方 8省(区、市)石漠化面积 12.96 万平方千米,并且以年均 2%左右的速度扩展。据估计,我国野生高等植物濒危比例达15%~20%,部分濒危生物资源向国外出口,造成了生物资源的严重流失,外来物种入侵对农业安全、食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1.5 突发环境事件正在威胁社会稳定和安全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隐患大,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风险不容忽视。20052014年,发生了一批影响公众健康、社会稳定乃至国际影响的环境事件,环境保护部直接处置的事件达 1078起,其中重特大事件 83起。根据 2009年环境保护部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的结果,12.2% 的企业距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不足 1千米,10.1% 的企业距离人口集中居住区不足 1 千米,72%的企业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和太湖等重点流域沿岸。环境事件中以影响老百姓健康的事件最为突出,较大以上环境健康事件中累积性环境污染导致健康损
关于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战略思考丨王金南等3害占总数的 46.4%。2 未来 10 年环境趋势的总体研判在经济新常态和依法治国的大框架下,我国“十三五”时期的环境保护将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根据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开发的《国家中长期环境经济预测模型系统》,通过建立经济社会预测模型、资源能源消耗预测模型、环境污染产排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历年统计数据获得关键技术参数,充分考虑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可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以我国“十三五”期间 GDP 增长的三种情景为基准方案,预测到 2020年中国资源能源消耗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1 未来 10 年是环境与经济“两难”期资源能源消耗进入涨幅收窄期。经济新常态下,能源需求呈现“三低”(低增速、低增量、低碳化)特征,高耗能行业增长缓慢、能源强度下降等促使经济总量与化石能源需求“脱钩”。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煤炭消费比重逐年下降。2014年煤炭消费总量第一次呈现下降,可能出现煤炭消费总量下降趋势,客观上有利于缓解环境压力。预测表明,根据“十三五”期间GDP增长的“低(6.5%)”“中(6.8%)”“高(7.0%)”三种情景,到 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分别达到 43.85 亿吨标煤、44.44 亿吨标煤和 44.84 亿吨标煤,分别比 2015年增长 9.7%、11.2% 和 12.2%,“十三五”期间的新增能源消费量的增幅较“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有明显收窄。同样地,其他资源消耗也进入涨幅“收窄期”,化工、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双高”产品产能和产量都可能进入平台或下降期。环境承载力依然处于严重超载期。预测表明,在“十三五”期间 GDP 增长的“低(6.5%)”、“中(6.8%)”、“ 高(7.0%)” 三 种 情 景 下,20162020年我国 COD 排放总量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比“十二五”末分别下降 13.60%、13.47%、13.39%;NH 3 -N 排放量比“十二五”末分别下降 7.40%、8.69%、8.46%。SO 2 排放量比“十二五”末分别下降 7.9%、6.6% 和 5.8%;NO x 排放量比“十二五”末分别下降13.4%、12.2% 和 8.9%。尽管污染物排放量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运行,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远远高于环境容量,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超过上限。以大气为例,如果我国 333个地级城市 PM 2.5 年均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全国 31个省市区 SO 2 、NO x 、一次 PM 2.5 及 NH 3 的最大允许排放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气环境容量分别为 1363万吨、1258万吨、619万吨和 627万吨,目前四项污染物全国的排放量分别超过环境容量的66%、81%、96%和 52%。污染治理主体承受力步入下降期。由于经济下行意味着政府的 GDP、财政收入和就业压力都会加大,这可能会导致政府和企业对环保的投入减少,从而加剧生态环境的压力。由于经济效益下滑,进一步淘汰压减落后产能难度加大,政府财政负担将显著加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治污决心和行动出现迟疑,有的企业可能不上治污设施,上了治污设施也不正常运行,甚至偷排漏排,监管难度加大。生态环境问题进入多型叠加期。特别是农村环境污染包围城市、污染场地和土壤污染、城市空气质量持续得不到改善、化学品生态环境风险、全球汞排放控制、国外资源“绿色”获取等新环境问题。以氮、磷、重金属等为代表的传统污染物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以 POPs、EDCs 等为代表的新型污染物正持续进入水环境中。出现农村环境叠加城市环境、陆域环境海洋环境叠加、生态退化叠加环境污染、国际环境叠加国内环境特征。发达国家目前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温室气体减排还未全面进入环境保护的主战场。公众环境诉求处于高涨期。虽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由于累积和复合影响,环境质量改善仍是一个长期过程。目前,全国总体上已经进入环境风险高发频发期和环境保护“还账”期。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影响从 20年前的“显现期”,正处于“上升期”,环境健康成为一个大的社会问题。由于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公众环境权益观空前高涨,产生对环境质量的高诉求和对公共设施建设选址的“邻避心态”,环境问题将成为公众“发泄情绪”的重要出口。环境保护做得好坏将直接影响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甚至影响执政党的威信和执政力。生态环境质量进入缓慢改善期。我国城镇化率已跨过 50%的门槛,其增长率已从 2009年的 5.8% 下降到 2013年的 2.2%,跨越了高速增长期,城乡更加统筹协调,更加关注节能环保和绿色发展。随着节能减排的继续推进和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战役的打响,环境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环境质量将得到逐步改善。但是,离公众环境要求和环境质量标准依然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区域性的灰霾污染可能依然是常
中国环境管理丨 2015 年第 2 期丨 Vol.7 No.24态。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善的可能性很小,总体上环境质量进入缓慢的改善期。基于上述判断和“十三五”环境预测研究,如果我们不深刻认识和主动适应“新常态”,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的工业化、城镇化和...
