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app在能源界有一个怪象,像风能、太阳能这样的清洁能源,按理说应该是大力发展的。但目前风电和光电在我国的发电比重还不足10%,火电仍然是主要的电力来源,比重接近了70%。清洁能源到底有怎样的问题导致其发展缓慢呢?近期我国推出了一个源网荷储的概念,号称可以改变能源结构,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从传统的电性来说,发电站和用户是靠着电网连接在一起的,为了保证稳定性,当用户需要用一度电的时候,发电站就只能发一度电,发多了用户不需要,发少了用户又不够用。那用户的实际用电需求是什么样的呢?拿一般的居民用电来说,晚上睡觉前的这段时间用电量最大,半夜入睡以后用电量最小,也就是说电力的需求是忽高忽低的,所以发电站就只能随之增减发电量来适应电力的需求变化,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不浪费资源的前提下,各类电站是怎样实现增减发电量的呢?火电站可以通过加减燃料来控制发电量的大小,水电站可以通过引用水量的多少来控制。那风电和光电用什么办法呢?大家仔细想一想,还真的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拿光电来说,只有在白天有太阳的时候才能发电,而到晚上就完全哑火,其自身的电能供应都呈现巨大的波动,更不用谈和用户的需求同步了。正因为如此,风电和光电被称作垃圾电能,作为人畜无害的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却无法大量使用,难道人类就没有想过什么办法吗?
办法当然是有很多的,比如可以依靠火电站的配合使用来调节风电、光电的波动,但性价比可以说真的很低,但这已经是目前使用较广的做法了。其实还有一个简单明了的办法,那就是储能。当电网需求低的时候,可以把多余的风电和光电以其它形式储存起来,到用电高峰的时候再拿出来使用,正好完美解决清洁能源的波动问题。
在电力市场中,储能的模式其实早有使用。我们经常听说的抽水蓄能电站就是储能方式的一种,利用富余的电能把水抽到高处,以重力势能的形式储存,等到用电高峰再把水放下来发电,专业上也叫做调峰。但由于抽水蓄能电站需要特殊的地形,并不是哪里都能建比较理想的储能方案,当然还是建造一个大型的电池,就像我们平时使用的充电宝一样,这种方案不但不挑位置,其调节性能也更好,使用也更加的方便。
为什么现在投入使用的电网充电宝寥寥无几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划算,简单的算一个经济账,我国的用电不同时段价格不同。举个例子,在低谷时段的电费是5毛1度,在高峰时段可能就是1块1度,意味着储能电池在低谷时段存1度电,在高峰时段放出来用,就可以有5毛钱的利润。所以如果储能电池充放1度电的平均投入小于5毛钱就可以实现盈利了。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储能成本都还没有低于这个5毛钱。这也是储能系统迟迟未能实现工业化使用的根本原因所在。
这虽然是一个困局,但好在解决方向还是明朗的。除了降低清洁能源自身的开发成本外,就是鼓励储能系统的进步和完善了。所以我国这两年就提出了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概念,听起来有点拗口,通俗一点说可以理解为发电站、电网、用户和储能合为一体,前三项是传统电网的基本要素。所以重点就是在最后的储能上,通过官方的强制约束和一些政策引导让一直处于赔钱赚吆喝的储能系统实现盈利,加强储能在清洁能源中的存在感,从而也可以刺激储能的技术进步。
其实这最终会变成一个良性循环。随着储能产业的提升,风电和光电的波动性将大大的改善,发电的利用率也大幅提高。届时风电和光电也不再是垃圾,电能反而成为能源市场的香饽饽会有更多资金流入风光发电市场,从而再次推动储能产业的提升。
我们可以做个设想,今后的储能的单位成本变得非常低,其本身就会是一个非常赚钱的生意,单单利用峰谷电能的差价就能赚到钱。甚至每家每户都可以安装一个储能电池来节约电费,而且也不用再担心清洁能源的波动性,可以放开手脚开发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了。从长远来看我们现在提出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确实算得上一个高瞻远瞩的政策。当我们的能源不再依赖煤、石油、天然气,也就不再受制于人或者受制于自然资源,从而实现能源的转型,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光明的未来值得我们期待一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