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app3月6日,记者在厦门港务物流保税1号仓库看到,总面积2.9万平方米的屋顶摇身一变,已经成功变身为厦门港单体最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去年10月1日,该发电站顺利并网发电,年可发430万度“绿电”(发电过程中碳排放为零或趋近于零),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赋能厦门港口高质量发展。
这样的光伏电站不仅在厦门港投用,还有青岛港、南通港、珠海港、大连港等国内多家港口纷纷部局光伏发电产业,推进港口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近年来,随着光伏行业的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等,光伏行业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厦门自贸片区港务电力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那么,“港口+光伏”如何变革创新传统发展模式和路径,推动港口发展动力转换?如何紧扣“高质量”,成为港口新能源发展的试验田?记者进一步走访调查。
在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候工楼楼顶,一块块光伏面板整齐排列,几乎铺满了整个楼顶。
近日,天津中远海运数智新能源筹备组为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建设的2.35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实现全容量并网。这是洋浦港区首个实现全容量并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也是天津中远海运与海南港航合作落地的首个新能源项目。
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技术部副经理蔡笃书介绍,该项目于2022年8月2日开工建设,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实现光伏发电80%以上,今年1月1日正式实现高低压全容量并网,可供应洋浦港区全员大型设备以及码头候工楼使用,为码头推进绿色低碳智能发展提供清洁能源。
近年来,各港口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不断织密能源保障网,加快光伏新能源替代,端牢“能源的饭碗”。
今年2月,在国家鼓励港口港区积极落实“双碳”行动,加大绿色能源应用、绿色装备升级,推进绿色港口建设战略引领下,山东港口青岛港西联公司9#库光伏发电项目2484块光伏面板顺利安装完成,“智慧绿色港口”建设迈出新步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切实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及政策利好下,近年来我国各大小港口纷纷加入“抢装光伏”的队伍。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打造“绿色港口”战略的首个标志性项目,拟建设装机容量9.6兆瓦,建设内容包括光伏支架、支架基础、光电转换系统、直流系统等,年均发电量为961万千瓦时,有效提高码头作业区绿色电力利用率;大连港集团根据大连湾港区的实际用电需求,建设两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分别位于大连港甘井子区(杂货码头)和金州区(海关查验中心),成为了大连港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大港口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落实“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目标,加快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寻求可再生清洁能源,推进港口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研究结果:从减少二氧化碳效果而言,安装1平米光伏发电系统相当于植树造林100 平米,目前发展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是根本上解决雾霾、酸雨等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港口是世界经济的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耗能单位和污染源头。“双碳”背景下,积极打造绿色生态港口,加强港口领域污染防治与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港口航运业内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
“‘光伏+港口’模式将有效提高绿色电力利用率,降低用电成本,以清洁能源助力节能减排。”厦门自贸片区港务电力有限公司新能源部经理连柽鑫表示,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不需要另外投资对供电网进行改造,也不额外占用土地资源,提高了港口现有建筑物的综合利用效率。光伏组件还将起到一定隔热效果,有利于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同时也极大提升了老仓房的外观形象。
近年来,随着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推进,港口合理利用电能、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分布式光伏电站集环保、节能、产生清洁能源等多种优势于一身,在运行过程中,光伏利用太阳能资源生产绿色清洁能源,助力港口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提供电能替代,减少燃油消费,优化能源结构,推动港口应用绿色照明、港口储能。”连柽鑫说。
以厦门港为例,厦门港务物流园区3.98MW分布式智能光伏项目由厦门港单体最大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和福建省单体最大的跟踪式分布式光伏电站组成,设计年均发电量484万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52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27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分布式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后,利用洋浦港区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以年发电量276万度计算,项目投产后每年均实现减少碳排放1454吨,进一步推动码头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北海市铁山港区码头作业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将为港口生产提供稳定的清洁电力,年均发电量为961万千瓦时,25年总发电量24025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208357吨,有效提高码头作业区绿色电力利用率,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光伏电站为港口加快绿色转型提供基础支撑,助力港口企业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国新能源基地规划主要集中于西北部地区,通过特高压等外送通道送至中东部地区。但目前外送通道建设量不足、利用率低,远距离资源配置成本高,且若中东部地区大规模依赖西北部基地远距离输送绿电,对当地电网也将造成冲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表示,“双碳”战略下,中东部地区本地新能源规划建设规模仍然巨大。
但是西电东送成本高昂也是不争的事实,在东部地区沿海港口直接安装光伏板发电,从输送成本上更划算。“港口发展发展光伏发电具有天然的环境优势,屋面开阔没有遮挡物,日照较长且能充分利用水分反射光,可以显著提升发电量。”连柽鑫表示,该模式还可以与港口作业相结合,形成能源与资源的充分利用。
发电量高、土地占用少、易与港口产业相结合,看似“港口+光伏”有很多的利好,但是港口环境与陆地环境又不太一样,它严重受到地形、气候、温度等自然条件约束。
“以适用于港口的分布式光伏项目为例,其实这种形式的光伏并没什么新鲜,但当把它从西北内陆地区转移到东部沿海港口上,就面临环境潮湿、盐分高,金属支架极易发生腐蚀等现象。”连柽鑫告诉记者,沿海区域往往台风多,如果受到冲击,极易对光伏区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除此之外,经过约20年的努力,光伏行业的成本已经可以与传统能源行业相近,“但在应用端这一块,光伏行业本身发电的特点——间歇性就是它的弱点。”连柽鑫表示,以光发电,意味着光伏行业要“看天吃饭”。简单来说,有阳光照射时才能发电,到了夜晚光伏设备无法源源不断地提供电力。
随着陆地资源紧缺和碳中和逼近,光伏从陆地入港口必然发生。但目前,港口光伏产业尚处在初级阶段,面临着经验少、配套政策不足等用海问题,以及环境风险带来的技术、经济等多重挑战。
“相信未来随着标准的逐步健全,以及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不断突破,港口光伏行业或将迎来一波发展高峰,为我国绿色电力发展打开更广阔的增长空间。”连柽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