篇二:我国保护环境的发展战略是什么48《“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涵分析《 “ 十 三 五 ”生 态 环 境 保 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突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回答干什么、落实怎么干、明确谁来干,它体现了“十三五”时期环保工作的总体要求,其内涵和实质可以概括为:扭住一个核心、深化两大领域、打好三大战役、把握四个坚持、推进五个转变、建设六项制度。扭住一个核心要牢牢扭住“提高环境质量”这个核心,坚持所有工作向之聚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准确把握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补和生态环境短板征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特点规律,明确了夯实工作基础的根本抓手,为新形势下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基本方向。牢牢扭住不仅强调“扭住”,而且强调“牢牢”,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提高环境质量的决心和恒心。贯彻落实“牢牢扭住”要求,必须要有不解决问题不撒手的韧劲和意志,把“牢牢扭住”要求贯穿于依照《规划》提高环境质量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提高环境质量的经常性机制。“牢牢扭住”提高环境质量这个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在促进发展的同时让人民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逐年攀升。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同时,也要坚持立足当前发展阶段,着眼长远。因为提高环境质量,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切实将解决好当务之急和谋划长远结合起来,确保工作持续推进、有序实施,始终保持改善环境质量的工作力度、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质量相适应。深化两大领域要 统 筹 兼 顾 继 续 深 化 环 境 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两大领域。本轮《规划》的名称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较以往的环境保护规划增加了专章,提出了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点任务和工程,明确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与修复协同联动,要求以“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系统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扩大生态产品供给,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环境治理同生态保护与修复协同联动,就是要做好两个领域的工作统筹,这是解决当前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要善于协调部门关系,形成多部门协同的强大合力,相关部门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实现良性互动;要全面部署、协调推进,要统筹国家利益与部门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坚持把污染源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都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把不断提高环境质量和修复生态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既要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又要努力防范环境和生态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打好三大战役要打好向污染宣战的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这三个重大战役,用强硬的措施政策和法律强化污染防治。各级环保部门开展水、气、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时,要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精准识别的要求有三点:一是成效管Analysis on the 13th Five-Yea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lan■文/闫楠
江河摘 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文章对《规划》的内涵和实质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十三五”时期环境质量改善应牢抓环境质量改善的核心,深化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两大领域两大领域,打好水气土三大战役,把握绿色发展等四个坚持,推进向全社会共治等五个转变,建立污染防治区域联动等六项制度。关键词《“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 ;环境质量 ;环境治理 ;绿色发展DOI:i.0253-9705.2017.09.010
49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45 no.09 2017理精准。要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对防治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准确反映工作成效。二是规划目标精准。紧扣总目标,立足各地实际,注重与全面小康指标相衔接,实事求是制定各项工作目标,不提好高骛远的指标数据。三是推进思路精准。逐个分析污染形成原因,找准症结,因地制宜选好“药方”。按照“一役一域调研摸底、一役一域一本台账、一役一域一个工作计划、一役一域绩效跟踪”的要求,制定工作计划,明确责任人,确定具体的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提高污染防治行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握四个坚持坚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规划》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全篇,统一贯彻于各领域各环节。《规划》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着力践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环境质量。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目前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己任并发挥独特优势,帮助宏观经济部门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使我国供给能力、供给质量和供给结构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生态环境需要。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也必将为提高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动力。坚持科学统筹确定目标指标《规划》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的目标,坚持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同时,在认真分析发展环境变化基础上,按照引导预期、留有余地、切实可行的原则,从健全科学考核评估体系出发,设置多个方面指标。通过这样的指标设置,重点强化补齐短板、优化生态环境、改善民生的发展导向,并注重选取有代表性、更加贴近群众感受的指标,努力将各方面注意力和着力点引导到提高环境质量这个核心上来。坚持强化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支撑“三个重大”是把《规划》做深做实的具体体现和主要抓手。《规划》重点围绕补短板、提质量、惠民生、促均衡,在深入论证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一批“三个重大”。其中的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都以专栏方式进行了体现。推进五个转变推进从被动应对向以五大理念引领生态环保工作转变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创新是引领生态环保工作的第一动力,协调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要求,绿色是培育生态经济增长点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开门做环保、履行国际环境责任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为人民服务的本质要求,五大发展理念是谋划“十三五”生态环保工作的科学指导和基本原则,实施《规划》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更是从一纸蓝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案化、项目化、具体化。推进从末端治理向统筹源头、过程、末端三大环节转变要树立系统思维,从全过程入手,构建“源头控制、过程监管、末端治理”同步进行的环境管理链条;要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制造、销售、使用、处理等环节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将治污从消费终端前移至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力求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要强化环境法治建设,健全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要围绕保面突点,继续保持高压态势,突出整治重点问题、区域和对象,着力解决带有行业和区域共性的环境安全隐患及潜在风险;要围绕夯实基层基础,切实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要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立法修法,建立系统完备、高效有力的环境法制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动环境管理的能力,推行环保行政、刑事、民事案件“三审合一”,严格依法办事。推进向政府、企业、公众三位一体的全社会共治模式转变政府、企业、公众三位一体是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新型环境管理格局的重要途径。要坚持协调协同,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保工作大格局。政府部门应更加注重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制度,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等。企业在依法采取措施防止污染和危害、承担损害责任的同时,应全面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强化内部管
