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6686体育(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

全国咨询热线

400-123-4567

半岛体育app探诊光伏内外双重依赖症

发布时间:2023-07-17 21:27:27浏览次数:

  半岛体育app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虚火上升,产能已经比全世界的总装机量还多。一哄而上的背后,是光伏企业患上了严重的依赖症:既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扶持,又过度依赖国外市场。产能过剩使整个行业步入寒冬,致万亿资金存在坏账风险。为了尽可能全方位地对光伏依赖症作出探查和诊断,从今天起,《经济参考报》将分上下篇连续两期推出“光伏寒冬启示录”,敬请关注。

  日前,《经济参考报》记者兵分多路,用数月时间,深入光伏产业前沿,接触到了多家国内一线领军企业负责人,并与国家相关部委负责人、研究机构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光伏产业深藏的“病症”进行望闻问切。

  中国光伏从无到有,得到政府扶持的光伏产业园在各地开花,产能迅速占到全球的70%以上,全球前十大光伏组件生产商中国包揽了前五名,在美上市的部分光伏企业股票屡创新高,该产业成为我国民营制造业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2007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量跃居全球第一后,至2011年的5年间继续翻倍增长。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分会统计,2009年,中国光伏太阳能电池产量为4吉瓦(1吉瓦=1000兆瓦):2010年产量达到了8吉瓦,占世界生产总量的50%,其中5家企业产量居全球前10位:2011年,中国光伏组件的产量占到全球的近80%。而据日前工信部下属的光伏产业联盟对所属160多家企业的统计,产能己经达到了35吉瓦,全国光伏企业总产能在40吉瓦上下,比世界其他国家的总装机量还多。

  为追求利润,近几年来许多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毫不相干的企业和资本一哄而上。国内一些主营业务为汽车、饲料等的上市企业纷纷跨行进入光伏领域,一些小型民间资本也跟风而来。甚至仅投入上百万元资金,从国外购买现成工艺方案,进行手工组装,就可以成为光伏制造商。据统计,2008年,我国光伏企业还不足100家,经过几年快速发展,至今已膨胀至500余家。

  另一方面,遍地“开花”却难“结果”,从去年开始,在欧美等多个国家先后提起反补贴、反倾销的贸易诉讼以来,中国光伏行业从刚开始的硬撑,到今年出现了全面崩溃的迹象,多家早前的明星企业陷入困境无法自拔,股价也跌倒了历史低点,随时可能被收购,有的则已经迈出了被国有化的步伐……

  2011年以来,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发展,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纷纷下调了对光伏产业的补贴,原本占据世界光伏装机70%以上、占中国光伏电池出口80%的欧洲市场需求大幅下降,使中国光伏企业的处境更加艰难,企业巨大的产能无法消化,只能竞相降价抢市场,利润大幅下滑。

  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说,2011年全年,尚德出货量达到2.1吉瓦,同比增长34%,连续两年列行业世界第一,但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只增长5%,出口同比只增长4%,最主要的原因是产能过剩造成市场恶性竞争,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而今年一季度,组件市场均价同比又下降了40%。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认为,光伏产能正由短期相对过剩演变为长期绝对过剩。当前的全球光伏产能已接近长期绝对过剩的临界点。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一度各方面都全力看好的清洁能源产业在短短几年内从小到大,又从高峰跌落谷底?

  2000年,从海外归来的施正荣博士,只身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份光伏电池的商业计划书来到无锡新区……尚德公司市值曾经高达百亿美元,公司总裁施正荣身价曾经高达数十亿美元。这个奇迹是怎样实现的呢?……施正荣博士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就没有尚德公司今天的成功”。

