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6686体育(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

全国咨询热线

400-123-4567

半岛体育app从工业文明时代迈向生态文明时代

发布时间:2023-07-09 18:19:28浏览次数:

  半岛体育app习主席提出的“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将指引全球从工业文明时代迈向生态文明时代。

  “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以视频形式举行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国家主席习作出重要表态。

  全球气候变化正逼近“气候临界”,气候危机“灰犀牛”加速向人类走来,气候安全已成为世界大变局的重要变量。

  气候危机促使国际社会形成“碳中和”普遍共识,推动国际气候治理进程进入碳中和时代。习主席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将指引全球从工业文明时代迈向生态文明时代。

  当前,气候变化的速度和严重程度,远远超过10年前的预测和评估水平。据世界气象组织(WMO)最新监测报告,2011~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10年,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3个最暖的年份之一,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1850~1900年)的水平约高出1.2摄氏度。

  温升主要来自温室气体的排放,目前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已超过41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如果二氧化碳浓度延续过去的模式,将在2021年达到或超过414ppm,快速逼近“气候临界”(全球或区域气候从一种稳定状态到另一种稳定状态的关键点)。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警告,全球温升一旦突破临界点,气候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将大幅上升,将打破生态平衡危及动植物生存,破坏生物多样性并对地球上的水资源、能源、碳和其他元素循环产生复杂而深远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全球15个气候临界点已有9个被激活。据WMO统计,2020年超过80%海域至少经历了一次海洋热浪,出现过“强”海洋热浪的海洋百分比(45%)高于出现过“中等”海洋热浪的海洋百分比(28%),全球平均海平面继续上升;格陵兰冰盖继续损失,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格陵兰冰盖的冰损失约为152Gt(1Gt冰可填满约40万个奥运会游泳池);印度次大陆及邻近地区、中国、韩国和日本以及东南亚部分地区不同时间出现了异常高降雨量;2020年北大西洋飓风季出现了30个命名风暴,是有记录以来数量最多的。

  2020年,极端天气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给无数人造成了双重打击,与疫情有关的经济衰退未能抑制住气候变化驱动因素和不断加速的影响,据联合国环境署(UNEP)数据,经济衰退对大气浓度没有明显影响。这进一步证明,即使全球经济陷入完全停摆,也已无法阻碍气候危机“灰犀牛”的到来。当地球拉响气候紧急状态警报,预示着气候危机给国际安全带来的大变局正在来临。

  碳中和规则构建并重塑着国际气候治理体系。气候危机促使国际社会认识到,须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实现碳中和,才能遏制全球气候变化步伐。但具体如何实现、相关推进时间表和标准等,成为国际气候治理政治博弈的焦点。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框架下,推进碳中和进程成为维护公平正义的国际气候治理体系的基石。

  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争取全球气候治理领导权和塑造碳中和全球议程下的新气候秩序,成为美国相关战略的支柱。拜登上任第一天即签署系列行政令,并重返《巴黎协定》。而拜登政府急于在世界地球日期间召开领导人气候峰会的战略目的,就是要在重返气候治理进程后赢得新的话语权和主导力,借助全球气候危机状态和碳中和大趋势,以所谓“气候正义”旗号推动全球碳中和新议程。这也是拜登将气候政策作为新政府安全与外交政策的中心的原因。

  全球气候安全与气候治理进程正处在关键期,需要国际社会在联合国框架下推进《巴黎协定》的全面实施,中美两国已发表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这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注入了正能量。推进全球碳中和进程应秉持公平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发达经济体在减排行动力度上应率先作出表率,兑现承诺,承担应有的历史责任,这样才能推动国际气候治理走向公平与正义,才能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绿色能源技术发展驱动全球碳中和步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路径。当前,绿色技术正搭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快车深入发展。

  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0能源技术展望》,全球要实现《巴黎协定》的既定目标,各国需不断推进能源转型和能源结构调整,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全球的优先选择。在低碳能源技术加速部署的情况下,全球将在2050年全面实现碳中和。

  当前,多国已公布各自的碳中和计划,全球可持续发展正驶入绿色创新的快车道。各国已注入强大政治动力,在碳中和的绿色发展道路中寻求更大战略机遇。但同时,围绕绿色能源技术的国际战略博弈也在升级。

  面对气候危机,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只会加剧全球气候治理的“信任赤字”,使全球气候治理进程陷入停滞和困境,更会让世界错失应对气候危机的最后窗口,因此,国际社会必须为应对全球气候危机寻找新的出路,从人与自然关系的系统维度寻求理论指引。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认为,与自然共生是人类在21世纪最前沿的课题。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能否在本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性命题。西方治理理念和思路更多强调对客观自然世界的保护,强调对人类社会的惩罚,这一理念在实践中被证明无法有效走通。

  习主席在4月22日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演讲,从系统论、中国哲学思想高度提出了中国理念——“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习主席首次全面系统阐释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提出“六个坚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纾解全球环境治理之困提供了中国方案。

  习主席指出,“生态环境关系各国人民的福祉,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优良环境的期待、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探索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的协同增效,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加各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要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从而达到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的目标。”习主席如是说。因此,从系统维度、生命平等的高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21世纪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正道。

  全球气候危机之所以产生,原因在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负反馈循环中。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下一个10年,需要深刻改变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生活方式。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朴素的真理。我们要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发展的短视做法。要顺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习主席说。

  生态兴则文明兴。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选择,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已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中国正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

  中国宣布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已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动南南务实合作,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发起系列绿色行动倡议,将生态文明领域合作列为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内容。这充分体现出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负责任大国担当,也将不断推动建设全球生态文明,让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时代加速迈向生态文明时代。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气候变化与生态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科技与网络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员)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