深度 50理,接受社会监督。要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分工、协作以及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配合。要提高全民素质,鼓励企业和公众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从侧重于行政手段进行环境管理向综合监管转变强化综合监管,主要体现为:坚持行业主管、各司其职,切实做到行业管理与环境监管相统一;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监管,全面落实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环境监管责任;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进一步增强综合监管工作的效能;坚持综合协调、重点推进,统筹把握区域环境状况和重点工作。同时,着力提升“五个能力”:要提高监督指导能力,在环境监管部门和相关部门之间建立起信息共享、交流顺畅的工作关系,能够及时了解掌握相关部门的工作动态;要提高综合协调能力,一方面要尊重行业部门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发挥综合监管主体作用,主动牵头加强协调,解决各方面的问题,注重调动各部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共同推动工作开展;要提高执法监督能力,熟悉相关行业的环保法律法规标准,要对相关部门的环境执法、专项整治、事故查处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督;要提高驾驭能力,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合理安排部署环境保护工作,要学会主动推动促进相关工作;要提高创新能力,要深入基层、实际,善于发现和总结典型,运用典型指导工作。推进向空间管控转变要把握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要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过程,建设宜居宜业的美好生态环境;要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魅力和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市;要实现精明增长、集约高效,在适当减少生产空间的同时适当增加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将不适宜在中心城区的生产性企业搬迁到城市外围的卫星城或专业化城镇,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产业体系,让有限的城市空间发挥更大效益;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切实做好城市设计工作,治理好山、海、河、湖,让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将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目标、规模大小、发展方向、建设体量的基本依据,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确定城市生态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要积极倡导健康绿色低碳生产生活理念和模式,充分利用节水、节电、节能、节地、节材和循环利用技术,最大限度减少排放和污染。建设六项制度推进《规划》实施,需建设好六项制度:一是建立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制全覆盖制度,形成系统完整、权 要统筹兼顾继续深化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两大领域
51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45 no.09 2017责清晰、监管有效的污染源管理新格局,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对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监督责任,增强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独立性、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三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适度上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权;四是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网络举报平台和制度,促进公众监督和参与;五是探索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建立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六是建立环保督察巡视常态化机制,严格环保执法。通过构建以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的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全面提升我国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落实《规划》,就是要坚持用改革的思路进行制度设计提高环境质量,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工作理念、体制机制、管理模式创新,适时把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规制度,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要把增强环境治理能力与强化环境法治建设结合起来法治是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体现。强化环境法治首先要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立法修法,建立系统完备、高效有力的环境法制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要建设法治机关,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特别是推行环保行政、刑事、民事案件“三审合一”,严格依法办事;第三要提升执法水平,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平台,细化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程序,健全监督机制;最后要加强普法教育,使全社会知法、懂法、守法。要把夯实组织保障能力与改革环境监管方式结合起来建立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体系,是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环境治理能力的坚实基础,需要通过强化中央政府宏观管理、制度建设和必要的执法权,强化省级政府统筹推进区域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市(县)政府的执行力作为保障。需要通过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跨地区环保机构建设,健全各级环境行...
自学导读:1 、 知道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2、 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的总体状况。3、 理解我国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重要性。4、 作为中学生你打算怎样践行环保行动?
目前, 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畅所欲言我国环境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调查访谈1 、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哪些环境问题?2、 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3、 这些环境问题带来哪些危害?
从总体上看, 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 部分地区有所改善, 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不容乐观。我国必须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小组制作环保手抄报温馨提示:小组合作设计至少4个版面内容(包括环保知识、 国家政策、 环保行动、 警示语等)
篇四:我国保护环境的发展战略是什么律完善环境保护, 促进我国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本文阐述了 为了 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必须用法律的手段, 重视环境保护, 治理环境污染; 完善《环境保护法》, 能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夯实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基础。
本文还着重从如何完善环境保护法与 如何提高企业及公民的环保意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阐明完善和实施环境保护法以及提高企业与公民的环保意识对我国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既要达到经济增长的目 的, 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 淡水、 海洋、 土地和森林等自 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决不能吃祖宗饭, 断子孙路。虽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 但要求在提高人口 素质和保护环境、 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 实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 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资源利用方式, 不仅要把资源作为生产资料的开发、 利用、 节约、 管理, 还要作为环境价值的水环境保护, 防治污染等。
我国地大物博, 不仅有丰富的水资源, 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山川大河, 景色优美。
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和进步, 在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极大满足的时候, 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应当保护我们的环境, 人们为了 开发工业基地大肆的砍伐木材, 破坏了 森林, 为了 创办和振兴造纸厂和冶炼厂, 我们污染了 生命之源各个民族工业的振兴, 跻身于大国之间, 使我们沉浸在喜悦之中, 陶醉着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