  记者了解到,为了扶持尚德,无锡市政府可谓不遗余力。为了确保项目落户,无锡地方政府下了行政命令,一定要帮助尚德公司初创期的第一批800万美元资金顺利及时到位。在项目落户后,尚德又受到了保姆式的服务,不但办各类手续一路绿灯,而且地方政府还出面协调,为其解决融资等难题。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光伏产业当前的危机,从表面上看是光伏企业在高额利润趋势下盲目扩大产能所致,但是深入分析却会发现,其中,地方政府的越位扶持也起着推波助澜甚至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期以来,光伏产业在产业与市场之间一直存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矛盾。一方面,光伏发电成本较高,没有政府补贴就无法市场化,也就不会培育出完善的光伏产业;另一方面,没有完善的光伏产业,也不可能以逐年的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来推动成本下降,并最终实现平价上网、与其他能源竞争的市场化。这造成各国在光伏产业上面临两难。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介绍,1991年德国政府提出“1000光伏屋顶”计划,开创了以政府财政补贴启动光伏市场的先河,随后欧盟多国陆续效仿。目前,欧盟各国已形成了清晰的光伏产业顶层设计,即以高额的补贴政策来吸引大量投资者,然后逐年减少,鼓励光伏产业各个环节的生产商降低成本,尽早实现平价上网。

  河北省一家光伏企业——吉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会贤介绍说,2007年以前光伏产业利润很高,政府向企业投资一年就能收回成本,在地方政府转型升级的政绩冲动和银行的投资冲动下,优惠的土地政策、贷款条件纷纷涌向光伏企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少企业资产负债率大幅提高,盲目扩产。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各地的招商中,光伏产业备受青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光伏产业投入大、用工多,既能创造GDP,又能带动就业,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还与高新技术、清洁能源等概念紧密相关,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政策要求。

  在这些实利和概念的吸引下,许多地方政府一哄而上,纷纷将光伏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越位”为光伏企业提供包括土地、贷款、融资等在内的优惠政策。“硅片、电池片看似高科技产品,但其生产技术高度融合于设备中,有钱就能建起生产线。尤其是组件,属于用工密集的简单劳动,进入门槛很低。”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院长周浪说,“很多房地产商、服装企业、包工头等五花八门的门外汉,摇身一变成为光伏企业家。”

  在整体宏观设计和政策的引领下,至2011年,欧盟形成了总量达20吉瓦、占全球65%份额的光伏组件市场需求量。在欧美投资建设光伏电站,有着稳定的收益与可控的风险。在高利润的刺激下,国内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开始“虚火上升”,盲目追求扩大产能进行出口。

  在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光伏依赖症”病症愈加严重,从平滑的产业链逐渐形成了“两头小中间大”的畸形。

  “一头小”,是指国内从事上游硅原料生产的企业少,关键生产设备长期依赖进口。

  李俊峰说,光伏产业起步时,原材料、设备均100%依赖进口,直到现在,国外设备一直是多晶硅提纯、铸锭、切片以及电池制造等环节的主流,丝网印刷等关键环节直到目前仍然被国外设备掌控,累计进口金额达400亿元。而在原辅料方面,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始终处于低端。

  我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制造基地,但企业销售严重依赖出口。以2010年为例,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8吉瓦,而同期我国太阳能光伏系统新增装机仅为0.5吉瓦,其余全部用于出口,出口比例高达94%。2011年,我国出口海外的光伏产品价值高达358亿美元,其中欧盟占据了70%以上,涉及出口额超200亿美元。

  “‘市场在外’是我国光伏产业长期存在的弊端,2011年前,95%的光伏组件出口海外,其中的绝大多数销往欧美市场。”中国光伏联盟秘书长王勃华说,“这正是我国光伏产品在欧美启动‘双反’面前弱不禁风的真正原因。”

  据介绍,我国光伏下游的组件企业都扎堆在欧盟、美国两大成熟的市场,对印度、加拿大、南美、东南亚等却不愿深耕。例如,无锡尚德、常州天合、苏州阿持斯、河北英利是我国最大的四家光伏企业,即使是市场最多元化的无锡尚德,对欧盟市场的依存度仍高达60%,河北英利则高达70%以上。

  而“中间大”,则是指中国的光伏企业绝大部分都拥挤在硅片、电池和组件的产业链中下游,依赖地方政绩和投资冲动。而产业整体科技含量不高,可持续发展严重受制。

  施正荣认为,“国内的光伏设备企业根本不具备引领工艺进步的自主研发能力。”

