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app发达国家成功的城市综合减灾实践证明,发展城市灾害学的学历教育及学科体系建设不仅是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人才的主渠道,也将对城市安全减灾管理提供重要的人力支撑。根据中国城市化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对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减灾建设的迫切需求,本文认为必须系统研究城市灾害学及其学科体系建设的新思路,否则难从根本上走好城市综合减灾科技与管理之路。
从我国城市减灾应急管理的现实需求看学科建设的迫切性表现在如下方面:⑴我国大部分城市分布在各类致灾因子作用下的多发区,其中60%以上城市的防洪标准低于国家的规定,50万人以上的大中城市有近60%分布在地震烈度Ⅶ度以上地区,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为灾害与公共卫生事件、恐怖灾害都有增无减,城市复杂的致灾规律及难度维数的提高,使培养并需求专门化高端人才成为迫切需求;⑵2006年随着国务院应急管理规定及应急管理会议的召开,全国大中小城市都在市政府层面上成立了综合减灾管理机构:如政府的应急办,但据本人参与其中的工作、调研及授课,深深感到从事应急管理技术的人员多数为非安全减灾的专业人员,从一定意义上讲他们基本上不具备必要的城市减灾应急管理的基本素质;⑶ 自2004年起本人先后参与并主持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城市减灾篇,编研过程令我发现不仅北京,还有相当多的城市规划设计、管理主管部门尚缺少城市防灾减灾的技术人才,如果说规划编制可以靠外援,那么规划实施与管理就要有自己的专门人才了,所以规划设计主管部门缺少专门人才已是应尽快改观的问题;⑷据本人所知在日本不论是国立的东京大学,还是私立的立教大学,乃至神户大学都有专门的城市防灾减灾科学系,它们的存在每年为日本防灾减灾各领域提供大量的专门人才,相比而言,我们的缺口很大,势必造成在防灾减灾教育上与国际对接的困难,使我国城市防灾减灾工作达不到高水平。
在城市灾害学及其学科建设研究上,国内外已有相当的实践。首先城市环境安全的研究进展表明,当前国内外已从三个方面评述环境安全即传统安全视角、狭义安全视角、广义环境安全视角,但无论如何这里的环境概念是跳出传统的圈子,从安全的大思路去考量生态、资源、灾害等领域,研究“新生存安全问题”的前景。从而使原本与减灾并列的环境保护问题也归在人类安全的统一范畴之下,目前较受关注的有安全科学、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资源安全、自然灾害4个学科领域,它们是城市灾害学研究必然借鉴的思路。在国外城市灾害学及其安全科学不仅深受关注,其教育成果及大学生的择业应用也呈现多元化如美国的安全工程师专业范围及职责对国人就颇有启发。迄今中国已有2万人获得国家认可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但在美国的安全工程师协会已有近百年历史。美国安全工程师协会(ASSE)于1911年10月14日在纽约成立,它已有愈来愈完善的安全知识教育体系。在美国的安全减灾教育中,安全工程师除具备高等教育的一般知识外还要学习工业卫生和毒理学、工程风险控制设计技术、火灾预防学、人类行为与工效学、可靠性工程学、系统和过程安全、安全健康项目管理、事故调查与分析、安全绩效的测量、城市与建筑安全等标准、法规的课程。因为安全是全人类共同努力追求的目标,所以要求安全工程师无论在公共或私有部门中,都需要用他们所掌握的各种特殊的知识与技能去履行职责。赋予安全工程师在城市防灾减灾上的责任至少有:预测、识别和评价城市灾害风险状况;开发控制风险的安全设计、方法、程序及方案;提出控制风险的决策管理建议,并推进媒介、社区与公众的安全文化教育等;测量、审核并评价风险控制的方案制定与措施改进等。
笔者在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学科所作的长辞条“城市防灾减灾”中分析,城市灾害学属于城市学与安全科学技术两大学科的交叉科学,它的研究及学科体系建构必须围绕城市学与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完善。安全学科是新兴综合学科,在国标《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它的一级学科名称是“安全科学技术”(代码620),其应用目前已延伸到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存的各个领域。“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确立于1984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开办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86所,与“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同属“环境与安全类”(代码0810),但其课程中至多涉及城市灾害风险中的人为灾害部分。迄今已有多部著作专门研究了基于安全科学技术的城市灾害科学。《中国城市综合减灾对策》(1992年出版)、《城市灾害学原理》(1997年出版)、《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战略》(1998年出版)、《中国城市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2000年出版)、《安全奥运论》(2003年出版)、《城市灾害概论》(2005年出版)等,它们都从一定层面上强调了城市防灾减灾的特殊地位及学科建设的方向。2005年组建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防灾与安全专业委员会更代表了一种趋势,2006年7月末在唐山大地城30周年前夕召开的学术研讨会更彰显了城市与工程综合减灾的国内最新研究进程。此外,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城市与减灾》、《灾害学》、《安全》、《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安全与环境学报》、《中国公共安全》、《自然灾害学报》、《安全健康与环境》等学刊的创办及发展统计上看,城市灾害研究的论文已较五年前上升了近50%。可见,设立城市灾害学学科是城市化预防事故控制损失的需要,是安全减灾事业急需高级人才的需要,是中国的安全发展构建高级人才安全减灾知识结构的需要,更是学科本身完善与再发展的需要。