济发展的进程中, 对自 然的行为失误而引 起的生态问题、 环境问题无情地报复我们:
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导致的气候变暖, 氮磷钾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 乱砍乱伐造成森林锐减、 物种灭绝一个又一个的环境问题向我们来袭, 使我们开始思考环境问题。
面临这样的环境挑战, 中国作为一个对世界负责任的大国, 深知把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好, 不仅是对本国人民和子孙后代负责, 而且也是对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做出贡献。
1989 年我国政府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利用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为环境法律关系的调整设定了 一系列制度, 解决了 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的环境保护问题; 是继以往有关环境与发展问题认识的又一个里程碑; 同时也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走向行动, 为我国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起到了 保驾护航的作用, 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一、 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必须用法律的手段, 重视环境保护, 督促政府的作为对环保有利。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为了 实现一国经济、 社会、 生态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保持发展的适度和永续性而进行的社会、 经济、 人口 、 资源、环境等全方位的谋略。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不仅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更重要的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对我国来说, 要改变原来那种高投入、 高消耗、 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可持续发展以科技进步为杠杆。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 标, 以合理的制度、 政策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为保障。
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上, 实践表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自 然生态协调应向发达国家学习, 注重运用经济政策、 法律手段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来推进可持续发展。
如《环境保护法》 的第三章第十七条就阐述了 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强调用政府的力量, 采取措施保护自 然环境, 严禁破坏, 提高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
进行经济建设的时候政府若不带头坚持可持续发展, 否则将导致自 然环境的恶性循环。
因此, 用法律的手段促使政府的作为有利于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保障人民的健康生活, 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 督促政府发展经济同时保护好环境, 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平衡, 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以单纯的消耗资源和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 正在一种威胁着自 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发生了 巨大变化, 取得了 可喜的成绩, 在经济増长的同时也付出了 不可弥补的代价, 如在冶金行业, 国外每吨钢的综合能耗在 0. 8 吨标准燃料左右, 而我国高达 1. 5 吨; 高炉渣是制水泥的最好原料, 美国已全部利用, 而我国每年 860 万吨弃之为害, 现在大部分还是环境污染物; 有色冶炼过程中每年放空的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 相当于 50 万吨至 60 万吨硫酸产量。
在煤炭行业, 我国的煤炭产量略高于美国, 但 1 年煤灰渣的排放量却比美国多三倍, 约 1 亿吨。在电力行业, 大电厂的热效率国外为 40%以上, 我国为 27%, 整个能源利用率不到 30%, 仅此一项就等于把 1 亿多吨的燃料变成“三废”排入环境。
在造纸行业, 每年随废水排入江河的烧碱相当于全国烧碱产量的三分之一, 木材的平均利用率为 45%, 每年等于把几万吨废纤维排入江河。
因此,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 任重道远, 需要依法办事, 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 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环境保护法》是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以及惩治破坏环境分子的有效武器。
《环境保护法》 告诉大家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惩处, 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 在生产生活的同时, 要与自 然和谐相处。
为了 保护环境, 制裁环境违法行为, 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环境权益, 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们必须根据《环境保护法》 的法律条例, 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治理污染, 否则严重的危害将仍然继续下去, 其后果足以毁坏我们共同拥有和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地球。
三、 完善《环境保护法》, 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夯实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基础。
随着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 我国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和环境法制建设的客观需要都呼唤完善和修订《环境保护法》 ,需要一部与时俱进的环境保护法来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夯实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基础。
如有些人的环保意识比较差, 为图方便,一次性用品使用多, 扔下的垃圾也就多。
很多小孩子在学校不敢乱扔垃圾, 但出了 校门就不管不顾, 双休日 有些家长带着孩子到公园玩,绿茵茵的草地成了 他们的餐桌; 草地也踩出一条条的路; 特别是对有害土壤的废电池也随便乱扔。
我国环境保护法中没有规定公民将垃圾如何分类处理, 政府也没有设置垃圾分类处理的机构, 垃圾处理也不科学, 采用燃烧来处理, 在燃烧的过程中又再一次污染空气, 在这方面我们应向西方的发达国家学习。
当我们把一些可以重新利用的垃圾扔掉时, 他们却作为生产资源, 生产出有用产品。
垃圾分类处理、 严惩公民污染环境势在必行, 应把诸如此类的内容列入环境保护法, 并予以实施, 否则保护大自 然只是一句空话。
只有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 利用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引 导人们的行动, 教育人们重视环境问题; 运用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要按《环境保护法》 的要求, 为了 人类自 身的生存和发展, 积极利用图片、 影片或电视广告等多种途径, 加大全社会进行环境保护法制的宣传力度, 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做到知法、 守法、 维法。
营造全民环保的氛围, 普及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 倡导良好的环境道德风尚, 提高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主人翁意识, 自 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并敢于向环境违法行为作坚决斗争, 维护自 己的利益。
父母和老师也要言传身教, 使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就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而且世世代代继承下去, 从而促使国民经济可持续发
综上所述,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应该立法更完善, 内容更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且要坚决实施。
如对政府行为的法律要求、 对企业行为的法律要求、 对个人行为的法律要求等等, 在环境保护法中要制定和体现出来, 并且要有钢性, 做到谁违反环境保护法, 经发现谁就要酌情承担法律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政府、 企业和个人在环境保护这个重大问题上的责任和义务, 让每个公民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能自觉的用环保意识审视自 己, 用法律的要求规范自 己的行为, 不做对自然资源和自 然环境不利的事。
这样才能使制造出污染的企业, 正视自己的行为, 知道自 己在生产产品时污染指数超标是一种违法行为, 最终是要受到法律的惩处的, 才会在清除污染的问题上舍得投资, 积极解决污染问题; 严格要求自 己, 把环保看成是一种责任和一种义务去完成。
只有这样, 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的有效利用, 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才能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并荫及世世代代。
参考文献 1、《建设节约型社会》 辅导学习 材料 2、 孙亚忠、 金乐琴主编.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2004.
3、 网络文章《构筑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治屏障》、《法律对生态文明的作用 》
篇五:我国保护环境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章第三章中国环境保护战略中国环境保护战略 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国情 中国环境保护战略
