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6686体育(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

全国咨询热线

400-123-4567

半岛体育app抓改革促发展!云南这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发布时间:2023-06-09 04:46:11浏览次数:

  半岛体育app6月7日,“开好局、强信心、促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专场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介绍发展改革领域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发展改革委紧盯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科学编制重大规划,研究制定系列政策,谋划推进重大项目,干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做成了一批群众得实惠的好事,解决了一批制约发展的难事,保持了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2023年,省发展改革委坚持“周监测、月调度、季分析”的常态化运行调度机制,系统开展多领域、多维度调度。年初制定出台推动经济稳进提质政策措施,编制涉企惠民重点政策操作指南,在“云南省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设立专栏,发布惠民政策,让更多企业共享政策红利。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增速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1—4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增速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7%、增速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1.5%。各项经济指标总体平稳,经济运行呈现稳定恢复向好发展态势,实现良好开局,主要呈现4个方面的积极变化:

  抢抓疫情转段后旅游全面复苏的有利时机,实施“擦亮旅游金字招牌”行动,促进旅游业与康养、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1—4月,全省累计接待游客3.7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420.02亿元,分别增长51.3%、58.8%,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39.1%、126.5%。在旅游业强势复苏的带动下,各州(市)积极以展促销、以会促购,大力提振消费信心。全省限额以上批零住餐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增长8%、6.8%、67.9%、31.1%,特别是热门旅游州(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两位数增长。

  加快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发,印发实施《中老铁路2023年工作要点》,进一步推进通道能力提升、物流枢纽建设、沿线产业发展、市场主体培育。昆明王家营铁路场站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正式投入使用,磨憨铁路口岸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已建设完成,昆明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等77个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自开通以来,中老铁路客货两旺,“黄金线路”作用持续扩大,截至6月1日,累计发送旅客1633.4万人次、运输货物2094.6万吨,其中跨境货物运输428.7万吨,跨境旅客列车累计开行100列,跨境旅客2万人。

  组建电力工作专班,统筹推进电力运行调度、新能源项目建设、电力需求侧管理以及煤电、光伏发电等电价改革,有效提升电力供应能力,全力保障电力供需平稳有序。截至目前,火电存煤近300万吨,统调火电机组1080万千瓦装机实现全开满发,新投产新能源装机536.4万千瓦,火电、风电、光伏发电分别增长37.1%、30.9%、107.1%。1—4月,全省工业用电量增长3.9%,有效保障了我省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

  年初印发2023年全省重大项目和“重中之重”项目清单,谋划实施重大项目1649个。春节、“五一”收假第一天分别召开全省2023年一、二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暨开工推进会,累计开工重大项目1385个。制定高质量做好项目工作指导意见,引导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组建重大项目工作专班,开展蹲点调研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问题。1—4月,全省产业投资增长28.2%,占全部投资比重达46.4%,较去年同期提高10.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工业、数字经济、旅游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37%、32.3%、17.5%、11.2%,特别是能源工业投资增长61.1%,全省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快创建丽江拉市等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大理喜洲等田园综合体,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季度高原特色农业产销两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1%。大力推进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烟草、有色、化工等传统产业稳定增长,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加快推动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强化先进产能和产业链延伸要素保障,绿色铝产业集群化发展积厚成势,硅光伏制造全产业链基本形成,新能源电池产业迅速壮大,1—4月新能源电池、硅光伏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6.6%、60.9%,对规上工业增速的贡献率分别达16.4%、45.0%,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加快实施数字赋能,建设云南省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平台,加快推进大数据公司组建,数字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一季度增长13.8%。

  大力实施营商环境全面提质年行动,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易成本的若干措施、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信心不断增强,截至5月底,全省实有经营主体数量达529万户、增长21.58%,实有“四上”企业增长17.52%。

  深入开展园区规模和质量提升行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成开发区管理机构优化调整,完善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制定赋权指导目录和主导产业指引。制定实施首批7个重点省级园区“一园一策”支持政策,建立双周调度、月度研究、季度通报、半年汇报的园区经济调度协调工作机制。发行2023年提前批次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12.38亿元,下达省预算内前期工作经费9782万元、基建投资5亿元,大力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季度,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

  推进落实辐射中心建设重大项目126个。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省委书记王宁率团出访越南、老挝、缅甸3国,省长王予波率团出访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阿曼3国,深化经贸投资、旅游文化、农业发展、人员培训等方面合作。深化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云南党政代表团赴上海、浙江、广东考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招商,沪滇科技合作协议正式签约,一批合作协议顺利签约。瑞丽、磨憨、河口重点国际口岸城市以及沿边产业园区建设加快。

  统筹推进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建设,对《关于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的5个方面29项任务进行条目化梳理,形成参考指标体系,推选16个“五城共建”重点县,建立项目库,对符合政策投向、具备支持条件的项目给予支持。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20个,城镇棚户区2.61万套,完成城市燃气、供水、排水等地下管网更新改造1803公里。扎实推进城乡绿化美化,推动城市、社区、乡镇、乡村、交通、河湖、校园、园区、景区等领域全方位、立体式绿化美化。1—4月,全省累计新增绿化面积2751.7万平方米,新增植树量433.06万株。

  抓好农民工特别是易地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大以工代赈支持力度,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大力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人均纯收入7000元以下贫困户基本消除。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补短板,谋划推动一批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急需项目,1—4月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6.5%。持续开展重点商品价格监测,高效开展生猪收储工作,全省粮油肉蛋菜等重要民生商品和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价格总体保持稳定,1—4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1.1%。

