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app67岁的于海珠是甘肃省嘉峪关市文殊村的贫困户,自从自家屋外安装了光伏电池板,他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院外转上一圈,看看板子是否完好无损。
面对这个可以让全家生活提上一个档次的“家伙”,于海珠琢磨着“得做个栅栏把板子围起来”。
于海珠的“担心”不无道理,他家以“8串3并”排列安装的24块薄膜光伏电池板晶莹剔透,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与于海珠家40余年屋龄的黄土坯房相比,这一新一旧反差巨大。
虽然还没有正式并网发电,但于海珠显然已经满腹期待——他是文殊村6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家有7亩地,孩子在外打工,老伴儿身体有残疾,年事已高又患气管炎的他已愈发难以应付繁重的农活,而种地又是这个家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当他第一次听到村里通知贫困户可以申请安装光伏电池板以增加收入的时候,便即刻报名申请。光伏扶贫项目的收入可以或多或少地缓解这个家庭的经济困难。
相比于海珠,隔壁石桥村的贫困户贾当叶显然更开心。2016年4月12日是她家永不会忘记的日子——安装在屋顶的24块总计3千瓦薄膜光伏电池板并网发电了。记者看到,在贾当叶家屋外共装有3块仪表,分别是数据采集器、光伏发电表及电网双向电表。她家光伏电池板发出来的电可直接并入电网。截至记者采访时,贾当叶家的光伏发电表上已显示发电107千瓦时。
按全年平均值进行测算,安装3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电池板的贫困户每天平均发电量大约为11.6千瓦时,年发电4264千瓦时左右。以目前嘉峪关市光伏扶贫项目上网电价每千瓦时0.8元计算,预计每年可以给每户带来3411元的收益。
要知道,一年发电上网收获的3000余元对于这个以耕地和低保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年收入不足万元且还要供养一名大学生的家庭来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益。
“扶贫的关键应是持续、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嘉峪关市扶贫办主任贾兴智告诉记者,该市农村贫困人口情况特殊,大部分没有劳动能力,对他们的帮扶只能依靠产业扶贫。而光伏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的重要形式。嘉峪关市年日照时间达3000小时以上,发展光伏产业、推进光伏扶贫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与其他地区光伏扶贫模式不同,嘉峪关市“四位一体”的模式突显了由政府引领示范以吸引多种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而产生的“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即政府补贴、企业建设、合作社牵头、贫困户受益。
每户安装光伏发电系统总投资为3万元。市扶贫办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每个贫困户进行补贴,占每户总投资额的15%;光伏设备企业给予贫困户占总投资额10%的优惠;嘉峪关17个村的贫困户联合创办的雄关富民互助合作社为每户提供占总投资额15%的补贴,还为需要贷款的贫困户牵头办理小额扶贫贷款,每户可贷款1.8万元。项目前五年收益优先用于偿还小额扶贫贷款,之后便全部归贫困户所有。其中,合作社的投资补贴款来自于其在其他产业扶贫项目中的收入盈余。
记者获悉,除了为嘉峪关市448家贫困户分别安装3千瓦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外,嘉峪关市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还利用空余位置与企业合作新建0.1万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该项目建成并网后的收益既可以平分给贫困户,还可以作为新产业发展项目的启动资金,形成扶贫良性循环。
虽然技术业已成熟、方向业已明确,但各地在将光伏应用于扶贫的过程中仍面临重重挑战。
“2014年,我们开始通过光伏农业了解光伏项目,又将光伏优势融入扶贫思路。这一过程无疑是谨慎且辗转的。”利用一年多时间在薄膜和多晶硅材质两个光伏技术领域中进行甄选,嘉峪关市扶贫办最终决定采用弱光性强、衰减率低的薄膜技术。虽然造价比多晶硅略高,但长远来看经济效益更佳。
此外,运营模式也要保证既符合国家政策规定又能让贫困户、企业等各方受益,既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又能实现绿色环保的长期发展。“农民多少年来都以种地为生,对于所不了解的光伏扶贫项目自然会持观望态度。对于农户来说,‘零投入持续回报’的‘四位一体’模式可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建设安全是光伏设备企业需要着力解决的焦点问题。汉能全球光伏应用集团西北区域公司商用副总裁张建华介绍,嘉峪关市光伏扶贫项目主要集中于屋顶分布式光伏。但是贫困户的屋顶条件基础差,施工中必须要考虑到屋顶承重问题和当地多风的情况,以确保贫困户在使用安全的基础上实现长期获益。
最终,并网发电是光伏扶贫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这一方面,国网嘉峪关供电公司实现了不少突破。先期试并网的有9家贫困户,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家家情况各不相同。现场勘察、前期规划、并网安装、设备整改、结算服务等工作的开展为后续发电打下了基础。国网嘉峪关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李安表示已安装光伏电池板的贫困家庭未来可在通过当地电网评估的基础上实现快速接入并网。
BIPV是一种可将太阳能发电产品集成在平屋顶、斜屋顶、幕墙、天棚等大多数建筑上的技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