第一节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国情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中国在环境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一、 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 人口众多, 对环境的压力很大, 环境极易受污染和破坏 中小型工业 中小型工业, 特别是乡 镇工业、 街道工业的发展, 给环境造成了 很大冲击特别是乡 镇工业街道工业的发 能源以煤为主, 对环境污染危害严重 经济不发达, 在较长时期内环境投资困难 科学技术和文化落后, 缺乏环境保护的知识
人口众多, 对环境的压力很大,环境极易受污染和破坏1.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愈来愈突出。
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不断出现毁林开荒, 毁牧垦殖, 超载放牧,围湖造田, 毁渔垦殖或酷渔滥捕等破坏资源的开发活动, 使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极易受到冲击和破坏。
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 工业人口 愈来愈多, 如果集中到城市, 将进一步愈多, 如果集中到城市, 将进加重城市的环境压力。步
中小型工业, 特别是乡 镇工业、 街道工业的发展, 给环境造成了 很大冲击在农村, 近几年来乡 镇企业如雨后春笋, 发展迅猛, 全国有140多万个(有污染企业占57%)
但是, 由于这些企业数量庞大, 布局混乱,技术装备差, 产品结构不合理, 经营管理不善,资源、 能源消耗高。
绝大多数没有防治污染设施,环境污染由点到面, 由城市向农村蔓延, 使环境污染变得更为突出和难以防范。
能源以煤为主, 对环境污染危害严重以煤为主的能源构成, 对于环境保护极为不利。
因为煤炭与石油、 天然气、 水电等相比, 是一种污染较重的能源, 随着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烟尘、 有害气体和废渣。
大气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是以燃煤引起的烟尘、 二氧化硫为代表的煤烟型污染。
在高耗能、 高污染企业的民工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照样卖命的干活, 每天大量粉尘吸进肺部。
在这里干一、 二年, 他们就感到身体不适, 甚至发病, 这些民工大多是贫困地区来的。
经济不发达, 在较长时期内环境投资困难我国现阶段的环境污染程度, 大体相当于工业发达国家60 年代公害泛滥阶段的状况, 环境欠帐多。
控制环境污染, 保护生态平衡, 除了 要靠实行适当的政策以外, 还要大量投资。
7250亿元 1999年, 环境保护投资占当年全国GDP的比例首次突破1.0% 2004年, 环境保护投资占到当年全国GDP的1.4%
根据“十一五” 环保目标, 按照“多还旧帐, 不欠新帐” 的原则,期间, 全社会环保投资预计达到13750亿元, 约占同期GDP的1.46%(同期GDP总量约为万亿元)量约为94万亿元)
不考虑价格折扣, 比“十五” 期间增加近6500亿元。“十一五”不考虑价格折扣比
但应该说明的是, 尽管中国近年来环境保护的投资总量不断攀升, 但以往的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治理欠帐太多, 工业发展水平依然粗放、 产业结构尚不尽合理。
环境保护费用需求量非常大。所以, 和环境保护需求相比, 环保总投资占GDP的比例依然较低, 与控制环境污染、 改善环境质量的需求差异较大。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 一个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环保投入要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稳定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5%, 才能有效的控制住污染; 达到3.0%才能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如此看来到明显改善。
如此看来, 虽然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总量较大, 但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总体上来说还是偏低的, 环保投入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虽然我国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一项新的事业,它不仅要求担负各级领导职务的干部和企业的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科学水平, 还要求他们具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方面的科学知识, 以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二、 我国在环境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发展农业生产, 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工业发展要注意合理布局, 在建设中同时采取防治污染的措施 城市发展要有整体规划
发展农业生产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 由于我们没有遵循自然规律, 片面强调“以粮为纲” ,盲目 毁林开荒盲目 毁林开荒、 弃牧种粮、 围湖造田, 造弃牧种粮围湖造田造成了 大量水土流失、 土壤沙化和气候的变异,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严重地破坏了 农业生态平衡。
所有这些表明, 违背自 然规律,进行掠夺式开发, 不仅粮食生产上不去, 还会使林、 牧、 渔业生产受阻, 造成愈穷愈垦, 愈垦愈穷的恶性循环局面。
工业发展要注意合理布局, 在建设中同时采取防治污染的措施我国工业发展水平虽然不高, 但污染却相当严重, 造成工业污染的严重局面。
主要有以下原因: 工业布局不合理工业布局不合理 企业管理不善企业管理不善 设备陈旧、 工艺落后设备陈旧、 工艺落后 资源、 能源的综合利用差资源、 能源的综合利用差 没有采取必要的净化处理设施没有采取必要的净化处理设施
城市发展要有整体规划长期以来, 由于片面强调变“消费城市” 为“生产城市” , 搞“小而全” 、 “大而全” , 我国许多城市的全、大而全, 我国许多城市的建设忽视了 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不加区别地强调发展工业, 特别是重工业。
三、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可以说, 环境保护事业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衰, 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是举足轻重的大问题。
对国家的发展具有全局性、 长期性、 决定性影响, 所以称之为一项基本国策。
环境保护是农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众多的人口使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少,特别是耕地和生物资源就更少了 。
这就要求在进行农业生产时, 要注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还要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由于我国工业设备陈旧, 技术水平低, 工业结构及布局不合理等等, 所以资源利用率很低, 浪费了 不少资源。
这些浪费的资源作为“三废” 排入环境, 又污染了 大气、源作为三废排入环境, 又污染了 大气、水体、 土壤、 生物, 影响了 人体健康。
环境保护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目 标上, 不只是要实现物质利益目 标, 而且同时还要实现文化和精神的目 标, 既要实现高度的物质文明, 又要实现高度的精神文明。清洁、 美好和健全的生活环境和自 然环境, 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环境保护关系子孙后代环境保护是长远性问题, 决策正确与否, 将影响很长一段时间, 而有些影响是难以挽回的。例如, 黄土高原, 在历史上曾是“草丰林茂、 沃野千里” 的绿洲, 由于历代屯垦, 毁草弃牧, 毁林从耕, 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造成了 大量的水林从耕, 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造成了 大量的水土流失和生态失调, 成为今天一个十分贫瘠的地带。
建国后, 我们在建设中, 也不断犯过类似的错误, 如毁林开荒、 毁牧种田、 围湖造田以及将大量有害废弃物乱堆、 乱埋、 乱放等。
第二节第二节我国环境保护战略我国环境保护战略在综合考虑资源、 人口和发展的基础上基础上, 为维护生态平衡, 创造人类为维护生态平衡创造人类良好生存环境所采取的综合性、 全局性、 指导性的策略。
协调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关系, 保障人类生存条件, 促进保障人类生存条件促进制定环境保护战略的目的国民经济和社会持久、 健康地发展。
一、 环境保护方针 实事求是, 量力而行 实行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方针 实行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 综合防治实行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 综合防治的方针 推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政策 实行资源综合利用方针 实行环境责任制度
实事求是, 量力而行我国积累了 大量的环境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并非易事, 需要付出巨大的财力、 物力, 并且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达到。
同时, 我们又面临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任务, 控制新的污染的发生同样需要付出大量财力、 物力。大量财力、 物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百业待兴, 财力有限。因此, 我们在制定环境发展目 标时, 要实事求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不要盲目 照抄照搬其他国家的做法, 要量力而行, 与国家的经济技术能力相适应。
实行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方针经济、 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一致的, 都是为人民造福。
三种效益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只强调某一方面, 而忽视其他方面, 就破坏了 它们之间固有的联系和平衡,发展就难于持久而有效地进行。
实行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方针这一方针是在了 解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后果的前提下, 事先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环境问题的发生, 或者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这种作法比那种环境问题产生以后再被动地治理的消极方法可以节省大量的财力、 物力, 它标志着环境管理由消极被动的应付向积极主动的防治方向发展。
