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app2亿台家用空调一起启动是什么场景?相当于每个上海人买8台空调并同时启动。
不久前,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分部(以下简称“国网华东分部”)调控中心的大屏幕上,跳出了“31899万千瓦(分钟级)”这一数字,正相当于2亿台空调同时启动。
当然,这些电并非仅供空调使用,而是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华东地区四省一市用电的总负荷。位于上海的国网华东分部,则是华东地区的“用电总调度”。
由四省一市构成的华东电网,是全球单一国家内规模最大的区域电网。最新出现的3亿千瓦负荷不仅年内第五次刷新纪录,而且比“十三五”第一年增长了30.8%。电力运行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温度计,用电数据变化的背后,有着经济发展密码。
“十三五”期间,整个华东地区的用电量在增加,但不同行业的用电变化并不一致。其中,上海作为华东地区的核心城市,其不同行业、领域的用电量变化很有代表性。
统计数据显示,上海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为1486.02亿度,预计2020年增至1560亿度,增幅5%。
上海第一产业2016年用电量为7.47亿度,2020年预计为4.81亿度,降幅35.6%;
第二产业用电量2016年为812.66亿度,2020年预计为767亿度,降幅5.6%;
第三产业用电量预计从2016年448.17亿度增至2020年的585亿度,增幅达到30.5%;
五年来,上海的第三产业加速发展,而在消费升级的影响下,更多款式、功能的家用电器进入市民家庭,推动居民生活用电量显著增长。可见,5%的用电量增幅体现了上海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居民生活水平逐日提升。
在华东地区,不同城市略有偏差,但在上海的引领作用下,第一、二、三产呈现出整体类似的发展态势。在四省一市范围,同样是第三产业用电增长最为迅猛,预计今年全年用电量要比五年前增长41.5%。在整个长三角地区,去年用电量增幅较高的为建筑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不论是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还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都对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华东电网的规模在全球范围都数一数二,保证供电平稳可靠,是电力工业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华东电网增长的既有用电负荷和用电量,更有代表中国水平的供电保障能力。
“十三五”期间,华东电网形成了以“三交七直”特高压骨干网为核心的华东区域主网架整体结构,实现了跨区直流来电,以及皖北、苏北、福建富余电力向沪苏浙负荷中心高效安全输送,体现出中国电力工业的新水平。
华东电网还运用了很多世界先进的电力设备和电网技术管理方式。在国网华东分部位于上海浦东南路的调度大厅里,有一面硕大的显示屏,能实时监测并显示华东电网所辖各省市供用电情况及重要输电线路运行情况。如果有某条线路受天气等影响发生故障,系统会自动切换,减小故障影响。
“我们还在进一步优化自动化的水平。”工程师丁浩寅说,华东是全国首个试点频率紧急协调控制系统的地区。电力工程师们在仔细分析华东地区供用电情况后,为供电故障设置“缓冲区”。一旦出现供电故障,按照预先确定的顺序优先降低“缓冲区”用户或地区的用电负荷,避免系统自动切换对其余重点用电地区或产业的影响。
“十三五”期间,华东电网频率、电压合格率保持100%,既为日常生活生产保驾护航,而且圆满完成了G20杭州峰会、进博会等重大活动保电任务。
五年来,华东四省一市不仅用电量在增加,而且更“绿”了:作为国家清洁能源消纳的主要市场,华东电网积极落实国家能源转型战略,去年华东区内清洁能源发电总量达2856亿度,消纳区外清洁能源来电1433亿度,“绿电”占华东全网用电量的26%。“十三五”期间,华东电网风电、光伏利用率双双达到100%,成为国家电网经营区唯一没有弃风弃光的区域电网。
陆建宇在国网华东分部内部有个绰号,叫“水龙王”,因为他负责的是水电等清洁能源的消纳工作。他说,虽然大家都知道绿色能源很重要,但要充分利用并不容易,“火电等传统能源来自发电设备,可以通过调控设备来控制发电量;但绿色能源主要来自自然,可操控性比较弱。电又具备‘即发即用’的特点,对一个地区来说,不太可能制造一个‘充电宝’来储存电。所以,提高绿色能源的利用率在全球范围也是个难题。”
不过,“十三五”期间,在华东地区、特别在上海,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绿色能源利用机制,大大提高了绿色能源的利用率。
一方面,上海建立了绿色能源协同利用理念。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新能源企业与传统火力发电企业配合默契。当外来绿色能源供应量增加时,火力发电企业主动减少发电量,使得电网更多地供应绿色能源。此消彼长,保持供需平衡。
另一方面,上海将绿色能源利用与城市治理紧密联系,包括将其纳入雾霾预警协调联动机制。在可能或已经出现雾霾污染的时间段中,上海采取了增加绿色能源供应、减少火力发电排放的举措,既有利于提升绿色能源的利用率,又能缓解空气污染。这一成熟的政企联动方案已被纳入上海地方性行政法规,在清洁能源利用上再次创造了一个“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