如上所述,城市灾害学的理论特征具有综合性,如它是以特定的视角来改造客观世界,并对其所揭示的规律加以知识总结,所以它很难用纯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来概括,它必须涉及到整个以城市学为背景的安全科学技术的学科群。正是由于城市灾害学特殊的知识结构体系,它的学科建构既是科学的,又是管理的;既是应用型的,也是专业化的。如现在的城市灾害学在研究解决了诸如中国城市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及社会恐怖灾害四大类灾变的区划研究、风险图编制、综合减灾风险管理能力评介等专题的之后,还必须研究诸如公众对灾难风险与危机的风险感知问题。在此方面美国城市的灾害社会学研究起步较早如1923年美国社会学会、经济学会、心理学会等的专家学者就集会共同商讨,如何资助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研究自然灾害的社会经济问题,其早期课题有“美国自然灾害及其社会科学研究”等。到20世纪50~60年代一批灾害社会学成果如《灾害中的社团》、《灾害的社会价值》、《灾害的公共政策》、《灾害的组织行为》等先后发表。20世纪80年代即在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前夕,美国国内灾害社会学研究已掀高潮,其代表性成果《灾害区的土地利用管理和规划》、《社会对灾害反应的能力和局限》、《国家科学基金会关于地震预报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后果的报告》、《大地震灾害后果:消除后果的社会学研究》等。进入21世纪,加州大学伯克利公共政策研究所、密西根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兰德研究院、杜克大学政策科学和公共事业研究所都已设立减灾公共政策研究室,开展了《减灾政策研究和社会科学》、《减灾需求与市场》、《决定的策略:减灾评估是一个社会过程》等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由此,我可以归纳作为城市灾害学学科体系中倍受关注的城市灾害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它是将城市灾害问题与社会学知识结合起来,研究在社会运行过程中出现引起社会关注、影响社会良性运行发展的那些涉及社会成员的人身、权利等安全性问题及其社会性原因、效应、过程、本质规律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将减灾作为社会过程,灾害社会学就必须探索安全行动、安全理性、安全系统和安全结构等范畴,这也是不论社会学结构主义还是社会学建构主义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进一步而言,由于现代城市风险将自然灾害、人为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统一起来,所以社会冲突论、集合行为论、越轨社会学等体系中会使灾害社会学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城市灾害学作为综合性学科重在体现其复杂性原理,它依据可持续发展观,从“能量”角度进一步观察思考城市的发展前景、城市安全总的观点及面对风险的复杂性及多重性,城市能力的建构最终仍然是有界的。城市的安全度既取决于风险又取决于控制能力,与灾变作斗争正如同与疾病作斗争一样,它是以另一种方式的延续,所以根据城市复杂系统灾害形成的机制,可研究自愈防范原理。从系统论上讲,城市系统的不安全状态是系统内在结构,系统输入与输出、环境干扰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现引进的城市自愈性原理的本质是处于“有序稳定”状态,保证安全的根本点不在于那种宏观的稳定状态,而在于调节控制那些建立和保证“有序稳定”状态的机制。具体讲:⑴要开展城市复杂系统事故与灾害的诊断与预防。诊断不仅研究信息,更研究相互关系,如生命线系统要对监测信息加以分析,打破各子系统的专业壁垒,研究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找出事故与灾害形成过程、发展及防治规律,重在寻找事故隐患及灾害征兆的最初始信息。所谓“预防”有两层意思,“预”即预想、预料、预见,是一种“虚”的东西,但这种意识上的东西,强调“万一”,把后果设想得严重一些,只有这样才能有防备地采取措施;“防”即防备、防范等,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它是将“预”变成一种行为、一种手段。“预”与“防”虽是两个概念,但它们紧密相连,相互作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真正实现“预防为主”的充要条件。⑵城市复杂系统灾害的控制。尽管城市灾害风险有复杂性的一面,但它大多数也是可控的。根据系统稳定性原理即在外界作用下开放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稳定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我调节,从而保持和恢复原来的有序状态,保持和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从可控制性讲:确保系统的封闭性是维持隔离机制从而杜绝灾害发生的必要前提;系统的安全具有可预见性和可控性;系统的安全可控制性是系统固有特性,不可能通过改变外部输入来改变系统的可控制性;增设安全保护系统,在城市系统遭遇大的涨落,还未造成崩溃之前,突然改变其状态,也会克服缺陷,完全依靠“自愈”获得免疫、防御、代偿、自修复的状态。
城市灾害学认为,制约城市生存与发展的规律中除有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外,还有安全减灾的控制规律,城市灾害学的任务正在于揭示安全规律。1997年笔者在《城市灾害学原理》一书(气象出版社,1997年版)中将城市灾害学原理归纳为:时空原理、区域性原理、灾害经济原理、应急决策原理、综合防护原理、可持续性原理等。作为综合的学科体系,可整合成为一个不断趋向完善的安全减灾科学技术学科体系。第一,城市安全学科科学,从横向看有城市安全哲学、安全工程学等层次,从纵向看有城市安全体系、安全设备学、安全社会学等;第二,城市安全应用科学,其中不仅有生产安全如化工安全学、建筑安全学、交通安全学等,还有生活安全如社区安全学、校园安全学、旅游安全学等;第三,城市安全专业科学如城市灾害经济学、城市生命线保障学、城市灾害统计学、城市公共安全教育、城市安全文化学等。建议如下:
⑴要进一步研究城市灾害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使之尽快纳入各类城市规划、建筑学及土木工程类专业课题中;⑵要进一步研究减灾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原则;⑶进一步改革多少年来我国只重视安全工程的生产类人才的高校培养模式,要加强安全与减灾、安全与环保、自然与社会诸学科的交叉研究,尤其加大对灾害心理与伦理、安全减灾美学的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素质;⑷加强城市灾害学教材的建设,虽然现在社会上已有多种安全类、减灾类教科书,但它们或陈旧、或缺少教材全面规划,因此从新学科及交叉特性上讲,必须使城市灾害学及其学科体系有相当清晰的逻辑脉络。为此,必须组织编撰一套城市综合减灾及各门类学科安全的书,体现城市灾害学母学科及子学科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