推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政策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一样, 一靠政策,二靠科学。
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这种状况是与我国工业技术落后直接相联的国工业技术落后直接相联的。
因此, 应积因此应积极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控制污染的新技术、新工艺、 新流程, 提高资源、 能源利用率,把污染尽可能地解决在生产过程之中。
实行资源综合利用方针搞好自 然资源的综合利用, 实现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再资源化, 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大特点。许多废弃物, 弃之有害, 用之为宝。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废弃物的数量会愈来愈多, 成分也会随之变得复杂起来。
对待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既不能任其污染和破坏环境, 也不能简单地处理了 事, 而要积极地去开展综合利用, 将其变为有用的资源。废弃
实行环境责任制度过去相当长时期, 在保护环境方面没有明确的责任, 呈现出一种责任边界模糊的状况。资源利用和配置的不合理, 必然会导致低效、浪费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实行环境责任制度,可以有效地解决资源配置无人负责或责任不清可以有效地解决资源配置无人负责或责任不清的弊端, 凡污染环境者均负有防治和补偿的义务。
另外, 对于开发自然资源的环境责任也应当明确, 这就是“谁开发谁保护, 谁受益谁补偿” 的原则。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改善能源结构;我国政府按照联合国环发大会精神, 根据我国具体情况, 提出了 我国在环境与发展领域需要采取的相应十条对策和措施:
推广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农业, , 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 , 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6 6 )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 加强环境科学研究极发展环保产业;极发展环保产业;7 7)
加强环境教育加强环境教育, , 不断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9 9 )
参照环发大会精神参照环发大会精神, , 制定我国行动计划切实加强环境科学研究, , 积积1 0制定我国行动计划。
三、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战略--预防为主、 全过程控制--预防为主、 全过程控制
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是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经济发展带来了 环境问题, 却又增强了 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环境问题的解决, 也为经济发展创造了 ...
篇六:我国保护环境的发展战略是什么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1973 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被确定为环境保护方针,写进了 《 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 和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的试行法。
这一方针对起步阶段的中国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 没有回答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什么 以及 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等问题 。
1983 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的 “ 三同步、三统一 ”方针 ,是迄今为止一直指导着我国环境保护实践的基本方针。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 (前提,预防为主)、同步实施(关键)、同步发展(目的);
1996 年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重申了这一基本方针,并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阐述为:
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 “ 三同步 ”方针,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实现“ 三效益 ” 统一 。
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 三同时 制度(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设施与生产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 谁污染、谁治理 ” 政策的全部含义:污染者付费、开发者保护、利用者补偿、破坏者恢复 主要目的是促使污染者承担治理其污染的责任和费用。
其主要措施有: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气、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专门用于污染防治;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结合企业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
主要目的 是通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管理,控制和减少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完整的国家和地方 环境监测网络 ;建立健全 环境管理制度 ,如实行地方各级 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 ;对重要城市实行 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等。
1973 1979 年正式被确认为法律制度。其特点是以污染源为控制对象,以单项治理为主体, 以控制点源排放浓度为目标的法律手段 ,也是我国环境管理的基础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并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报批的环境法律制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提出的“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 ,构建了环境保护参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的管理机制。
2003 年9 9 月1 1 日以后 : 对规划项目和建设项目进行评价 , 管理方式上实现 :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作用 ► ► 贯彻 “ 预防为主 ” 的环境保护政策。
“ 三同时” :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同时设计 :是要求 建设项目配套的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这是 “ 三同时 ” 的第一阶段。
同时施工 :是要求完成同时设计的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这是 “ 三同时 ” 的第二阶段,目的是保证同时投产。
同时投产 :要求完成同时施工的环保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运行。其中,同时投产的前提是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竣工验收,环保设施经验收合格,该建设项目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它贯穿于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生产三个重要环节,使建设项目能够在投产后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完整地体现和贯彻了“ 预防为主 ” 的原则,有效地控制了新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产生。
“ 三同时 ” 制度是对开发建设项目进行预防性环境管理的法律制度 ,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提出的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的实施,并且明确了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和环境行政主管各自的职责,有利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管理。
随着我国法律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加强, “ 三同时 ” 制度的执行率逐年提高。在防治环境污染资金投入上, “ 三同时 ”是主渠道,全国执行 “ 三同时 ” 项目的投资也在逐年提高。
2003 年7 7 月1 1 日,正式实施《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 ,这意味着我国已实施 20 多年的排污收费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原来的超标排放收费改变为按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实行排污即收费与超标收费并存的方式。
在同一排污口不再仅按收费额最高的一种污染物计征排污费,而是视其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分别计算,叠加收费( ( 根据我国国情,最多不超过三项) ) 。
1989 年5 5 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推出的管理制度是中国环境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对策的新发展。新的管理制度弥补了原有三项制度的不足,明确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责任,确立了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方向,加大了污染治理的力度。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是一项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具体落实各级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它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制度. .