  11月初,美国“双反”尘埃落定,欧盟继反倾销调查以后,又对我国开展了反补贴调查。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我国光伏行业对于政府和海外市场过度依赖,一旦欧盟也对我国做出不利裁决,我国在产业、金融、就业等方面蕴含难以控制的巨大风险。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如果欧盟仿效美国进行“双反”调查并做出终裁,可能会引起国内光伏企业新一轮“倒闭潮”,光伏行业将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应对欧盟反倾销政策,河北、江苏、江西等地光伏企业,已开始谋划产业外迁。这将造成我国实体经济外流。

  业内人士分析,欧美打压中国光伏产业,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确保欧美在未来战略性产业方面的领先地位,使中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进程中止步。

  光伏企业英利集团总裁苗连生说,“美国‘双反’已经尘埃落定,如果欧洲‘双反’也积极仿效美国,那么我国光伏企业将被迫把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生产,造成我国实体经济外流。将失去领先世界的产业发展机会。”

  梁田告诉记者,“为了有效应对欧美国家双反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不得不选择在欧美或东南亚投资建厂。我们正在积极考察和摸索一些国家的市场规律,包括就业情况、劳动力成本和产业配套情况等。”

  业内人士指出,生产亏损、库存增加以及货款回收困难等多因素叠加,大部分光伏企业正面临资金链条断裂的风险。如果欧盟“双反”立案并做不利裁定,必将引发关联企业破产、银行受损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整个光伏行业大约万亿金资金存在坏账风险。

  记者从江西省工信委了解到,目前江西省龙头光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基本正常,年内订单饱满,部分中小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但光伏产品价格仍在缓慢下跌,导致企业盈利微薄,资金链紧绷。

  江西省工信委副调研员刘大钧表示。“资金困难仍然是当前光伏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并且正随着市场形势的恶化而日益加剧。账款回收期过长、流动资金紧张,给江西省光伏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巨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了企业稳定发展和项目的推进。”

  有业内人士直言不讳地指出,“光伏行业是‘光’着被政府‘扶’上去的?一些地方政府要靠企业营造政绩,几乎全面插手包办,而企业要靠政府全力支持,发展才能‘一路绿灯’,双方深度融合。特别是利润空间大有发展前景的项目,政府与企业更是一哄而上。心态普遍浮躁,焉有不败?”

  河北吉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王会贤认为,因为南方的一些企业投资光伏行业,企业自身出资都没有超过20%,大部分都是用政府和银行的钱。

  英利、尚德、阿特斯、赛维、天合等国内光伏龙头企业,每年都有300多亿贷款,资产负债率高达80%。

  业内人士指出,过去10年,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我国光伏行业直接从业人员约30万,加上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整个就业有百万之众,欧盟“双反”调查标志着欧洲市场大门关闭,刚刚晋升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久的中国光伏业将遭受致命一击,我国光伏行业大约80%的工人即将面临停薪留职或失业。

  河北光为绿色新能源有限公司大约1800名员工,首席运营官计友强说,“如果形势持续恶化,也就是对外销售这方面持续走低的话,我们也会让一部分人员带薪休假。如果再恶劣的话,我们肯定会采取裁员等措施。”

  据知情人士透露,因开工率不足,河北已有企业已开始给员工放假,只发基本工资,保障其日常生活。如果企业的经营状况持续恶化,裁员是必须的。

  永益源光伏科技公司是江苏泗洪县的一家小型光伏企业,于去年投资4000万元筹建,目前已裁员近三分之二。企业董事和骈永介绍,“光伏产品的价格雪崩式下滑,现在工厂基本属于停产状态,我们只是为了留住技术骨干才偶尔接点订单。”

  河北晶龙集团拥有员工近三万人,员工以80后、90后为主。晶龙集团副总经理安增现说,“80后员工生活比较优越,在结婚后,大多都是贷款买车、买房,一旦失业,生活压力会骤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