  推动经济稳进提质政策措施、系列三年行动落地落实,推动政策红利向企业“精准滴灌”。加快建设经济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监测系统,强化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地区经济运行调度,及早发现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壮大资源经济。发挥区位、绿色能源、矿产、生物、文化旅游等比较优势,规划、设计、包装项目,破除营商环境中的“肠梗阻”,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振兴园区经济。开展园区差异化考核,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园区运行效率。集中资源、优势打造一批规划定位好、体制机制活、营商环境优、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示范园区。

  加快口岸经济发展。加大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加快口岸基础设施、交通物流、配套服务以及海关指定监管场所建设,完善口岸功能和综合服务能力。

  发挥好园区和口岸叠加效应,加快沿边产业园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外向型龙头企业落地,建设一批特色商品集散地和落地加工集聚区,推进口岸与园区融合发展。一体推进口岸新型城镇化,加快瑞丽、磨憨、河口等重点国际口岸城市建设。

  加快项目建设稳投资。聚焦重点行业,促进房地产、交通、水利投资企稳,工业、能源、农业、旅游业等行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发挥重大项目工作专班作用,加快长水机场改扩建、渝昆高铁、滇中引水、桃源水库等重大项目建设。组织开展项目谋划、前期工作和要素保障培训,加大前期费用支持,研究“容缺受理+承诺办结”等创新办法,加强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千方百计促进消费加快恢复。制定实施更加积极的促消费政策,加快以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提质提速发展,大力开展汽车、家电等促销,激发农村地区消费潜力,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会展经济、文体经济,打造消费新场景。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火电、光伏、风电等电价改革,提高企业发电积极性。优化和调整国有经济布局,配合主责部门推动国企深化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创新银政合作模式,重点推动民营资本公平参与投资建设重大项目,切实解决企业用地、用能、用工、融资等问题。加快开放发展。加快推进辐射中心建设,做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10周年相关工作。推进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发,推动中老铁路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实现战略对接、联动发展。

  推动营商环境全面提质。深入推进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建立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优化惠企政策申报系统,配套落实国家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深入推进招大引强。实施“一把手”招商,一体推进央企入滇、民企入滇、科技入滇,围绕产业强省三年行动明确的重点产业,实施招大引强专项行动。着力推动助企惠企。优化实施政策红利直达经营主体机制,加快存量和增量税费优惠政策落细落实。促进企业升规纳统,对新培育的“四上”企业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

  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五城共建”。加快滇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支持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加快曲靖副中心城市建设,推进昆玉、昆楚协同发展,麒(麟)沾(益)马(龙)、蒙(自)个(旧)开(远)组团建设。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推进转移人口市民化。扎实推进城乡绿化美化,探索发展“绿美+”经济。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促进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突出抓好稳物价,确保重要民生商品量足价稳。加快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推进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补短板。

  扛牢粮食安全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抓实粮食产供储销购各环节工作。加强电力运行调度,安全释放电煤产能,动态调整能效管理,加快新能源项目并网,守住安全生产民生用电保障底线。抓好高黎贡山地区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科学审慎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项目,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记者:从1—4月的主要经济指标来看,我省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政策措施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

  一是抓项目促投资。组建重大项目协调专班集中攻坚,加强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加强项目谋划、前期工作和要素保障培训,加大前期费用支持力度,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滇中引水二期、长水机场改扩建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进度。

  二是抓工业增动能。着力推动烟草产业结构优化,提档升级。全力保障电煤供应,保持汛前煤电大方式运行,加快新能源建设投产,有序释放水电蓄能。积极推进承接产业转移,跟进落实好党政代表团签约项目。

  三是抓消费夯基础。持续开展“彩云”系列等促消费活动,落实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大力开展汽车、家电等促销,激发农村地区消费潜力,抓好重点节假日、重点地区旅游促销活动,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

  四是抓经营主体,激发市场活力。优化实施政策红利直达经营主体机制,加快存量和增量税费优惠政策落细落实。依法平等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重点推动民营资本公平参与投资建设重大项目。

  五是抓“三大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壮大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发挥好沿边口岸通道优势,加快提升园区产业聚集水平。

  六是抓民生保障,增进民生福祉,扎实做好稳物价、稳就业、促增收等各项工作。

  记者: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昆明召开全国市场准入制度建设现场会,充分肯定了市场准入效能评估云南试点成效,请介绍一下这项改革创新的情况。

  市场准入效能评估通过对各地现行审批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商事登记等制度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行适应性评估,分析存在的协调性、机制性障碍,从而进一步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各地评估效能指数越高,意味着该地区市场准入环境更优,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更为完善。

  2020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云南列为全国首批两个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之一。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科学构建评估体系,形成包括6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的评估指标方案,并运用理论模型验证,确保指标体系与市场准入制度要求一致。连续两年组织覆盖省、州(市)、县(市、区)三级的评估工作,编制完成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报告,并通过权重赋值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形成完整省域的市场准入效能画像。2022年全省效能指数为81.24,表现优良;16个州(市)2022年度效能指数平均值为76.02,年度效能水平相较2021年增长显著,同比增长6.37%。

  今年5月,在昆明召开全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设现场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对云南等工作成绩突出的省份提出表扬,并将云南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云南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在评估工作机制、工作方案、指标设计、结果应用等方面作出重要探索和良好示范,试点工作验证了效能评估的必要性及评估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云南在试点探索中逐步完善指标体系核心内容,被国家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方案充分采纳。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结合年度评估成果,总结各地工作成效及存在的不足,进一步筛选典型做法,挖掘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指导各地完善市场准入各项工作,不断探索市场准入效能评估结果的应用范围,从而在即将启动的全国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工作中发挥“先手优势”。