通过目标责任书确定了一个区域、部门环境保护 主要责任者 和 责任范围 ,运用定量化、制度化的目标管理办法,把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作为各级地方政府和决策者的政绩考核内容 ,纳入到各级地方政府的任期目标之中。
有利于加强各级地方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和领导,增加环境保护的投入,在决策层次落实 “ 三同步,三统一 ” 的环境保护方针。
有利于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与协作、齐抓共管,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环境保护。
① 制定阶段 。各级政府根据环境目标的要求,建立指标体系,制定责任制的具体内容。
② 下达阶段 。以签定责任状的形式,责任目标正式下达,将各项指标逐级分解,层层建立责任制,使任务落实,责任落实。
③ 实施阶段 。责任单位按各自承担的任务,分头组织实施,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责任书的执行情况定期调查检查,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责任目标的完成。
④ 考核阶段 。责任书期满,先逐级自查,后由政府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励或处罚。
所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就是把城市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以城市生态学为指导,对城市的环境问题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综合的对策和措施,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规划、综合治理、综合控制,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与目标责任制具有相同历史背景、相同地位和作用的一项城市环境管理制度,城市政府是制度的执行主体,环保部门的职责是指导和监督 。因此,这项制度是城市政府统一领导负总责,有关部门各尽其职、分工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的管理制度。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 《 关于印发 〈“ 十一五 ”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实施细则 〉 和 〈 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管理规定 〉 的通知 》(环办 〔 2006 〕 36 号)的要求, 所有设市城市均须开展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调查 ,由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按照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质量规范进行调查,地方政府应给予相应的经费补助。总局在广州举办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培训班中也明确了调查结果得分将纳入考核总分,并在 《 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 》 中公布。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关于开展 2007 年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调查的紧急通知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出入境水质变化 6 污染控制K
04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 工业危险废物处置率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
06 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强度吨/ 万元 万元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吨/ 万元 万元工业增加值烟尘排放强度吨/ 万元 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吨/万元
全面规划、 合理布局、综合利用、 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 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保护环境、 造福人民。1973年, 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被确定为环境保护方针, 写进了 《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的试行法。
“三十二字” 方针这一方针对起步阶段的中国环境保护起到了 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没有回答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什么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等问题。
2. “三同步、 三统一” 的方针1983年, 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的“三同步、 三统一”方针是迄今为止一直指导着我方针, 是迄今为止一直指导着我国环境保护实践的基本方针。
“三同步、 三统一” 的方针 1996年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重申了 这一基本方针, 并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发展战略紧密结合, 阐述为:
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贯彻“三同步”方针, 推进两个根本转变, 实现“三效益” 统一。阐述为:
二、 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1.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综合治理的政策其主要措施包括: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及年 对开发建设项目 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设施与生产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产使用)
2. 谁污染、 谁治理的政策 “谁污染、 谁治理” 政策的全部含义:污染者付费、 开发者保护、 利用者补偿、破坏者恢复破坏者恢复 主要目 的是促使污染者承担治理其污染的责任和费用。
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气、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专门用于污染防治标排污费, 专门用于污染防治; 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 结合企业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对严重
3. 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三大政策的核心主要目 的是通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管理, 控制和减少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主要措施有: 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 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完整的国家和地方环境监测网络; 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如实行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 标责任制; 对重要城市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等。
三、 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老三项” 环境管理制度19731979年正式被确认为法律制度。
其特点是以污染源为控制对象, 以单项治理为主点是染为控制对象,体, 以控制点源排放浓度为目 标的法律手段,也是我国环境管理的基础措施。单治为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 制度 征收排污费制度
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 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预测和评估,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进行跟踪监测,并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报批的环境法律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提出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 构建了 环境保护参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的管理机制。构建
绝大多数都是建设项目的评价;2003年9月 1日 以后: 对规划项目 和建设项目 进2003年9月 1日 以后:
管理方式上实现: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项目 型管理综合型管理的转变从微观管理宏观管理的转变从被动管理主动参与管理的转变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作用►贯彻“预防为主” 的环境保护政策。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开展区域政策环境影响评价, 实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创造了 条件。
建设项目 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 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产使用。同时投产使用
是要求建设项目 配套的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这是“三同时” 的第一阶段同时的第一阶段。同时施工:
是要求完成同时设计的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 这是“三同时” 的第二阶段, 目 的是保证同时投产。
要求完成同时施工的环保设施与建设项目 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运行。其中, 同时投产的前提是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竣工验收, 环保设施经验收合格, 该建设项目 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三同时” 制度的作用防止新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措施。它贯穿于建设项目 的设计它贯穿于建设项目 的设计、 施工、 生产三个重要环节, 使建设项目 能够在投产后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 完整地体现和贯彻了“预防为主” 的原则, 有效地控制了 新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产生。施工生产三2 、 “三同时” 管理制度
是加强建设项目 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三同时” 制度是对开发建设项目 进行预防性环境管理的法律制度, 是环境影响评预防性环境管理的法律制度, 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提出的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的实施, 并且明确了 建设单位, 主管部门和环境行政主管各自 的职责, 有利于加强建设项目 环境保护的管理。2 、 “三同时” 管理制度
是保证治理新污染所需大部分资金投入的法律保证。随着我国法律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加随着我国法律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加强, “三同时” 制度的执行率逐年提高。在防治环境污染资金投入上, “三同时”是主渠道, 全国执行“三同时” 项目 的投资也在逐年提高。2 、 “三同时” 管理制度
3、 排污收费制度2003年7月 1日 , 正式实施《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这意味着我国已实施20多年的排污收费制度发生了 重大变化。
从原来的超标排放收费改变为按污染物的种类、 数量实行排污即收费与超标收费并存的方式。
在同一排污口 不再仅按收费额最高的一种污染物计征排污费, 而是视其排放污染物的种类视其排放污染物的种类, 分别计算, 叠加收费(根据我国国情, 最多不超过三项) 。分别计算叠
3、 排污收费制度排污金额向接近或高于治理成本的收费转变。在征收和使用上在征收和使用上, 严格实行两条线” 原则。将排污费的征收范围扩大到了 个体工商户 。严格实行“收支收支
1989年5月 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推出的管理制度是中国环境管理思想、 管理制度和对策的新发展。
新的管理制度弥补了 原有三项制度的不足,明确了 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责任, 确立了 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方向, 加大了 污染治理的力度。“新五项”
“新五项” 环境保护目 标责任制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4、 环境保护目 标责任制环境保护目 标责任制是一项依据国家法律规定, 具体落实各级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它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目 标责任制通过目 标责任书确定了 一个区域、 部门环境保护主要责任者和责任范围, 运用定量化制度化的目 标管理办法用定量化、 制度化的目 标管理办法, 把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作为各级地方政府和决策者的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到各级地方政府的任期目 标之中。把
有利于加强各级地方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和领导,增加环境保护的投入, 在决策层次落实“三同步,三统一” 的环境保护方针。有利于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与协作共管, 动员 全社会力量开展环境保护。齐抓实施环境保护目 标责任制的作用 有利于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与协作、 齐抓 有利于强化环保部门的执法监督。 有利于由分散的单项治理转向区域综合治理, 实现大环境的改善。 有利于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和公众参与机制。
各级政府根据环境目 标的要求, 建立指标体系, 制定责任制的具体内容内容。环境保护目 标责任制运行程序②下达阶段。
以签定责任状的形式, 责任目 标正式下达, 将各项指标逐级分解,层层建立责任制, 使任务落实, 责任落实。
责任单位按各自 承担的任务, 分头组织实施, 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责任书的执行情况定期调查检查责任书的执行情况定期调查检查, 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责任目 标的完成。采取环境保护目 标责任制运行程序④考核阶段。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所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就是把城市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 以城市生态学为指导对城市的环境问题采取多层学为指导, 对城市的环境问题采取多层次、 多渠道、 综合的对策和措施, 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规划、 综合治理、 综合控制, 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与目 标责任制具有相同历史背景、 相同地位和作用的一项城市环境管理制度,城市政府是制度的执行主体, 环保部门的城市政府是制度的执行主体, 环保部门的职责是指导和监督。
因此, 这项制度是城市政府统一领导负总责, 有关部门各尽其职、 分工负责, 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的管理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 “十一五”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实施细则〉 和〈 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管理规定〉 的通知》( 环办〔 2006〕 36号)
的要求, 所有设市城市均须开展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调查, 由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按照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质量规范进行调查, 地方政府应给予相应的经费补助。
总局在广州举办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培训班中也明确了 调查结果得分将纳入考核总分, 并在《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 中公布。所有设市城市均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关于开展2007年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调查的紧急通知( 2007 12 12 )( 2007-12-12 )
API指数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 03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出入境水质变化 6污染控制K 01清洁能源使用率02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
04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 工业危险废物处置率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 11K 06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度 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强度吨/万元 万元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吨/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烟尘排放强度吨/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吨/万元
15环境管理G 01环境保护机构建设16G 02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指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 必须首先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部门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 经审查批准发证后, 方可按照排污许可证上规定的条件排放污染物的环境法律制度。它是在实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前提下, 对排污者排污的定量化。经审查批
排污许可证制度 我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试行的,1988年3月 国家环保局颁布《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 ,1990年后在17个城市试行大气污染物排污许可证制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 排污许可证的实施程序包括: 排污单位申报登记 排污指标的规划分配 许可证的申请、 审批和颁发 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排污单位申报登记 排污申报是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基础, 也是一项法律规定的管理制度。排污申报主要任务是要掌握排污现状和排污规律, 作为分配排污负荷、 确定污染物削减量预计出去削减措施的前提和依据。 排污申报主要任务是要掌握排污现状
排污单位的基本情况; 生产工艺、 产品和材料消耗情况( 包括用水量消耗情况( 包括用水量、 用煤量等)
; 排污处理设施建设、 运行情况; 排污单位的地理位置和平面示意图。用煤量等)
排污单位申报登记 不执行排污申报登记的, 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或者罚款的行政处罚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政处罚。
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事项的, 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排污指标的规划分配 是发放和管理排污许可证的核心工作 步骤如下: 确定发放排污许可证的范围 确定总量控制目 标值 分配排污总量负荷
许可证的申请、 审批和颁发 排污单位根据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排污申报登记表申请《排污许可证》 。...
阅读课本第52~57页并思考下列问题1、 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2、 我国的环境现状?3、 面对如此状况, 我们应有的选择?4、 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必要性?5、 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6、 我国的资源国情?7、 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8、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含义与要求?9、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达到的目标?
、 这四幅图共同反映了 什么问题?反映了 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2)
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个问题?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 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①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②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 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③必须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毫不动摇地③必须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针对这个问题青少年应怎么做?①提高环保、 节能意识;③落实环保节能行动。②增强法制观念;
随手关闭水龙头, 一水多用少用罐装食品、 饮料多用肥皂, 少用洗涤剂节约纸张, 回收废纸不用、 少用一次性筷子庭院室内养花种草自备餐盒, 少用塑料餐盒
买菜、 购物多用布袋自备购物袋, 少用塑料袋不乱扔废弃物吃完口香糖后包好、 放好 选用节能灯买环保电池防止汞镉污染参加一次环境保护义务宣传活动不吃野生动物
1 万美元涵养水源的价值为3. 7万美元防止空气污染的价值为6. 2万美元产生氧气的价值为3. 1 万美元4000张贺卡50公斤纸可提炼蛋白质的价值为0. 2万美元
中国资源情况一览表种 类概况世界排名土地全国耕种的耕地面积为12339. 22万公顷,园地1108. 16万公顷, 林地23396. 76万公顷,牧草地2631 1. 1 8万公顷水水我国幅员辽阔, 水资源总量也较为丰富, 达28000亿立方米28000亿立方米第三位第六位太阳能每年中国陆地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 相当于2. 4万亿吨标煤, 全国总面积2/3地区年日 照时间都超过200小时, 特别是西北一些地区超过3000小时。矿产03年初, 全国已查明的矿产资源共1 58种,其中, 能源矿产10种, 金属矿产54种, 非金属矿产91种, 其他水气矿产3种。第二位第三位
上述材料表明, 中国的资源有什么样的特点? (据此你如何评价中国的资源状况? )以上事实表明:
中国的自然资源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